三宝弟子妙莉
三宝弟子妙莉
南无地藏王菩萨
关注数: 173
粉丝数: 391
发帖数: 21,949
关注贴吧数: 32
索达吉堪布:心不善,做再多善事也不重要 我们务必要切记,心善的话,一切都会好;心如果不善,形象上做再多善事也不重要。 关于心善一切都会好,汉地的《德育古鉴》中讲过一则故事:从前有个人叫元自实,他对缪材有恩,可缪材却忘恩负义,做出很对不起他的事情。元自实感到愤恨不平,天未亮就带着刀,准备要去杀死缪材。 路上经过一座庵堂,庵主轩辕翁是位有道之士,很早就起来诵经。他见几百个奇形怪状的鬼跟着元自实,每个鬼的手中都持有刀斧,杀气腾腾,样子非常凶恶。 没过多久,元自实又回来了,轩辕翁看到这次跟随他的,都是头上戴着金冠、身上佩有玉佩的神人,手持香花幡幢,露出祥和愉快的表情。 轩辕翁深感讶异,就上前询问元自实原因。元自实说:“姓缪的忘恩负义,我正要前去杀他,但到了他家门口,我突然心想:他虽对不起我,但他妻子儿女却是无辜的,况且他还有老母在堂,我若杀了他,岂不是等于杀了他一家吗?因而于心不忍,念头一转,就回来了。”
索达吉堪布:受了菩萨戒的人能评说他人过失吗?
一个小故事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萨罗国中贵族或大商人的孩子,平时生活富裕又可以随心所欲;后来听到佛陀讲经说法,一时感动就相邀一起出家,加入佛陀的僧团。 可是,他们在僧团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心浮气躁,因为他们已习惯于花花世界的多彩多姿,过不惯严谨清净的修行生活。他们的欲念蠢蠢欲动,常聚在一起谈论过去的种种,譬如在某地有个红粉知己,或到哪里玩过等等。 他们的言行影响了其他修行人的道念,佛陀看在眼里,心中明白,于是有一天,告诉侍者阿难:「阿难啊!你去把新出家的比丘们集合起来,我有话对他们说。」 阿难明白佛陀的心意——不只那群新出家的比丘需要警惕,受到影响的比丘们也需要;于是召集所有比丘一起来听佛陀教诲。 大众到齐后,佛陀说:「新出家的比丘们!你们是否还挂念着世俗的欲乐呢?」年轻比丘们很惭愧地垂下头。 然后,佛陀说了一个故事,让比丘们知道「欲念」的可怕—— 在旷野中,有一只小豹离开族群独自觅食,可是一直找不到食物,肚子饿极了。 突然,它看到一只大象躺在地上,走近一看,原来大象已经死了。它好高兴,立刻从象的鼻子咬下去,可是象鼻子像木头那么硬!它再咬象的耳朵,又像咬到铁片一样;再咬象的肚子,还是硬梆梆的;不得已,只好挑象的尾巴咬下去,居然也是硬得像一条钢筋! 小豹饿得发慌,绕着大象转来转去,好不容易发现象的肛门比较软,它好高兴地一直咬、一直钻进去,不知不觉就钻进大象的肚子里了。 大象肚子里有很多内脏可以吃,小豹高兴得不想出来了。它在里面大吃特吃,吃饱了就睡,醒了觉得口渴就喝象尸腹中的血水,饿了又继续吃。 过了几天,死象的身体受到太阳照射和热风吹袭,表皮风干了,肛门也紧缩了。小豹发觉里面的空间愈来愈狭窄、黑暗,很着急地在里面乱闯,可是不论多么用力都钻不出来。 过了几天,下了一场大雨,死象的身体膨胀、腐烂了,小豹使尽全身的力气,好不容易冲出象的肛门。 小豹快乐地高喊:「外面的世界多么宽阔、自由啊!」但是它很快就发觉——不但身体虚弱无力,而且全身的毛脱落得一根不剩!因为它浸泡在污秽的血水里好几天,加上在里面拼命挣扎,所以全身的毛都掉光了,好像一个怪物。 小豹感到很悲哀——为什么原本生活在天宽地阔的环境中,却不知珍惜,钻入污秽的世界却自以为乐;等到好不容易出来了,已经不像原来的自己了! 佛陀告诉比丘们:「凡夫就像这只小豹,有着种种贪欲,欲念一起就会脱离清净的世界,走入难以解脱的污秽境界。大家要照顾好自己的心,不要被欲念所迷,伤害自己也无益他人。」
达真堪布:用真心的爱,了世间的缘
【索达吉堪布精彩开示】受菩萨戒的方法 ——《入行论广解》 第二品 忏悔罪业 各位论师所讲的不同观点,总的来说,在心和行为两个方面有所差别。〖尽管众说纷纭,但在此只是稍稍加以分析,其实,愿菩提心不是依靠仪轨而生起而且不成为菩萨戒这种情况的的确确也是有的。〗不是由仪轨产生的愿菩提心不成为菩萨戒的现象有没有呢?的的确确是有的。就像心里面想要去拉萨,但实际行动一点也没有一样,没有任何仪轨的发心只可以算是愿菩提心。 世间上很多人这样讲:“皈依的仪式不需要,只要心里面想皈依就可以了”、“仪式都是多余的事情,我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发菩提心不用什么仪轨,只要我心地善良就可以了”……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呢?虽然心里发愿可以,但这完不完整呢?不完整。这样算不算真正的大乘佛教徒呢?还不算。那什么时候才算呢?举行仪式受了菩萨戒以后,才算真正的大乘佛教徒。
【索达吉堪布精彩开示】受菩萨戒的方法
索达吉堪布: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开悟?
索达吉堪布:如何能判断一个人是否开悟?
索达吉堪布:缘分是注定的吗?婚姻也是注定的吗?
索达吉堪布:缘分是注定的?婚姻也是注定的吗?
索达吉堪布:人死并非如灯灭!
索达吉堪布:让我们随时随地帮助饿鬼道众生吧
索达吉堪布:让我们随时随地帮助饿鬼道众生吧
索达吉堪布:不幸临头为何因?恶业成熟落自身
索达吉堪布:不幸临头为何因?恶业成熟落自身
索达吉堪布:懂因果的人有福报!
索达吉堪布:初学修行人的心太散乱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造业的轻重要看五个条件!
索达吉堪布:造业的轻重要看五个条件!
索达吉堪布:初学修行人的心太散乱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遣除修行违缘的具体方法!
索达吉堪布:遣除修行违缘的具体方法!
索达吉堪布:发财的因是布施
索达吉堪布:异性之乐并不值得贪求!
帮我鉴别下这个是不是莲花?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 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 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阎浮提世界详细解析----带您认识这个世界的真面目!!!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碍佛道的病本,众生在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动力就是情欲所牵缠,众生要上升与堕落,都被情欲所束缚而不得自在;鸠摩罗什旧译的译为众生,玄奘大师新译的译为有情,凡夫在三界流浪生死,都是以情欲为伴侣,以情欲为归宿,以情欲为生活的资粮,以情欲为精神的寄托处,以情欲为人生的规范,所以众生又翻译为有情,因此可见有情不能没有情欲,没有情欲不是有情,那么有情一旦没有情欲的话,生死当下就解脱啦!轮回就消除啦!无奈的就是有情都是以情欲过活,如胶如漆,越粘越深,难以自拔,有情假使一旦失去了情欲,就像失去了生命一样,生活没有方向,失去了依靠,茫然失措,身心觉得乏昧,失去了情欲比死更痛苦,真是要他的老命,可见有情就是以情欲为生活,以情欲为命。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引发,是永远要受情欲的支配而带来轮回的。
世事总无常,聚散终是缘 世事总无常,聚散终是缘。红尘中,多少永生永世的誓言,终成谎言;人世间,多少相濡以沫的缠绵,总归江湖相忘。缘来是你,缘去是空,这世间原本就没有什么可以永恒,前世今生,都只不过是你我各自的修为罢了。所谓惜缘,不是紧紧去抓住爱恨不放,而是,相遇时,彼此善待;相别时,亦勿伤害。--悟演法师
【念佛贴】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在校学生应该如何学佛修行 正在读书的佛子,常常会感到一种矛盾:既要学修佛法,又要学习文化知识,觉得时间与精力都不够用。有这种心态,是因为没有明白修行的道理。我们学修佛法不是要学形式上的东西,而是要转变心态。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把目光放远,心胸放开,发心发愿,为了将来能够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而学习,那么学习知识的本身就是修行。如果现在没有更多的时间做修法,也可以不做。 其实真正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非常少。有些人虽然很有知识、很有能力,但他没有发一个伟大清净的心愿,内心掺杂着名利,所以他没有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也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发心的人与没有发心的人做起事来力量不一样。三宝的加持、佛菩萨的加持,其实就是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来自于清净的愿力、清净的发心。所以说心清净了,一切就都有了,就是这个道理。不管是学功课,还是将来到社会上做事,也一定要依靠这种力量。 如果学习文化知识,仅是为了个人前途,为自己将来能拥有财富、权力、地位等而去学习,那就是心胸狭隘,内心不清净,这样去努力不一定会有结果。即使有结果,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新人报道! 你们猜猜我是谁?阿弥陀佛
新人报道 第一次来佛门吧,想学习佛法,希望师兄们指导我学习 南无阿弥陀佛!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