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鋆糴◆ MP_YD
关注数: 137 粉丝数: 477 发帖数: 18,558 关注贴吧数: 6
屏南许多人之所以多病跟不好的生活习性有很大关系 屏南虽然是青山绿水气候优良的山区县,但屏南人却普遍都不怎么健康,生病的人也多,比如癌症就是早年屏南人的一大健康生存障碍,这跟屏南很多人不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随地吐痰,随便扔垃圾,随地大小便,还有一些不良的不注意卫生不爱护公共环境的生活习惯比比皆是。比如有的中老年人自身有什么疾病还在公共场所吐痰吐得一坨一坨的,随地吐痰几乎是家常便饭,有的人在人多的公共场所抽烟抽的吞云吐雾,然后一边抽一边咳,有的养的鸡鸭家禽在公共场所或者自己家院内随便拉屎拉尿,搞得随处都臭气熏天,有的人各种垃圾随便倒,随便扔反正不是自己的地方,有垃圾箱你却偏要倒在垃圾箱外,久而久之,有的垃圾就在地表层留下一层层的垃圾结晶,路人一闻就很臭,然后农村很多人,被褥常年不晒,不洗,一套刚开始白净的枕头被褥可以睡成黑的,黄的,有的人上完卫生间几乎不洗手,或者自己家的卫生间不清理整个家都是卫生间的味道,或者手没洗干净甚至没洗就随便用手抓吃东西,很多农民的家从来都不怎么清洁卫生,比如擦墙洗地什么,几乎都很少,除了过年时,自己家的墙角生蜘蛛网了都不清理。有的农民去干活做的流了一身汗,然后做事的衣服从来都不洗的反复穿,那细菌就复合到身上去了。还有的人家里一走进入就是死气沉沉的一股异味扑鼻而来。。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反正都跟不注意卫生有关,屏南很多农村人就是很多生活的卫生细节不在意,特别在人多的公共场所,更不当回事,你不卫生他也不卫生,就到处都脏脏的,就是因为这样,才累积了病菌,滋生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同时也催生了许多病人。
一个屏南普通农民的半辈子 老张现年49岁,育有两个孩子,一个读书,一个打工,他有一个疾病缠身、身体脆弱不堪的老妻,她不能做什么事情, 也不能打工挣钱,还有两个尚还在世需要赡养的高龄老父老母,由于早年他的老父母没能为他积留什么“家财”,他的几个亲兄弟不是债台高筑,就是身无分文,还有个40多岁的弟弟刚刚离婚不久,两个孩子也不能为他分担太多,导致所有家庭负重全积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刚在这个村庄定居的前几年,由于老妻疾病缠身,动不动就要看病,住院治疗等,那时候他也是债台高筑,欠诊所的,欠别人的一大堆债务,那时候没什么赚钱的渠道,又得供两个孩子上学,他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什么活都肯去干,债欠了还,还了借,周而复始,即使这样他从来都能及时把欠的钱还上,也从来没有因为没钱让孩子辍学,一直都是教导他的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后面几年通过他自己的努力慢慢偿还了这些债务,他全家七八口人在这个村庄居无定所,均是租住他人老房,先后搬迁数次,不是墙倒不能住人,就是村里“保护”“古民居"不让住人,他也很无奈,这么多年来,在村里有栋自己的新砖房一直是他“最大”的梦想,因为他担心将来他的老父母去世无处”追悼",他的孩子将来还要娶媳妇,他想他自己没地方住没关系,至少不能苦了两个孩子,为了这个“梦想”,两年前,应好心同村村民的邀请,他远赴他乡,跟数个同村人一起去“锯石”,两年不畏辛劳,风吹日晒,使得他攒集了一笔对他来说“较为丰厚”的钱财,那时候他异常高兴,这么多年了,不是种菜就是种香菇,可从来没赚过“这么多”钱啊,他想到这回马上就能在村里买块地皮,再努力一两年,马上就能盖房子了,然而这些年村里开发”旅游“,物价飞涨,地价亦上涨,当老张回村逐家相问后,才得知村里的地价已经比前几年涨价数倍了,均是十几万计,老张想到自己的”老底“,才渐渐感觉无能为力,实在买不起,如果买,凑合下再去借点,买来马上亏空又负债,很快就是没钱来维持家庭生计,而且买了也是盖不起,因为盖个房子也得十几万,如果不买,那就还是继续住在这老房子,那一阶段,老张想的异常多,心里非常矛盾,心情也非常的失落,他想到自己的老父母,想到自己的妻儿还是住在这常年破旧不堪,一遇大雨就全家漏水的老房子,想到今后还得给儿子娶媳妇,还得赡养父母,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接憧而至,感觉渐行渐远,越来越不可能办得到了的事,而他在家人面前只是静静的抽抽烟,没有人帮助他,除了他家人也没有人会去可怜他,他没什么文化,除了锯石,他几乎没怎么出过屏南,他勤劳奋斗了半辈子,不为自己,为妻儿,为父母,为兄弟,任劳任怨,出尽苦力,与人友善,经常无偿帮助同村村民,许多村民都对他评价甚高,他现在最想的就是能有栋属于自己的房子,那天县里派拆迁队来村里拆房子,他的心都凉透了,他在想自己今后要是会盖房子会不会也被拆掉,会不会搞的一辈子都没地方住,当又得知国家已经明文禁止乱开发石头矿山,明年起将无石可锯,他又陷入无限苦恼,他还能靠什么?屏南还有多少个这样的”老张“,他们的命运都是怎样?仅此希望他们最终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翻身,过上幸福小康的生活!唉。
促进屏南城镇化发展最起码要设法让农民全部住上新楼房 屏南经济发展了这么多年,表面上看屏南好像人人脱贫,多人致富的样子,其实不然,真正的屏南乡下各农村还有太多的普通农民家庭连新砖房都住不起啊,这当中是有很多原因的,当然更多的还是代表着普通农民家庭的心酸史和生活之不易啊,下面以棠口乡际头村为例,看我细细介绍: 际头村是屏南县内较大的建制村之一,该村的村貌及人文可谓是屏南由古至今人文文化的一个缩影,自从该村被列为屏南县旅游系列配套村庄之一后,际头村发生了质的改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开起了很多农家乐、村宾馆、小吃店等,村庄算是较从前“繁荣”了许多,然而这些“繁荣”的背后,还有不少农民道不尽的心酸血泪事。本村内常住千余村民,人口结构有由外村迁徙来的“外来户”,有入赘的,有祖上迁外当代又回迁的,然后就是本村本籍农民,能盖上楼房的就不讲了,不能盖房的,没钱是第一,其次就是没地皮,要么地是集体的个人分不得,必须与亲戚或亲人平摊等,要么就是有存点钱一盖房就马上一家人生活就亏空,还有很多农民连土房子都是租住的。土房子由于年久失修,一遇强风暴雨,房子漏雨、踏墙等现像时有之,几年前际头就有个农民在家睡觉忽然被踏落土墙砸死的事例,由于际头村离县城近的关系,导致这些年际头地价亦随之逐年上升,这就给这些没地盖房子的农民造成了更大的生活压力,还有很多人家家中男儿娶媳妇加盖新房的压力双重压顶,两者不可兼得。很多家庭条件好的人家由于父辈爷爷辈的努力,在村内均购得多处宅基地,然后到了现在有“市场”需求的时候,大都预以“高价”出售然后赚同村人的钱,适宅基地位置价位在15万,20万,四五十万的都有,一二十万元对于一年净收入平均一两万元的普通农民家庭来说,就意味着要省吃检用七八年以上才能筹齐这笔钱,家中有待成家男儿的家庭那压力就更大了,那就不得不去借钱,然后过十几年如一日的欠债还债生活,这样的事例见得太多了。现在这个社会,贫富差距这么大,农村里的差距也越拉越长,我觉得屏南人口基数不大,要解决这个农民生存的根本问题并非难事,县里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让没能盖上新房的普通农民家庭以最惠价购得地皮在原籍盖上自己的新房,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毕竟不是谁都能在县城购买套房住呀!!!
大家来聊聊如何才能促进屏南人民全面致富 屏南人民传统的生存方式一般就是: 外出个体经商、外出务工、在屏南开店(批发等)、在屏南事业单位上班(公务员)、在屏南私企上班(以少量已婚人士为主),在屏南从事农业(种菜、做菇等)、有手艺的在屏南做钟点活和在屏南打零工等等,由于屏南经济水平长期滞后,导致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外出生存一直是屏南人的首选,屏南县户籍人口也从早期的18万降至现在的13万,人口外流6万多,可见屏南人外出之频率,这些年旅游业促进了屏南县部分人致富,带动了全县1-2万人口的旅游产业配套增收,比如棠口乡际头村一家传统扁肉店,旅游业能为该店店主带来年均5万元以上的增收,一家传统小吃光饼店年均2万元以上的增收,而这增收值仅体现在夏日旅游季节3个月,然而话说回来,旅游业惠及面还是太窄,以际头村为例,旅游带动了该村的扁肉店、光饼店、农家乐、和宾馆的经营,而这些经营者的人口比例还不到全村人口的5%,和屏南其他农村一样,际头村还有60%的人口以从事 农业为生,包括种菜、做香菇等,菇农、菜农实际年均净收入不到3万元,有的年份则更低甚至血本无归,这些年屏南有数千农民外出从事“锯石”务工,能带来年均5-10万元以上的收入,但这个不是长期能做的事,其危险性可想而知,而外出务工的那就更别提能发财致富,能找个好的事做,省吃检用,一年存个一两万元到三四万元(三四万一般不太可能),对于还没成家的青年来说,存个老婆本(凤毛鳞角),对于有家庭的人来说,仅够生活开销,如果遇到什么生活难题,那就只能去借钱抵销了。如果屏南会好,大家都不乐意长期奔走他乡务工求生,实在没办法的事,屏南能搞什么该怎么做能带动全县致富,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哦,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