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一剑知智 九州一剑知智
关注数: 198 粉丝数: 497 发帖数: 21,917 关注贴吧数: 28
从产地看和田玉--且末料(转) 一直对且末料不了解,转一篇,先留着 事实上,在新疆的若羌、且末、叶城等地都有着悠久的采玉历史,再往细的说,这些地方采出来的玉石也因矿脉而不同。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产地的玉石。 且末,且末是新疆的一个地名,它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即巴州地区,历史上是和田玉山料的一个著名出产地。如戚家坑是清末民初时天津人戚春甫、戚光涛兄弟在且末地区开采软玉时所建的矿坑,因产出的玉料色白、质润而闻名;又如同样位处且末的杨家坑,所采玉料有栗子色外皮,内部色白质润;再如且末山上的卡羌坑,更以所采玉料的白口、青口、黄口之分,质坚性匀,并常带有盐粒闪星而让人爱不释手。 且末玉主要有:糖羊脂白玉,糖玉,羊脂白玉,白玉, 青玉,青白玉 黄玉,也有少量品质很好的戈壁玉。尤以白玉为佳,其油润光泽度和质地细腻度均很好。 那且末玉有什么特点呢?点状、松散、粗狂的云蓄状结构经常伴随黑点或者白色的礓点。黑色是铬尖晶石,白色礓点为白云石。且末玉的油性好能起包浆,块度密度也大,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且末也是中国最大的新疆和田玉产地之一,年产和田玉五百吨以上。 此外,且末料白-青白-青玉产出的色系较全,且末白玉以蛋清白为主,在制作过程中脱青的感觉非常明显,光泽油润度最为优质,其糖色多为深褐色,极少为艳糖色,但糖玉质细腻度略低于若羌料的糖玉。且末和田玉山料带黑点且较为普遍,而青白玉和青玉则少见黑点。 说了这么多,上图更直观,玉友可细细品鉴,如有不妥之处,请玉友私信指教。 糖白玉
10.26:整理一些关于各时期玉器的主要特点 因本人只是一个纯爱玉者,所见所知有限,文中所提及大多时以前学玉时笔记,图片大多也是搜索而来,本帖会提及自红山文化中C形龙纹至清玉龙,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东汉·许慎《说文》,玉有软玉、硬玉之分。软玉是中国传统的玉料,玉的名称就来自软玉,因以新疆和田地区 的玉出产最佳,人们常把软玉称为“和田玉”。软玉的硬度一般为5.6-6.5度,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按颜色分为以下几类:白玉、黄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花玉和糖玉。硬玉是指产于缅甸的翡翠。无论是软玉、硬玉,它们的质地都非常坚硬,颜色十分璀璨,故冠以“石中之王”的美誉。玉石价值本已不菲,再经过巧匠的加工雕琢,就变成了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玉器随着时代发展,就逐渐形成了玉的文化。 中国玉器发展经历了新时期时代晚期成熟阶段玉器,商代玉器,战国玉器,汉代玉器,清代玉器等5个高峰期。古人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红山文化玉器中龙的造型多为“C"字龙,梭形眼,闭口,唇微上翘,尖尾,长鬣紧贴颈部 有着中华第一龙之称。商代玉龙身短,大多张口露齿,没有纹饰装饰,早期玉龙尾部大多削薄,似有刃的小刀一样,眼型较多,大多呈”臣“字眼,晚期才出现眼眶用双阴刻线进行刻划,找到一张商代晚期图片。西周玉龙身上大多设脊齿,商代玉龙即使有脊齿,也比西周稀疏得多,商代早期龙饰简单,多光素无纹,西周玉龙纹饰复杂,在刻纹方面,商代玉龙刻纹直线多于弯线,西周刻纹弯线多于直线。 西周龙纹已不注意角纹,西周中晚期以后,兕角变成了耳形或叶形,西周龙纹大多不显龙足,少数显龙足。 在玉龙身上,人字纹,重环纹,在商代晚期(可查阅妇好墓)已经出现,西周时盛行。东周时期玉龙的角不像兕角了,像带状装饰物,纹饰有谷纹(出芽谷纹),有些器物上有连云纹,如果不是素身玉龙,玉器上多装饰有花形、树叶滴水纹,眼睛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吻部长而上卷,下唇呈圆形,使口微张为半圆状,也有龙嘴大张的,并露出锋利牙齿。
整理一些关于各时期玉器的主要特点 因本人只是一个纯爱玉者,所见所知有限,文中所提及大多时以前学玉时笔记,图片大多也是搜索而来,本帖会提及自红山文化中C形龙纹至清玉龙,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东汉·许慎《说文》,玉有软玉、硬玉之分。软玉是中国传统的玉料,玉的名称就来自软玉,因以新疆和田地区 的玉出产最佳,人们常把软玉称为“和田玉”。软玉的硬度一般为5.6-6.5度,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按颜色分为以下几类:白玉、黄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花玉和糖玉。硬玉是指产于缅甸的翡翠。无论是软玉、硬玉,它们的质地都非常坚硬,颜色十分璀璨,故冠以“石中之王”的美誉。玉石价值本已不菲,再经过巧匠的加工雕琢,就变成了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玉器随着时代发展,就逐渐形成了玉的文化。 中国玉器发展经历了新时期时代晚期成熟阶段玉器,商代玉器,战国玉器,汉代玉器,清代玉器等5个高峰期。古人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红山文化玉器中龙的造型多为“C"字龙,梭形眼,闭口,唇微上翘,尖尾,长鬣紧贴颈部 有着中华第一龙之称。商代玉龙身短,大多张口露齿,没有纹饰装饰,早期玉龙尾部大多削薄,似有刃的小刀一样,眼型较多,大多呈”臣“字眼,晚期才出现眼眶用双阴刻线进行刻划,找到一张商代晚期图片。西周玉龙身上大多设脊齿,商代玉龙即使有脊齿,也比西周稀疏得多,商代早期龙饰简单,多光素无纹,西周玉龙纹饰复杂,在刻纹方面,商代玉龙刻纹直线多于弯线,西周刻纹弯线多于直线。 西周龙纹已不注意角纹,西周中晚期以后,兕角变成了耳形或叶形,西周龙纹大多不显龙足,少数显龙足。 在玉龙身上,人字纹,重环纹,在商代晚期(可查阅妇好墓)已经出现,西周时盛行。东周时期玉龙的角不像兕角了,像带状装饰物,纹饰有谷纹(出芽谷纹),有些器物上有连云纹,如果不是素身玉龙,玉器上多装饰有花形、树叶滴水纹,眼睛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吻部长而上卷,下唇呈圆形,使口微张为半圆状,也有龙嘴大张的,并露出锋利牙齿。汉代玉器承袭战国玉器遗风,刀工上仍有战国刀法犀利的高难度技巧,刀法硬朗粗犷,线条边缘刀刀见锋,没有崩裂痕,形成汉八刀特点。另外,汉代圆雕动物配件,形象十分凶猛,立体感强。汉代开始出现貔貅(天禄)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