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春吧
敬爱神仙缅怀大师
关注: 2,127 主题: 75,551 帖子: 75,551
时下热门
最新回复
最新发布
4
05-20
寻找李少春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厉慧良寓居天津40年,为繁荣、发展天津的京剧艺术做出了积极贡献。
1
05-19
四戒堂主人 旧年余感  一、民国已经三十年,而始终阳历年没有阴历年来得热闹。但是若以听戏而论,现在的阴历年却又与笔者幼时之所谓过年大不相同!那时普通人家……
2
05-18
新早安京剧 (内容来自网络) 李万春先生在《菊海竞渡》中有这样的记载: 崔先生那根筷子可又比红木板厉害多了,每次学念学唱,嘴皮子、腮帮子没使上劲,吐字不……
1
05-17
许思言  《斩经堂》为周信芳同志生前拿手好戏,拍过电影。拷贝在香港私人手中,去年为周少麟在英国的兄弟买回来。
0
05-16
沈孝泉 马连良先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之一,著名的“四大须生”之首,他开创的京剧马派老生艺术成为北京京剧院之根基,并因其影响深远,超越了京剧……
1
05-15
李克非  京剧名票友张伯驹早年结交梨园泰斗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等京剧大师,自己也精于皮簧舞台艺术。他生前在其书斋“丛碧山房”中曾对京剧著名乐师有所评论……
2
05-14
秦绿枝  现在我要说一个人,他对发扬余派艺术也是功劳显著的。不过,说了出来以后会有人不同意。不管它,我要说的这个人就是杨宝森。  杨宝森不是已经自成一……
1
05-13
苏少卿  昆曲与吹腔截然不同,而皆以横笛和音。昆曲无过门,吹腔则有过门,吹腔唱法字眼近于昆曲。盖昆曲之绪余,如《贩马记》是也。
2
05-13
秦绿枝  余叔岩的余派艺术虽已流传广远,现在的京剧老生演员都以归宗余派为自豪,但真正亲炙过余叔岩本人,成为他入室弟子的并不多。据我所知,有杨宝忠,就是后……
3
05-12
赵何如  赵何如君,足迹遍天下,学问渊博,中西俱谙,今之学者也。对于戏剧,亦颇有深切之研究。品评现代伶人艺术,公正得当,绝无阿私之见,豁公先生编辑杨小……
1
05-10
咚咚锵 李遥岑   1954年,我看了中国京剧院杜近芳和叶盛兰主演的《柳荫记》,一下就被杜近芳秀美的扮相,甜脆的歌喉,动听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迷住了。……
1
05-09
咚咚锵 松声   故武生之宗师杨小楼,在武生中可称绝无仅有人物。因为杨的唱、念别具韵味,虽说是俞派传人,而杨又兼其家门遗传,唱工清越,念白沉着,如《……
1
05-08
蠖公  余叔岩年甫四十,即息影菊坛,舞台生活为期甚短,黄金时代不过十年,享名以后所演多习见之戏,予素嗜余戏,遇有较为冷僻者恒往观焉。
1
05-07
蒋锡武  早就听说石挥有一篇《与李少春谈戏》的文章,神往久久!只要想想,一个是“话剧皇帝”,一个是多才多艺的京剧艺术家,在一起“谈戏”,不用看就知道该……
4
05-07
石挥  这不是一篇谈什么戏剧艺术的理论文章,只是凭记忆所及录下一些私人闲谈的小事情,深望所谓剧运大仙们不太介意。  李少春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
2
05-06
王叔养  从清代到民国,堂会戏很是兴盛,除去皇宫里传差唱戏外,各王公大臣以及旧民国的军政官僚和富商财主等户,遇到生日、满月、结婚的时候,经常约戏班到家里……
2
05-04
李少春  我们应当感谢日本歌舞伎剧团给我们安排了三个不同形式的戏剧,使我们了解了日本歌舞伎的风格。我虽然只看到了这三个节目——《劝进帐》,《口吃的又平》……
1
05-03
京剧晚安 1950年6月,李少春率先同叶盛章参加国营剧团,将自己挑班的“起社”,同叶盛章创建的“金升社”并入新中国实验京剧团。1951年,新中国实验京……
1
05-02
寻找李少春 你要颠覆一个GJ吗?最好的办法就是挑唆和支持他的臣民造反。对付叶盛兰的办法就是叫富连成科班的成员和叶氏家族的亲友反水背叛。
1
05-01
潘伯鹰  吾友张君伯驹,以贵公子为名下士,掉鞅词坛,回翔艺苑者,且四十年。生平真赏有在,取径绝高,即之温然,吉人辞寡。近岁尤罕交游,豹雾自隐,长居故都,……
2
04-30
吴晓铃  许多戏曲演员到了后台,扮好了戏,在出场之前,常常是习惯地要喊上几声,听听嗓子在家不在家。内行把这种办法说得很有风趣:“试试哨儿灵不灵。”据我……
2
04-29
韩希白  经常有人提出:南派京剧或称海派京剧为什么到40年代以后几乎没有更大的发展,或者说是进入衰落时期呢?这里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历史学上的专用名词一一“……
1
04-28
松原刚 丛林春/译  我在北京、天津和上海访问了几所戏剧院校。他们并不认为“京剧”带有封建色彩而加以否定,相反,却把它当作民族遗产的瑰宝而加以维护和继……
3
04-27
张延华 观众对中国京剧院最大的希望和要求,就是多演戏、演好戏,让那些在观众印象中已经已翘熟悉了的演员多和我们见面。
2
04-27
哈杀黄  名须生余叔岩于月之六日续弦,在平同兴堂举行婚礼。不佞前往典贺,爰将其堂中花花絮絮,未见于日报者,写实《北画》。  叔岩久未出台,外间于其一切……
2
04-25
孙家斌  本文想就一些人指责“京剧的唱念听不懂”,主张把京剧的唱念改成“京字京音”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2
04-24
朱家溍  多少年来,报刊上常常有些“梨园轶事”、“梨园掌故”一类的小品文,甚至更早一些,清代末年文人的笔记一类的书上也有谈戏的文字,所叙述的故事固然有属……
0
04-23
新早安京剧 票房弊病:四字经 【注意:是有的,不是全部】 1.总想多唱,不看时空。不顾他人,过瘾就行。没完没了,夜半歌声。 2.声称没空,来去匆匆。来……
1
04-22
翁偶虹  余叔岩从学谭而自创余派,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旧时学艺有“偷艺”之说。余叔岩为学得谭鑫培的艺术,每逢老谭演出,常自杂于三五友好内,窃而学之。……
1
04-21
倚虹阁主 余叔岩生前只收两弟子,一为李少春、一为孟小冬,少春之余派作风,则不如小冬之精纯,缘小冬之艺,多由叔岩亲为指点,少春则不然,投入余门墙后,仅有《……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