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禅修吧
勿以浮云遮望眼
关注: 148
主题: 2,151
帖子: 2,151
时下热门
最新回复
最新发布
0
05-16
再说法身之义
法身之说,只是强说,无实指,乃形容,为标指。 法身之说,大乘佛经用了各种言说义指。用各种言说义指,旨在不落概念。 法身说,亦大乘佛法第一义。 “第一义不在……
🧑
巴山马洛Ω
135
05-16
请教下大善知识:什么是法身?
是虚无还是虚空,为什么禅宗公案贴吧有些师兄说法身会痛???
🧑
指尖闻兰🌼
9
05-13
禅修,寻道观或者寺庙,可承包可合作,年提供资金一百万起
我有大量想去道观禅修游客,每期可组织30-50人,每个月都可以组织1-2期,求河北 山西 山东以及周边省份道观合作
🧑
清风拂山岗562
0
05-09
要解如来真实义
大乘佛法,唯此唯要:解如来真实义。 如来真实义,即:明心见性(必须是体悟)。 见性即真,亦说性,亦说空,亦名佛。周遍法界,不生不灭,无量无相,不垢不净,不……
🧑
巴山马洛Ω
2
04-27
云何“身心透脱”
身心,为凡夫所依。凡夫活在身心状态。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凡夫所处身心状态曰无明。 云何身心状态:浅说为身语意。法说即身心感知。身心感知……
🧑
一行三昧
0
04-16
云何“度众生”
有图有真相
🧑
巴山马洛Ω
0
03-24
云何“恶取空”
宁执须弥山的有。莫取芥子须的空。这是针对凡夫而言。 学法者在未证“如来真实义”,妄揣空义,这叫“恶取空”。小乘讲“三法印”。大乘讲“一空法印”。 空义,为……
🧑
一行三昧
2
03-21
文字注解不了第一义
学习大乘佛法,必须体悟体证第一义:如来真实义。 第一义不在言说。 言说不代表第一义。 言说妄想展转相依,不代表第一义, 所谓体证、体悟,即破迷开悟,登地入……
🧑
巴山马洛Ω
1
03-20
开悟,悟了啥
众生无明,迷在认知。无始劫来的业识染垢,构成认知,即所谓阿赖耶识。众生迷,即迷于认知,称无明众生。 有迷,就有不迷。破开迷障,即不迷,故有开悟破迷一说。破……
🧑
巴山马洛Ω
1
03-20
学法人难以逾越的梗
凡夫认为世界世间真实客观,看得见,摸得着,这个认知(业识),是横亘在学法人面前一一个难以逾越的梗。凡夫总是“物”、“相”傻傻的拎不清。 物,于心才称之为相……
🧑
巴山马洛Ω
1
03-20
致敬伟大的光明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志心归敬于佛教,瞻礼佛菩萨的慈悲容颜,赞叹其无尽的智慧与功德。愿我能在这份伟大的教义中,不断修行、成长,最终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
玫×莓
0
02-08
云何“真语、实语”
太多登徒子学佛学在嘴上 ,无一自己的身心状态的真实言语。 若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如实了知,则所言境界为真语、实语。 修行境界事,佛道外道都会经历身心五蕴的转化……
🧑
巴山马洛Ω
0
02-05
“唯识无境”之谬
《成唯识论》:云何应知。实无外境唯有内识似外境生。实我实法不可得故。如何实我不可得耶。诸所执我略有三种。一者执我体常周遍。量同虚空。随处造业受苦乐故。二者……
🧑
巴山马洛Ω
0
01-28
道友除夕安康
岁岁年年今夕
🧑
巴山马洛Ω
1
01-18
再说语境问题
大乘在玩什么,大乘怎么玩,学人必须要厘清。 在以前的贴子说了“三套语境”问题,警示学人不要堕入概念性的混乱。 批注一下:三套语境,不能作为论说来帮助契证大……
🧑
巴山马洛Ω
0
01-15
佛所说法非建立认知
世间法为认知体系的建立,是人们在长久生产、生活中的认知经验总结。 世间法是一种相对、相依、相缘、相转的认知体系。 大乘佛法非建立认知,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
🧑
巴山马洛Ω
3
01-14
再说相以觉
相似觉,外道称玄关:识边际。 识边际,即心意意识至达极限,佛家曰相似觉,非正觉。 大乘佛法离心意意识:正觉。 外道止步于相似觉,称玄关。 玄关,被外道吹得……
🧑
巴山马洛Ω
0
01-11
佛不在理解上
佛,不在理解上。 太多人口口声声见佛,见性…. 见到了佛性。 自己见得了自己吗? 如果说自己见得了自己,岂不是同时出现有两个自己了? 禅宗形容“佛”为“本……
🧑
巴山马洛Ω
0
01-10
无为法非无为
很多人错误认为道家“无为”与大乘“无为法”一样。 道家所谓无为,并非大乘无为法。 道家断不了身见:吾之大患,为乎有身。 道家的“道”立乎于天地,所谓“道生……
🧑
巴山马洛Ω
0
01-06
致敬伟大的光明
以志心归敬佛菩萨,虔诚瞻礼其庄严法相,内心充满赞叹与感恩,愿佛法之光普照众生。 志心归敬于三宝,瞻礼佛菩萨慈悲容颜,赞叹其无尽智慧与功德,祈愿世界和平,众……
🧑
玫×莓
2
01-01
第一义:离心意意识
第一义:离心意意识。 第一义:不在言说。 言说不代表第一义。 言说妄想展转相依,不代表第一义。 重点:展转相依,不代表第一义。 主谓宾词式,是不是相依关系……
🧑
巴山马洛Ω
3
2024-12-21
我的学法因缘
大约在2014年中,网上见一句体方法师说“你给我四十五小时,我给你一个解脱之道”。 这“解脱”二字当时触动了我,好奇心起,什么解脱之道。。 随后看了二集体……
🧑
巴山马洛Ω
3
2024-12-21
如何进入良好的打坐状态
打坐,放松身心,身体放松下来,意识放松下来(不要入思维纠缠)。 心不着念是最好的状态。 打坐,姿势可以多样,端坐,放松,腰约前挺,让身体有一个很好的放松姿……
🧑
巴山马洛Ω
2
2024-12-19
行善得善,行恶受苦。
他将自己的不幸告诉对方,对方劝说他去寺庙拜见禅师,他问:“禅师,命可以逃避吗?”禅师说:“命运是由自己决定的,行善得善,行恶受苦。”禅师把一串葡萄攥在手中……
🧑
积德行善218
4
2024-12-19
各位师傅,能不能推荐一部适合新手小白的经论啊
各位师傅,能不能推荐一本适合新手小白学习的经论啊
🧑
毛毛虫2022
2
2024-12-19
入海数沙困自困
学习大乘佛法,並不需要学习很多所谓的佛法知识。 否则,如文盲的六祖就只能望洋兴叹。 所谓的佛法知识,只是一个引导学人破除认知迷障的方便手段,佛法旨归不但不……
🧑
巴山马洛Ω
1
2024-12-19
凡夫如何甄别法义
如何甄别关于佛法的说法真伪呢。小乘佛教以“三法印”检验“说法”,检验其所说法是否符合佛法特质。 大乘佛教以“一空法印”,检验其“说法”特质是否符合“大乘”……
🧑
巴山马洛Ω
3
2024-11-26
云何“无修无证”
发贴说过关于大乘法的学法过程中,要清楚佛所说法的三套语境的问题,世间法问题语境,方便说法语境,了义说法语境。针对不同的事相因缘,佛所说法采用不同的语境说法……
🧑
巴山马洛Ω
0
2024-11-24
凡夫如何体验法身
证法身,必须是开悟。 凡夫虽未开悟,但法身却从未失,只是不觉。 凡夫不是不可以体验法身,只是证入不了;凡夫一直在法身中迷,迷于色身。 扑面而来的因缘,从无……
🧑
巴山马洛Ω
1
2024-11-24
修行要入身心感知
修行要入身心感知,而不只是在思维上用功。 修行就修身心感知状态。 于凡夫,感知身心即身心感知。都是在心意意识层面。 小乘法未破识心,小乘法的观法,更象是“……
🧑
巴山马洛Ω
首页
1
2
3
4
5
6
7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