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恋上北京作者:柳煦 有一个故事中说星期四出生的孩子会离家很远,我不是星期四出生的孩子,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离家很远,永远永远……我不是一个喜爱旅行的人,但我不是一个可以在某个城市一直住到死的人。我喜欢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站在陌生的街道旁,看着街上行色匆匆的陌生人,用冷冷的眼神。在陌生的城市可以以局外人的心情来感觉它;可以以局外人的眼睛来观察它;还可以以局外人的语调来评价它。“局外人”——虽然寂寞却永远轻松。99年夏天我站在上海的街头看高楼大厦,我承认我热爱繁华,但这个极度繁华的城市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感。上海——一块寒冷的冰,你用极度的热情去拥抱它,它所回应的只是那位于零下的低温。千禧年的夏天我靠在西安的车站上等公交车,我喜欢西安的古迹,但我却不喜欢西安。西安——它用城墙包住了一切,城墙外只有滚滚而过的火车和那孤独的铁轨。03年的夏天我坐在广州的公园里喝果汁,我不断的接受着高温的烘烤,似乎我把自己丢进了蒸锅里。广州——用极度的物质砌起的庞大城市,物质毕竟只是物质,它的中心是看不见的空虚。其实我说了别的城市的不好就是为了要衬托出它的好。它就是北京,我喜爱得近乎痴迷的北京,我朝思暮想的北京。从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北京一种莫名其妙的孩童式单纯的喜欢。北京有我想要的一切:它繁华却不虚荣;它古老却不落后;它物质却不空虚;它闻名却不张扬。这就是我心中的北京,一个近乎完美的北京。梦想中有很多次我站在香山望满山枫叶片片飘落;有很多次我坐在昆明湖边看湖中水波粼粼;有很多次我盯着偌大而空旷的四合院浮想联翩。我根本不想用排比句的,因为用华丽却又做作的排比句来修饰我心中的京那相差太远了。每当有人问我你最想去哪里时,我总是从不媕娿地说:“当然是北京”。可那人又会说:“北京可是很难去的。”“我知道,我现在是单相思,我爱它,它不爱我。”我总是用这句半玩笑半认真的话来概括我对北京那复杂的心情。也许是真的……我已经……——恋上北京!
2005年02月15日 11点02分
1
level 3
没错儿,我放假去了趟韩国,哎哟~真想北京啊。尤其是炸酱面!!!!
2005年02月15日 11点02分
4
level 1
哟,是么.楼上的去韩国啦?好玩么好玩么..说说..我也想去呢..
2005年02月15日 11点02分
5
level 1
韩国也有好的地方啊觉得空气好 有点儿潮潮的很舒服....
2005年02月15日 11点02分
9
level 1
曾经想四处漂泊,可现在想永远留在北京 ~~~~~~~ [ZT]幕尼黑玫瑰 花族 [jenstina@sohu] 发表于01-19 15:19 [回复] [发留言] [送礼物] [个人文集] 从东北刚出来,就算计好了,最后的目标是广东,海南那么远的地方~~~~~~不知道靠我一个人什么时候能够做得到。那时候想得好简单, 就是一个人四海为家,随遇而安,一路从生命的开始飘到生命的终点……真不知道我前世是什么,是一只鸟还是一只流浪的小猫?总是生来仿佛是为了流浪~~~但我流浪却不苍桑,我爱笑,爱生活,我爱朋友,爱我遇到的所有的一切~~~我流浪并快乐着~~~~我以为流浪永远会持续下去,我像一片叶子再不停下来,找到属于我的那一块春泥静静地落下,保护一朵娇艳的玫瑰,玫瑰才是我的梦想……我现在想要留在北京了,先是带着对北京的向往和好奇,来了;在北京学会了很多,也经受了很多考验,我坚持下来了;现在,我爱上了北京,因为北京,我更快乐了,我不想再走了,这就是我的随遇而安………………
2005年02月15日 13点02分
19
level 0
首都人民是热情的,是好客的,北京永远欢迎那些真心的人。我只有一个故乡—北京,我不想再有第二个。
2005年02月17日 17点02分
21
level 1
博士生就业:宁要北京一张床 不要外地一套房 LEARNING.SOHU.COM 2004年12月30日11:53 “提供安家费5万元,从学校专项基金中以项目资助的形式提供8万元以内的科研启动费,提供过渡房,享受货币化分房补贴。”“提供不少于120平方米的新建住房或发一次性房补20万元,科研启动费5万至10万元,年津贴3万至5万元,享受学术假期,年科研奖励不封顶,配偶同调并安排工作……”如此优厚的待遇,在一般招聘会肯定是见不到的。这是外地用人单位针对清华大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牌院校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开出的“价码”。同样,北京的用人单位却省事得多——解决户口问题。此外,学科带头人的薪水为2800元、博导2600元…… 上周三,中科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和清华大学就业中心组织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商学院、东北大学等30多家用人单位,举办了一场博士生招聘会。尽管京内、京外的招聘条件悬殊,但是博士生们对于用人单位的态度却同样厚此薄彼:北京市的单位经常门庭若市,而外地单位却门前冷落。许多博士都是与北京的用人单位洽谈后,再与外地用人单位进行交流。 前来求职的郑祥博士告诉记者,博士生找工作并不难,但是想找到一份北京的工作非常难。目前,已经有外地单位发来工作确认函。但是,现在还没有给对方回复,主要原因还是希望能够在北京找到一个工作单位。作为博士生,主要的工作方向还是进入科研机构搞研究。而北京具有其他城市不具备的优势,不仅本专业配备齐全,而且研究过程中相关设备也很齐全。同时,北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是第一流的,因而很容易达到国际水准。所以,做研究的人才都看好北京,尽管北京招聘博士的条件在全国是最差的。一位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也表示,博士找工作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找个工作并不难,但是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虽然深圳的一家企业开出了几十万的年薪,但是还愿意在北京找一个合适的科研机构。因为从本科读到博士,已经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做研究,还是希望能够找一个专业对口的科研机构继续搞研究。中科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人才开发主管黄文泉认为,博士生整体就业形式相对容易,最大的问题集中在能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现在,各个高校博士生都很多,不同专业的博士,就业时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但是,用人单位青睐的还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水平和技术修养,并有一定管理经验和工作经验的博士毕业生。 不过,用人单位若想请到满意的博士生也不大容易。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人事教育处处长刘全庚告诉记者,微电子行业比较热,国内国外对这类高端人才都比较缺乏。但是,国内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微电子人才却比较少。由于国内院校对于博士的培养仍然以理论为主,科研情况相对差一些。因此,即使是博士毕业也很难立即投入到研究课题。这大约需要半年到一年的过渡期。不过,从总体上看,只要专业适应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博士生找工作不存在什么问题。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招聘负责人却表示,现在招博士生比以前好招了。因为现在博士生人多了,同时受到硕士生的压力,博士生接触项目多了,研究的面更宽泛了。所以,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 据资料显示,经过4年扩招,中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目前,全国在校博士生人数达12万多人。2004年,我国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大约3万人。预计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万人。清华大学就业中心副主任李伟告诉记者,清华大学博士就业还是不错的。其中,主流方向是国内各高校及研究院所。博士择业确实很挑剔,因为博士生就业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一方面有研究专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也有家庭、爱人等方面的因素。随着当前大学提高了毛入学率,本科层次的人才需求不再急缺。博士等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成为用人企业新的争夺重点。但是,博士生就业同样存在专业与社会需求、地域差异等结构性矛盾。因此,清华大学一直鼓励优秀的博士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到西部地区、到基层等方向,引导博士生们不要仅仅看到眼前利益,而应该看到十年、二十年后,能否将自己的个人发展与为国家做贡献都发挥到最大效益。 作者:郑勇
2005年02月23日 11点02分
23
level 1
有100个理由离开北京,为什么你还在这儿?转贴 作者:乔颖 张纳 田小童 青年周刊 2004-10-17 早上被家乡我最好的朋友的电话吵醒,她说,你记得2001年,你想到北京去之前说过什么吗? 说什么,我真的忘记了,那时候我老是假装深刻,念叨我自己都不大明白的道理,被朋友们称之为“疯话”。但说过那些话之后,就背着个小包,坐两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 这个地方卧虎藏龙,你先前不是什么,在这里也许你有成为龙或者什么的可能。比这更有诱惑力的,或许你能找到自己的爱情?北京,渐渐地在我眼中变得清晰。 熟悉了就不再神秘,北京也一样变得漏洞百出了。 北京的巷子深啊,却又没有什么文化,几户用一个水龙头,冬天就给冻上,脏的公共厕所,还有居民空洞又骄傲的眼神。很值得那样宣传吗? 比如,我原来喜欢的宽马路,这些天24小时都在堵车,我不想抱怨,是因为我不能想,想起来要憋闷的浑身发抖。 比如,订一桶矿泉水,他要了我40元桶的押金,我就老担心,这个水站会不在了。没有诚信,会因为几千块钱逃跑,就算不跑,也有可能被取缔或者被拆掉。 我住的那栋楼前面有一片平房,在我出差的两天里,被夷为平地;东四,我常去的小商店,也有和男友约会的小餐厅,因为修地铁五号线,都化为灰烬,这些让人看起来像倾城一样的绝望。 其他的城市不会给人这种最彻底的绝望。这算作离开的百分之几的理由吗? 有绝望就有最淋漓尽致的快乐,离我最近的快乐属于怀柔山里的小饭馆,我在那吃最新鲜的虹鳟鱼,然后在漆黑的山路上散步,吹山风,看星星。 我最远的快乐,是找到第一份报社编辑工作,在报社旁边的IC电话亭给远方的朋友打电话——我马上要做我最喜欢的文字工作,心里面像开了花一样美。 在香港机场,听同行的北京人聊天,其中有一句话印象深刻:没关系,到了北京,什么都好说了。 在飞机上看北京依然是那么灰秃秃,了无生气,不如香港表面上的歌舞升平,但是她大呀。当我摸着机舱的窗户,心里面升起一丝像对家的熟悉和怀念的时候,我想自己要留下了。 生在上海、香港长大、在台北呆过6年的陈冠中先生说,在北京可以穿得像个民工;香港作家、摄影师廖伟棠很诗意地描绘北京。尹丽川眼里的北京是一个离不开的家。 后来,我想到,我的朋友在电话那边,背诵我在2001年的时候讲过的那句话:“什么事情,你没有尝试,怎么会明白,自己拥有什么,或者,曾经失去了什么。” 我感谢我的这次尝试。 你是北京人吗? 不是。 你会离开北京吗? 不会,离开北京,我还能去哪里呢? 几年前,一些台北文人出了本书,名叫《生存在台北的100个理由》,轰动一时。香港人不服气,做了《生存在香港的100个理由》。现在,两岸文化人纷纷跑来北京,于是又在酝酿《生存在北京的100个理由》。然而,看看我们身边,每个人似乎都对北京有诸多不满,离开北京的理由足足也有100条。只是,为什么我们还在这儿?
2005年02月23日 13点02分
29
level 1
上海歌手毛阿敏辛子奇:我幸运因为我遇到毛阿敏一次偶然的机会,毛阿敏去长春演出。在演出以后我们在一起吃饭,也是很偶然,我和她坐在了一起。旁边的人热心地攒辍我给毛阿敏唱一首歌,当时我还有一点不好意思,犹豫半天以后我就非常紧张地为她唱了一首。她听过以后说,辛子奇你有没有信心做一个职业的歌手,我当时说我当然想做一个职业的歌手,但是毛阿敏说那你有没有想过要去北京发展,因为做一个职业的歌手必须要去北京发展,我当时说我当然希望想能够去北京发展,毛阿敏说那我就试一下帮你联络一下北京的老师、一些学校,我说那肯定是太好了,我当时也没有敢那么想象毛阿敏大姐姐是一个非常喜欢帮助别人,就把我推荐给北京最有声望的老师谷建芬和付林老师
2005年03月11日 15点03分
30
level 1
歌手罗中旭我就参加了上海广播乐团,就是后来的上海轻音乐团。开始在社会上跌打滚爬,到处去演出,到了九二年,我在上海已经小有名气了。当时北京方面希望我去北京发展。但是很多上海的同行劝我, 说你在南方发展得很好,去北方又是从零开始。但我相信。我在北 京肯定能站起来。即使不成功,我也要去试一下,毕竟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哪。到了北京没地方住,也没有经济收入,我又不愿意跟家里要钱,开始公司帮我租了一间房子,很快就搬家了,后来就不停地搬
2005年03月11日 15点03分
31
level 1
王亚楠在199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在《天下粮仓》中,王亚楠过足戏瘾、更吃尽苦头。2002年初,王亚楠从上海来北京发展。
2005年03月11日 15点03分
32
level 1
2000年北京地区两院院士 单位:人 北京地区 市属单位 北京/全国合计 605 8 52.9%中科院院士 340 2 55.4%工程院院士 261 6 50%北京与国内外若干地区每百万人口拥有的专利数 单位:项/百万人上海 18天津 16辽宁 11美国 158日本 149欧盟 153
2005年03月11日 15点03分
33
level 1
周涛我主持《综艺大观》以后,很多人羡慕我,觉得我一下就到了那么好的一个位置,而且迅速地就成名了。曾有一篇文章这样写我,开篇就是周涛你很幸运很幸运,你看你吧从高中直接升广播学院播音系,从广播学院播音系毕业顺利地留在北京,留在北京你就进了北京电视台,后来又进了中央电视台,短短的几年之间全国人民都认识你了……其实我一直觉得挺痛苦的,压力很大。我大学毕业以后,北京没有一个单位能接收我。所有的单位都不要人。东跑西跑的,最后总算被分到安全局。我妈妈知道以后死活不让我去。她说你去安徽电视台多好啊,离家近,又不丢专业。我当时就想留北京,妈妈说什么我也听不进去
2005年03月11日 15点03分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