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中国志愿者的得与失
平朔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5
  新华社德国埃森7月23日电(记者张荣锋、季嘉东、韦骅)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全世界大学体育健将的竞技舞台,也是大学生的一次聚会。根据德国莱茵-鲁尔大运会组委会的信息,共有来自全球的上万名志愿者服务本次大运会,其中不乏中国志愿者的身影。
  来自哈尔滨的李奎儒是大运会志愿者,他是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一年级商科硕士。在本次赛事中,他担任篮球项目团队联络员,服务中国女篮。因为比赛地杜伊斯堡所在的鲁尔区曾是德国的老工业基地,他的家乡则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他想借服务大运会的机会来看看这里的城市转型。
图为李奎儒与中国女篮队员合影画面。
  大运会组委会只为志愿者提供午餐、晚餐和赛区免费公交,其他费用由参与者自己承担。李奎儒介绍,斯特拉斯堡到德国埃森来回交通费用约120欧元(1欧元约合8.42元人民币),他与人合租了郊区民宿解决住宿问题,两周时间需支付约400欧元,目前总计已花费约700欧元。
  对于李奎儒来说,志愿者工作并不轻松,他的服务时长要覆盖整个赛会,服务半径覆盖哈根、埃森、杜伊斯堡等几个城市。从他在埃森租住的民宿到女篮在奥博豪森的驻地单程需要1个小时,作为中国女篮酒店、比赛场馆、训练场馆、球队大巴的唯一联络人,他需要与教练组商议每日行程安排,随队落实各种活动的沟通协调,兼顾协助球队录制比赛视频。
  “教练组对我非常信任,准许我参与许多额外工作,比如教练组让我参与了正赛开始前一天的技术会议。”李奎儒说,“我觉得很幸运,被分配到中国队做服务,和女篮这些同龄人打交道。”
  一周志愿工作下来,李奎儒坦言身体十分疲惫,但看到女篮队员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拼尽全力,让他更好理解了“拼搏”这个词的内涵。
  李奎儒表示,比赛期间因需要独自应对多种突发情况,他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提到赛事期间沟通存在一定挑战,如志愿者回复不及时、司机对场馆不熟悉导致误送、赛程临时调整等,但这些经历也锻炼了他的应变和协调能力。
  另一位中国志愿者俞董倩在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就读,是经济工程硕士一年级学生,来自浙江宁波。她曾参加过国内大学生
网球
比赛,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体育爱好者,也因此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团队。
图为俞董倩与德国莱茵-鲁尔大运会会徽合影画面。
  作为主媒体中心的信息服务志愿者,俞董倩需要从下午2点半工作到晚上10点半,解答观众和运动员有关购票、赛场分布和失物招领等问题。因为借住在朋友家里,她基本没产生额外费用。第一次服务国际体育大赛,俞董倩觉得自己长了很多见识,也认识了不少朋友。她对记者说,自己在赛事前期工作比较充实忙碌,帮助了许多人,但随着比赛进入中后期,需要帮助的人明显减少。她认为大运会志愿者人数其实有些过剩。
  除在欧洲留学的中国志愿者外,也有从国内赶赴德国的志愿者。来自长沙的刘珺霓刚刚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新学期将到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硕士,因为原本有毕业旅行的计划,又即将成为北体大的学生,双重因素促使她做出来德国当志愿者的决定。
图为刘珺霓与中国女篮队员合影画面。
  “大四保研后,就计划来一次毕业旅行,不过目的地一直没确认,直到在网上看到大运会志愿者招募,脑子里就有了想法:如果以志愿者作为毕业旅行起点来一次欧洲行,有意义且难忘,会是一辈子的回忆。”就这样,她来到了大运会,岗位是服务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官员和客人。
  大运会前期,她在欢迎中心接待了多个参赛代表团和技术官员,同时兼顾国际大体联物资发放。之后她被安排跟随2029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运会考察团,提供志愿服务。考察团表示她可灵活安排时间,不必全程随团行动,因而她成了“自由人”。刘珺霓已于21日前往意大利,继续她的欧洲旅行。
  刘珺霓对此次志愿者之行十分满意。“本次志愿活动体验特别好,结交了很多朋友,参加了很多活动,观看了几场比赛,了解到一个全新世界。”刘珺霓说,“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也提升了一个台阶。刚到德国时,因为听不懂对方的话,走错了很多路,现在已经能从容问路和聊天了。”
图为刘珺霓与中国女篮队员合影画面。
2025年07月25日 23点07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