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脉冲弹原理科普
战争雷霆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2
小狼五号
楼主
歼36
镇楼
2025年06月23日 10点06分
1
level 12
小狼五号
楼主
在贴吧长期pvp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所谓“双脉冲弹”的认识基本集中在“双脉冲/多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上”,忽略了在导弹整体应用上双脉冲/多脉冲固发仅仅是“双脉冲弹”整体技术的一部分,特此借助一篇论文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双脉冲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025年06月23日 10点06分
2
level 12
小狼五号
楼主
先附上论文链接
网页链接
2025年06月23日 10点06分
3
小狼五号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所的论文,算是比较总纲的一篇,大部分论文都是分散论述具体技术,提到整体设计的比较少,这恐怕也是大家一提到双脉冲弹就下意识认为双脉冲弹指的仅仅是双脉冲发动机的一大原因。
2025年06月23日 10点06分
level 11
hdheubhsj
cy👀
2025年06月23日 10点06分
4
level 12
小狼五号
楼主
2025年06月23日 10点06分
5
小狼五号
这里举的例子是隔板式,还有其他方式实现多段脉冲的目的,这里不再赘述。
2025年06月23日 10点06分
level 12
小狼五号
楼主
这里第四部分其实就是本帖的重点,很明显能看到,双脉冲发动机只是双脉冲弹整体技术的一部分,甚至这一部分还得跟弹道一体化设计技术相结合,单纯只拉出来一个能点两次火的发动机,那不叫双脉冲弹,因为双脉冲发动机并没有在总冲上动什么手脚,如果仅仅是分两次点火,那她和传统固发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并不能起到大幅提高射程和交汇点着速的作用。
2025年06月23日 10点06分
7
level 12
小狼五号
楼主
2025年06月23日 10点06分
8
小狼五号
论文里的数据明显是胡编的,仅有辅助理解作用,不过里边还是有点有价值东西的,导弹总冲和发动机总装药质量的比值有可能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可以看出双脉冲弹的药柱密度应该是比传统固发要低一些的(214kg版本的PL12比PL15E要重15kg左右,考虑到弹药整体配平问题,其中应该有一半多是加在动力段上了),这一点根据其他专门写双脉冲固发的论文也能看出来,这一点要结合弹道一体化设计技术和冲量控制技术去理解。
2025年06月23日 10点06分
小狼五号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本文5.3的仿真分析是在限定总冲、限定同弹道公式、目标状态相同不进行机动且着速限定在2ma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简单模拟,模拟参考更多的是当年牢美PPT上的120D(看那个经典七寸弹径就能看出来),当年鳖还被PPT忽悠着呢,谁能想到120D仅仅进行了高抛弹道的修型、甚至动力段都还延续了120C5的130kns总冲呢。 当然这也进一步体现了弹道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更加复杂、更加贴近鳖自用弹的模拟可自行搜索15年后的弹道控制相关论文。
2025年06月23日 11点06分
level 12
小狼五号
楼主
导弹本身在大气层内飞行时损失能量的大头在空气阻力上,高抛弹道能够加大导弹射程的最大原因就在于高空空气密度低,可以极大减少空气阻力带来的能量损耗。双脉冲弹也是如此,本质上双脉冲弹的整体技术就是建立在对高抛弹道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上。
经典隔板式双脉冲发动机,其第一段是慢燃装药,就是要利用较低的比冲用较低的代价将导弹送入上升段,低比冲可以较好的平衡阻力、重力和导弹本身推力之间较劲的损耗。第二段则是快燃装药,目的就是为了在空气阻力较低的高抛弹道顶点在损耗较低的情况下给导弹快速赋能,达到延伸导弹射程、提高导弹着速的目的。
2025年06月23日 11点06分
11
小狼五号
此楼有误,慢燃和快燃关系讲错了,正确的请参看18楼引用的另一篇论文。
2025年06月24日 02点06分
level 12
小狼五号
楼主
未来展望:
鳖现在对于所谓“双脉冲弹”的研究更进了一步,或者说载机性能的提升、早期双脉冲弹的大量实验以及对多脉冲固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促使了我国空空弹有可能的进化(六米电线杆子应该就利用了新的理论,但是没有实锤)。
鳖现在可以利用载机赋能,压缩第一动力段中对抗重力的能量比重,从而进一步使导弹第一动力段的能量用于为弹体赋能,甚至于在传统双脉冲弹的两段动力段中增加一段甚至更多的动力段,用以进一步减小空气阻力的损耗,减小长脉冲间隔带来的相比传统固推弹、TDR弹双脉冲弹均速较低的劣势。
更远的设想则是配合高速载机、多脉冲技术、新一代机载雷达、新一代导弹引导头和新的代价较小的低轨道变轨技术,实现接近卡门线的极端高抛弹道,以较低的弹体重量达成千公里以上级别的超远程交战。
END。
2025年06月23日 11点06分
12
level 8
幸运漂浮物
先进
2025年06月23日 11点06分
13
level 12
小狼五号
楼主
啊,补充说明一下,鳖卖出的PL15E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PL15是双脉冲弹,15E并不是,15E只是利用了双脉冲弹研究时的部分成果,比如弹道一体化设计技术,以及冲量控制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讲15E可以看作是一种双脉冲弹和传统固发弹之间的过渡产品,因此可用本论文中的虚拟公式进行模拟。
相比仅简单根据自身对高抛弹道的研究优化高抛弹道的120D、以及为了节省成本同样如此的PL12后期型更进了一步,但15E本身并不能称之为“双脉冲弹”,她本质上只是一枚传统固推弹,正如歼16再怎么用歼20下放技术,其本质也是一架超级三代半(新美标四代半),在四代机为主的空战中只能老老实实当导弹爬架或者电战机平台。
57空战中15E打出来超过180km的巨大射程,仅仅是因为继承PL15动力段长度和PL15配套的高含能新型固发装药带来的210kns超雄总冲,以及为了配合PL15本身特性设计的低阻力弹体,几乎没有技巧,全是数值碾压。
如果按照120D春秋笔法吹出来的120km射程为标准,12km高1.2ma状态载机打同高度0.8ma迎头不做防御动作目标,以交汇速度510m/s为标准,PL15E的极限射程可能能够达到200-220km左右,如果按照145km进行推算,交汇速度会高达3.5ma左右,配合双向数据链完全有能力在错过交汇点后进行能量充沛的二次攻击。只能说鳖这个虚标标得有点太虚了。
2025年06月23日 17点06分
14
盐焗海雀
鳖特有的反向虚标,展板恨不得把不可逃逸区当成有效射程的实诚人
2025年06月24日 03点06分
莫一秒👀
BVVD:收到,射程145km,相关数据已按照俄标高度初速下弹道射程145km进行推演。 你说的3.5Ma交汇需提交相关已解密文档证明。 总之not a bug
2025年06月23日 23点06分
Wastedtime
龟龟145km末端还有3.5马赫,极限射程220这是什么贵物
2025年07月04日 07点07分
小狼五号
@Wastedtime
210kns超雄总冲和弹道一体化设计技术发力了
。
2025年07月04日 08点07分
level 8
此人已死勿烧纸
我是fw,太长不看,太复杂看不懂,等个老哥省流
2025年06月23日 20点06分
15
小狼五号
那就直接看七楼文字部分就行
。
2025年06月24日 01点06分
level 11
莫一秒👀
知乎有人推算了一下PL15的dV, 能有近1300m/s。比R27ER还高150。而且PL15阻力比27ER小很多。游戏里真有了的话是真正的杀马弹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9118234/answer/3625723775
2025年06月23日 23点06分
16
小狼五号
之前是我理解有误
,又翻了论文才发现缓燃速燃效果正好和我理解的相反,所以重解释一遍。
2025年06月24日 02点06分
小狼五号
@莫一秒👀
详情参看18楼新引用的论文。
2025年06月24日 02点06分
level 13
我没有名字386
用固体燃料是因为存放和工作的时候更稳定吗
,以前从来没注意过这个,我只记得央视以前做过节目,介绍大型导弹的火药雕刻师,药柱尺寸和钢卷差不多,手工切削控制燃烧精度
2025年06月24日 00点06分
17
小狼五号
妈耶,想起这个节目我就想吐槽
,这个老师傅最大的贡献是搞出来了固发浇筑/模压技术,极大提高了导弹固发的生产速度减小了人力使用,后来这个成果被某所使用搞出来了如今的高自动化导弹生产线,结果节目里把他塑造成了天天只会拿个小刀给固发雕花的影响,这是真的难蚌
。
2025年06月24日 01点06分
mdlbwnb
@小狼五号
⏰军宣是这样的,要求讲出来的东西通俗易懂,但是没有考虑到现在受众已经能理解更深的东西了,再加上一票关系户搅混水
2025年06月24日 10点06分
我没有名字386
@小狼五号
过于先进,不便展示
,其实军事科普节目这块毛子做的挺好的,打码的很少,都是大大方方的拍,现役装备也给拍,缺点就是喜欢吹
2025年06月24日 01点06分
空想残影炮
液发推力低但稳定且比冲高,固发反过来,在低层大气阻力为主的环境里里推力比比冲更重要,而且能用在空空导弹上的常温燃料液发基本都是以UDMH-N2O4为代表的毒发,非常毒而且腐蚀性强,发射的时候可能对机体什么的有腐蚀,维护也是比较困难的
2025年06月25日 01点06分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