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4
根据1987年铅印的《城厢镇志》和《川沙县续志》中的有关记载,关于川沙镇部分姓氏由来辑录于下:
乔氏浦东望族,汉唐而后,名臣巨儒联镳接轸。明洪武时有彦衡者,创业南汇之八灶, 继而或迁川沙,或迁上海,或迁松江。遥遥华胄,族大支繁。明嘉靖间,乔镗有拒倭功,其他塞洼、筑塘、筑城诸伟绩不可胜记。
祝氏祖先世居浙江海宁袁化里。始迁祖祝锦,明季避兵祸,初迁上海龙华镇,续迁南汇坦直桥。六世孙祝寿殷迁居六团。七世孙祝尔迁居本城“兰芬堂”。自始祖祝锦至祝思浚,凡10世。
沈氏于秦时有名保者,见始皇焚书坑儒,遂隐于会稽余不乡(现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乃吴兴(今湖州)沈氏之祖。宋南渡,居嘉乐之枫泾镇。元末避兵祸,迁居上海磊塘里。 后有文魁,于明嘉靖、万历间,由磊塘迁居川沙堡。文魁二十一世孙沈树镛,清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考取内阁中书,邸宅“内史第”,位于川沙城南门(20世纪初,黄炎培、宋庆龄曾寓居于此)。文魁二十二世孙、沈树镛之子沈毓庆为中国毛巾业先驱。沈保至沈毓庆为80世。
黄氏始祖彦,字元一。宋南渡时为康王府侍卫亲军,随驾至临安(今杭州)。致仕后隐居嘉定之滕汤,再迁青浦。历六世至文明,又八传学禄,与兄侍泉同迁浦东高行镇。十八世孙典谟,清光绪初年迁居城厢镇“内史第”。自文明至炎培凡20世。
陆氏华亭陆姓始迁祖陆龟蒙,据传其上四十二代祖战国时受封平原陆乡,因此为姓。 至元季子孙始居上海县马桥镇,后又迁居浦东洋泾。陆氏族大支繁,川沙城内一支,自陆龟
蒙至民国年间陆氏裔孙为三十二世。陆姓另一支于明季由高桥迁居川沙城,始祖陆麟仪,至清陆树坤凡9世。又一支始祖陆胜先居川沙北门外,民国3年(1914年)九世孙陆清泽与张氏合建宗祠“同本堂”。“湾里陆”一支后裔陆小庄,为川沙西门外陆氏始祖。世医瑞镛为小庄九世孙。
徐氏本伯盖之后,周时偃王刻符于徐,以国为氏。徐氏家谱,以徐徽言为始祖。宋建炎二年(1128年)徐徽言知晋宁军,金人人寇,骂贼而死。子岗,从父讨虏,亦被害。冈长子面,痛祖父俱以力战死,起义勤王,从高宗南渡。川沙城徐氏,原籍南京。清顺治六年(1644 年),徐兰石偕二弟迁川沙北门外车门西,以徐兰石为始祖。徐兰石玄孙徐耀宗、长子徐光发著有《梅花山馆》诗钞。
张氏为南宋清河郡王俊之后,先祖天津张家湾人。后一支迁于浦东,又分中、南、北三支。南支始祖张溥,字彦博。十五世孙清泽与国模合建宗祠于川沙城北。
王氏祖籍山西太原,始祖王迪(字八三)随宋宣南渡,定居鹤沙(今下沙),支脉繁衍, 为浦东大姓。相传今川沙镇黄楼地区一支,系明万历年间下沙王氏八房中之第三房来此定居,子孙聚族而居,人称“王三房”,地名“三房乡”。另有两房和黄楼一支同时分出,居于今张江镇孙桥地区。
周氏始祖周姚江,子南冈于明嘉靖间(1522一1566年)迁川沙堡南门外。周南冈子肇基迁八团苇浦达北。民国初(1913一1917年),川沙县立高等小学校长周祖文,为姚江十二 世孙。
庄氏始祖鹤皋,本姓钱,仕于元,分南北两支。元至正间,豪杰蜂起,鹤皋倡议以保松郡,被围力屈,力退隐凤凰山,旋遭仇家之害,一门歼焉。鹤皋第三子流匿于匠氏庄某家,幸免。因蒙其姓。侨居县城西里,为庄氏第一世祖。迁居本城一支,日行忠。
蔡氏周文王子叔度生子日仲,封于蔡。子孙以国为氏。唐瀛洲学士允恭第一世祖,累传至宋郊书郎伯希,端明殿大学士襄,西山先生元定,九峰先生沈,工部侍郎抗,名臣大儒接踵而起。三十八世孙益充自横沔迁居川沙,是为东迁第一世祖。益充元孙云南学政宗人府宗丞嵩,字宣间,为允恭四十二世孙,于蔡路聚族而居。城镇西北隅烂缺口,蔡氏祖坟,原有旗杆夹、栲栳峰等遗迹,今已无存。从周朝至唐代原有宗谱两册,为允恭四十九世孙槐庭手抄,“文化大革命”时被毁。
倪氏宗族支族倪桂珍,宋庆龄之母。先祖安徽人,后流徙浙江。几经流迁,于18世纪至浦东川沙城外东北隅定居。经几代繁衍,倪氏住地成宅,日“小倪家宅”。自始祖至倪桂珍为第六世,宋庆龄为第七世。
宋庆龄母系倪氏族谱略川沙城宋庆龄母系倪氏家族,原系安徽桐城人。有名倪山堂者是桐城学派的一名学者,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受戴名世《南山集》案株连,时倪山堂已故世5年。其家人被充军流放至闽、浙沿海,后落户浙江鄞县业渔。18世纪后期,倪家渔户沿海北上至上海郊县浦东白龙港业渔,后迁至川沙城东北郊落户,称倪家宅。19世纪初,倪家宅有名倪秀成者生有四子,依次为倪旭堂、倪日堂、倪为堂、倪兆堂。除老四倪兆堂早亡未育外,其他3人都有后代至今散居海内外。老三倪为堂生育子女3人,依次为倪蕴山(原名倪嘉珍)、倪嘉树、倪嘉妹(女)。倪蕴山娶妻徐氏,生育子女11人,有5人长大成人。依次为:倪锡令,娶妻沈氏;倪桂金(女)嫁牛尚周(字文卿);倪桂珍(女)嫁宋嘉树(字耀如);倪锡纯,娶妻曹惠英;倪秀珍(女)嫁温
2025年05月12日 04点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