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大堤保护区
安徽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2020年吧友贴的图。
这张图,对于理解为什么合肥是江淮锁钥很有帮助,北宋以前,人口少,无论是巢湖周围还是沿江都少有圩田,没有江堤。夏季江水湖水大约就是无为大堤保护区的范围。
由合肥向西南舒州去九江汉口方向,大别山与湖水之间,通道狭窄。
由合肥向东的话,南淝河入湖口非常宽,早期不得不走昭关(就是伍子胥由楚奔吴过的那个昭关),从和县的横江渡过江。
到了北宋,人口繁衍,肥沃的巢湖西岸湖积平原和南淝河湖积平原就被圩田种水稻了,明清人口更多,圩田面积更大。
合肥在很多年前,就迁走了南淝河入湖口的居民,附近打造了多个模块,比如十八联圩蓄洪区,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星月湿地公园。大圩镇的居民也迁到高处,种水稻的大圩变成了种葡萄的大圩(不止葡萄,有多种水果)。塘西河入湖口和徐河入湖口附近打造了滨湖国家湿地公园。
肥西也有蓄洪区,一个叫万亩荷花园的地方大概就是。
塘西河-方兴湖-塘西河,大片地区同样是湿地公园。
很多人认为合肥应该在环滨湖的公园(包括塘西河方兴湖)建亭台楼阁,但事实上不可能,因为这些公园本质上是蓄洪区,用来给巢湖扩容。
我觉得老朱把环巢湖地区整合在一个行政单位庐州府,还是有道理的,真的是同呼吸共命运。
合肥城的位置,有史记载以来,无大的变动(位于三十岗的三国合肥新城不算,西晋统一后,合肥回到了原址),这个选址还是很牛🍺的,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2025年05月09日 15点05分 1
level 1
这图有问题,和县县城什么时候沿江了
2025年05月10日 00点05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