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不求回报的善才叫大功德。”
(不得不说传统宗教的逻辑有点招笑,好比游戏一边写任务要求:不求回报。一边在任务奖励写:大功德。咋就这么在意袈裟呢)
而日本本土哲学对此进行延伸解读:
京都学派提出了“绝对无”哲学,认为“出于愉悦感行善实际上是异化善行。这种善行其实是自我满足 ,不是真正的善。”
由此,日本思想界陷入了对“利他主义”的拷问中 。“利他主义”坐上了被告席,被指责成了“利己主义”的一部分。大量乱七八糟的理论和罪名对人类利他主义纯洁性进行了全方面批驳。甚至利他行为本身都陷入了存在与否的质疑中。
其实该理论本质上是存在主义危机的一个切面。但结合日本二战结束后的社会道德否定思潮(三岛由纪夫都参与其中),最后演化成了对人类主体意识创造善行可能性的否定。有点接近虚无主义了。
该思想极其深远地影响了整个日本社会。哪怕在现代二次元作品中,大家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作者莫名其妙开始用“伪善”拷打角色的动机来否定角色的善。引用的就是这一套理论的一部分。
我把这套理论称作“伪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