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文字是一个文明的重要符号,也是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文明如瘟疫一般具有强烈的传播性,并且其基本规律为:从发达文明地区流播到不发达地区
山东大汶口陶字————甲骨文——————汉字
商朝的始祖名契,封于商。史记·殷本纪》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世本》说契居蕃,契的儿子昭明居砥石,昭明的儿子相土居商丘,扬雄《兖州牧箴》说“成汤五徙,卒归于亳”,合之恰得八数。蕃当即汉朝的蕃县,为今山东的滕县。商丘,当即后来宋国的都城,为今河南的商邱县。五迁地难悉考。据《吕览·慎大》、《具备》两篇,则汤尝居郼,郼即韦,为今河南的滑县。《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说“汤受命而王,作官邑于下洛之阳”,此当即亳殷之地。《诗·商颂》说:“韦,顾既伐,昆吾,夏桀。”顾在今山东的范县。昆吾,据《左氏》昭公十二年《传》楚灵王说“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该在今河南的许昌县,而哀公十七年,又说卫国有昆吾之观,卫国这时候,在今河北的濮阳县,则昆吾似自河北迁于河南。《史记·殷本纪》说:“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条。”《左氏》昭公四年“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韩非子·十过篇》亦有这话,仍作娀,则有娀,即有仍。鸣条为舜卒处,已见上章。合观诸说,商朝似乎兴于今鲁、豫之间,汤先乎定了河南的北境,然后向南攻桀,桀败后是反向东南逃走的。观桀之不向西走而向东逃,可见此时伊、洛以西之地,还未开辟。
商朝历史之所以成为信史,考古学上的商文化之所以能够确定,都是由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殷墟甲骨文所包含的绝对年代,一般都认为从武丁开始,直到商纣的灭亡,是商朝的后半段,或称商代后期,亦即晚商时期;这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通常称之为商代后期文化或晚商文化。武丁以前,上溯至商汤,即所谓先王时期,是商朝的前半段,或称商代前期,亦即早商时期;这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通常称之为商代前期文化或早商文化。在商汤灭夏以前,即所谓先公时期,商王朝尚未建立,或称先商时期;这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可称为先商文化。先商文化是商文化的原始形态。探索先商文化就是要探寻商文化的起源,也可以说就是要追溯商人的起源。《史记·殷本纪》系统地列举了商人诸先公之名,其中绝大多数都已见于甲骨文,可见商人远祖的世系是基本可信的。商汤灭了夏才建立商王朝,那么灭夏以前的商人诸先公应该与夏王朝是约略同时的,所以先商文化也应该与夏文化同时。
2010年12月21日 09点12分
2
level 9
中国人不重视科学?没有人文精神?如果你不了解滕州你就会这么说。
在中国谁敢和雅典比?非我滕莫属
2010年12月21日 09点12分
3
level 10
准确地说,应该商都最早是曲阜,滕县北边,一墙之隔。
2010年12月21日 11点12分
13
level 7
回复:14楼
商朝起源于嵩山东麓,泰山那时还是东夷,商灭夏后,很长一个时期都在伐东夷!
2010年12月21日 11点12分
17
level 7
没听说过汉字发源于山东
--------------
河南为中国创造了文字语言
是伏羲八卦之无形与具体现实之有形相结合的象形符号;
在贾湖发现的9000年前最早的契刻符号;
是有四千多处岩画;
黄帝的史官仓颉在这里造了字(“天雨粟,鬼夜哭”)(南乐);
出了河图洛书;
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安阳);
是李斯为了“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
是许慎编撰了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是蔡邕搞了个隶书;
是钟繇搞了个楷书;
是产生了造纸术;
是产生了宋体字;
是产生了活字印刷术;
是丁声树编了<现代汉语大词典>;
是王永民搞了个五笔字型输入法;
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文字中唯一延续下来的文字;
有个中国文字博物馆;
华夏雅言;
是洛阳读书音;
中州正音;
中原官话;
是
[唐]李 涪: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盖居天地之中,禀气特正。
[宋]陆 游: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老学庵笔记》
[宋]冠 准:惟西洛人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说郛》
[宋]路德章:浙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盱眙旅舍》
[宋]陈 鹄:乡音是处不同,唯京都得其正。《西塘集》
[元]周德清:欲正语言,必宗中原之音。《中原音韵》
[元]范德机:四方偏气之语,不相通晓,惟中原汉语,四方可以通行。《木天禁语》
[元}孔 齐:北方声音端正,谓之中原雅音。南方风气不同,声音亦异,至于读书字样皆讹,轻重开合亦不辩,所谓不及中原远矣,此南方之不得其正也。《至正直记》
[明]沈宠绥:以吴侬之方言,代中州之雅韵,字理乘张,音义径庭,其为周郎赏者谁耶?不揣固陋,以中原韵为楷!《弦索辩讹》
[明]吕 坤:中原当南北之间,际清浊之会,故宋制中原雅音。
[明]陈全之《蓬窗目录》:杭州类汴人种族,自南渡时,至者故多汴音
[明]郎瑛《七修类稿》:城中(杭州城内)语音好于他处,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
[明]王伯良:"识字之法,须先习反切。盖四方土音不同,故须本之中州"-------《方诸馆曲律•论须识字》
[明]杨文骢:"得中原之正音,去五方之啁杂"---------《同文铎》
[清]周 赟:夫中国车书一统, 而音韵必叶中州。《山门新语》
[清]阎若璩:洛阳为天下之中,南北音词,于此取正
[清]毛先舒《与婿徐华徵书》:汴为中州,得音之正。杭多汴人,随宋室南渡,故杭皆正音。
[清]朴隐子:"词严声律,韵必中州。盖河洛当九域之中,其音可通于四方耳"-------《诗词通韵•序》
[清]潘耒:"河洛天地之中,雅音声韵之正"--------《类音•南北音论》
[清]罗愚:"摄以开合口呼,正以中州音"--------《切字图诀》
[清]王德晖:"天下之大,百里殊音,绝少无病之方,往往此笑彼为方言,彼嗤此为土语,……愚窃谓中原实五方之所宗,使之悉归中原音韵,当无僻陋之诮矣"-----------《顾误录》
[清]张燮承:"填图字样皆系按中州韵填入,学者不可因今古音讹、南北音异妄自更改"-------《翻切简可篇•读横直图口诀》
;
是河南话在民国前几千年一直是全国普通话;
…….
2010年12月21日 11点12分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