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还知道入乡随俗,一些流民要舔北,那就回北方老家啊
江南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河西公子 楼主
“当是时,越兵横行於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称王,不属于王化体系
“夫广陵在吴越之地,其民精而轻,故诫之曰“江湖之间,其人轻心。杨州葆疆,三代之时,迫要使从中国俗服,不大及以政教,以意御之而已。”——《史记·三王世家》;淮东也不是你们精北祖地
故地
“”越王勾践,剪发纹身,以治其国”。——《墨子·公孟》
“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郤冠秫绌,大吴之国也。”——《史记·赵世家》;给你们解释下,雕题就是纹面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曹操《善哉行·其一》;不管是不是攀附,反正历代吴王断发文身了
答朝士
贺知章
鈒镂银盘盛蛤蜊,
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
遮渠不道是吴儿。
和贺知章
顾况
钑镂银盘盛炒鰕,
镜湖莼菜乱如麻。
汉儿女嫁吴儿妇,
吴儿尽是汉儿爷。
即便在盛唐的北方鼎盛时期
看看贺知章一个钱南会稽郡人、顾况一个钱北吴郡人,瞧得上你们主子吗?影响互认老乡了吗?
另外,吴越在先秦之后,本来就是混用
2025年03月16日 00点03分 1
吧务
level 13
确实是这样的,吴越混用例子非常多,因为有吴郡没越郡,所以吴用的会比较多。吴越割裂一方面是因为江苏官方需要宣传江南江北自古一家,另一方面苏州想做江南老大。
2025年03月16日 00点03分 2
苏轼也写过两首,一首是在杭州写的,另一首在湖州写的,里面也是“吴儿”;另一点《越绝书》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包括吴越。我是从小就听着那些 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范蠡、西施 这些故事长大的,俗语 “坏伯嚭 ”也是挂在嘴上的(据我所知,金华那边也常把这个人融入了俗语)。没觉得有什么亲疏之别。
2025年03月16日 01点03分
以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消失的乡音的文字,发了之后有些反响。有一个嘉善朋友就评论回忆,以前有绍兴的亲戚、嫁到无锡的姑姑、上海的阿姨。。。最后问了个问题:究竟是谁把我们分开了?
2025年03月16日 01点03分
@年华易逝莫等闲 很遗憾,可能经常写这些内容,竟然头条账号被锁死了,我干脆就注销了。
2025年03月16日 01点03分
@西江游龙 生女真这回说对了,连温州都有称三吴记载的诗句,只不过吴近代特化成苏南了。江东六郡也有大半会自称吴,皖南尤其多
2025年03月16日 02点03分
level 6
[滑稽]一个泰伯会入乡随俗,100万个你以为还会入乡随俗吗
你整天在这嚷嚷着入乡随俗,说明你那本地人口还没被边缘化,还有一定的话语权。
2025年03月16日 02点03分 5
@西江游龙 你这个宁古塔以北的生女真,太过了
2025年03月16日 03点03分
@河西公子 文明为主导,基因为次,一个是汉人基因的小孩从出生就带到美国白人家庭里养,那他就不能叫汉人了。
2025年03月16日 03点03分
@西江游龙 [滑稽]东北三省烙铁在上海占比4%,将近100万人呢,我强烈要求烙铁先入乡随俗做一下示范。
2025年03月16日 03点03分
@西江游龙 [滑稽]个别学校办而已,而且不是必修,选修的玩意,有啥用
2025年03月16日 03点03分
level 1
入乡随俗也不是硬规矩啊,你浙江人全世界跑,跑欧洲的难道必须按欧洲人生活方式了,不再遵守浙江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
2025年03月16日 07点03分 7
难说
2025年03月16日 07点03分
移民根本没有试图挑战过当地秩序和改变侨居地的文化,至于关起门来做那套那是个人自由
2025年03月16日 08点03分
@河西公子 这样说的话,外面的华人华侨在老外国家大街上舞龙舞狮过春节,在你眼里就是不对的了,挑战当地的主流文化,没做到入乡随俗?
2025年03月16日 08点03分
level 1
入乡随俗,是外来人口对流入地的本土文化习俗的尊重。
当然了,入乡随俗也不一定非要抛弃你祖籍地的文化习俗。
毕竟保留流出地的文化习俗,是你对祖籍地文化习俗的传承。
但是不能反客为主,试图去要消灭流入地的文化习俗,独尊你祖籍地文化习俗。
[滑稽]
2025年03月17日 06点03分 12
level 1
咋赶人呢?你把土地都买下再赶人吧?在北汉55%地方搞越独,不是搞笑吗。
2025年03月18日 16点03分 13
level 1
自己就是一堆北方人习俗。和东北一样的梗米地区。没有籼米饮食文化习俗。
2025年04月27日 14点04分 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