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颈蜥(Crotaphytus collaris)幼体饲养指南
环颈蜥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分布:主要分布于北美西南部,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及墨西哥北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栖息地:岩石荒漠、灌木丛、峡谷和山麓地带,偏好阳光充足、温度高且隐蔽物丰富的环境。
2025年03月06日 11点03分 1
level 8
一、环境设置
1.饲养容器
幼体因为体型较小(约8-12cm),一窝大概大多数是在8到9个苗,并且喜欢跳跃,建议使用80×45×45 PVC双温控饲养箱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最好选择玻璃门板,现在常用的都是亚克力的门板 两个门板相交处缝隙过于大,苗子又比较爱钻,所以容易脱逃。双温控第一可以防止一个温控突然坏了,可以有备用的灯头,不至于用不带温控的灯座导致箱体内温度过高,苗子脱水等。第二有些地区夜晚和白天温差巨大,双温控就可以控制箱体内温差,避免环颈蜥苗子肠胃炎肺炎等一系列的症状。)
2.饲养的温湿度
热点区:35-38℃[日灯(UVA加热灯)可以根据自己的箱体高度选择瓦数]。
冷区:28-30℃,供幼体调节体温。
夜间温度:不低于24℃。(如果昼夜温差大可用夜灯(夜间加热灯)。适当提供昼夜温差对蜥蜴有好处是其生态适应的重要机制之一,第一促进代谢效率。第二调节蜥蜴消化功能。第三增强免疫让蜥蜴更健康。)
湿度:维持30-40%(干燥环境),仅在角落放置浅水盆,水盆需要尽量的浅一点(环颈蜥睡觉喜欢整个趴在狭小的空间,有可能睡觉会趴在水盆里致使自己溺亡,每年的案例也有很多),避免过度喷水(易引发呼吸道问题)。
3.垫材与造景
垫材:环颈蜥幼体可以用瓦楞纸或者不铺垫材(第一环颈蜥苗子如果用沙,土等垫材有一定概率会误食,本身苗子消化等比较脆弱,不一定能及时排除,可能涉及到蜥命。第二更好的观察有无排便,排便是否正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个体。)
躲避与攀爬:放置扁平岩石、人造洞穴。(扁平岩石需要四周底部完全接触箱低,因为幼体晚上他会选择在比较狭小的空间睡觉,如果岩石有一边没有接触箱底,苗子有可能会往岩石底部钻,如果导致岩石不平衡,很容易致使藏在下面的幼体被压扁。可以选择红砖代替。如果有垫材的话需要确保岩石或晒台底部和箱底完全接触。)
2025年03月06日 11点03分 2
level 8
二、饮食管理
1.食物选择
主粮:活体昆虫(小蟋蟀、黑腹果蝇、迷你蟑螂),幼体需高频捕食,昆虫大小不超过其头部宽度。(推荐杜比亚苗子,杜比亚容易养,利用率比较高,如果苗子开食困难可以用针头蟋蟀或者面包虫幼体)
营养强化:每2-3天补充一次钙粉(含D3)及综合维生素。
2.喂食频率
幼体期(<4月龄):每日喂食1-2次,每次投喂3-5只昆虫(根据进食速度调整)。
注意:环颈蜥代谢快,需避免饥饿导致虚弱,剩余活饵需及时清除(如蟋蟀可能会攻击相对弱的幼体)。
3.饮水
提供浅水盆,每日换水,可偶尔喷水于岩石表面诱导舔舐(模仿露水摄取)。
2025年03月06日 11点03分 3
level 8
三、健康与行为观察
1.常见问题
脱水:若幼体眼窝凹陷或皮肤弹性差后大腿中间凹陷,需检查湿度是否过低或饮水。
骨骼畸形:沙漠蜥蜴对UVB依赖高,缺乏光照易导致代谢性骨病,需搭配10.0 UVB灯每日照射6-8小时。(及时补充含D3钙粉维生素,长期缺乏的话容易致使苗子尾巴闪电尾。)
寄生虫感染:人工繁育幼体感染概率不大但是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饲料比较容易致死。(感染症状:食欲减退或拒食,腹泻或粪便异常(粪便稀软、带血、黏液),体重下降)比较常见虫体有线虫、绦虫、球虫、原虫等。
高活跃性:环颈蜥幼体极善跳跃和奔跑,需减少突然惊吓(如快速靠近饲养箱)。
社会化训练:等到苗子3到4个月以后可逐步通过喂食镊子接触,降低应激反应,但避免频繁抓握。
2025年03月06日 11点03分 4
level 8
四、注意事项
混养风险:环颈蜥幼体领地意识强,前期同容器混养如果饲料给不足易引发幼体撕咬其他苗子的尾尖。
光照需求:高强度UVB(10.0)对钙吸收至关重要,需定期更换灯管(每6-8个月)。
季节性调整:野生环颈蜥有冬化习性,但人工幼体无需冬眠。
2025年03月06日 11点03分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