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蔡京的诗歌,看宋辽期间,各自战斗力NQCDRO
分子人类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送蔡攸征燕》
蔡京 〔宋朝〕
老懶身心不自由,封書寄與淚橫流。
百年信誓當深念,三伏征塗盍少休。
目送旌旗如昨夢,心存關塞起新愁。
緇衣堂下清風滿,早早歸來醉一甌。
全篇内容56个字。如果以现代普通话去读,可能需要很多解释,但解释不明白。
里面蕴含着当时人们难以启齿的秘密,其实挺多的。接下来,我们就逐条解读。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1
level 9
首先,我们来看蔡京简介
福建莆田仙游人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2
level 9
蔡京这首诗歌,用普通话是读不通的。解释起来,也乱七八糟。因为层主是河北人。
我读了几句,按照我河北方言来读,那是朗朗上口。但又总不对。
即,这是一种河北方言。并且可以锁定在:京津以南-石家庄以东-邯郸以北-聊城以东-济南以北。
冀鲁官话石济片+沧惠片里。是现代冀鲁方言“石家庄-济南+沧州-惠民”片。
不存在中古音和现代音的区别。用现代音去读,也是朗朗上口,又符合我们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价值观、生活习惯。
同时,邯郸不讲这种语言。邯郸话和这种语言有区别。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3
有河北献县、衡水的小伙伴,完全可以来看看,这是不是你们老家方言。现代方言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贴吧用户_0EeGWJt 尊敬地老师你好 你有贴山东O2a和N1b伴随么?被你删除了,我非常喜欢你地评论你可以恢复删除地贴子么?
2024年12月23日 01点12分
level 9
老懶身心不自由,封書寄與淚橫流。
翻译成现代普通话可以表达的文字:
老了身心不自由,封书寄与(语)泪横流。
懒,要改写成“了”。意思是“上年纪了、老了”,读音为“来”。
这是辽人!即:猃狁鲜虞、赤狄、白狄—契丹的习惯和语言。
相对于什么中古音上古音研究者。我们还是做辽人好了,根据我们自己的研究,我们这个冀鲁方言,在商代就已经是现在的发音了。三千多年来,或许有改变,但不大。读音没改。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4
level 9
百年信誓當深念,三伏征塗盍少休。
改写成符合原意的现代简体字:
百年信誓当深念,三伏征途瞌少休。
以上,根据河北口音和河北人生活习惯、河北当地季节气候,做出的第一次修改。
作者认为,作者嘱咐将领(可能是他的孩子,可能只是嘱咐将领)。应当时时记得宋辽之间和平约定。三伏天出征,瞌睡多,休息的少。
这是我第一次按照河北气候条件,河北人生活习惯修正出来的。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5
level 9
目送旌旗如昨夢,心存關塞起新愁。
转写成现代通用普通话对应的文字:
目送旌旗如做梦,心存关塞起新愁。
昨夢,改成做梦。
说梦,谈论做的梦,以做梦为日常对话词汇,在当地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昨夢”却很少有人提,也不是日常习惯词汇。因此,这里应该是做梦。而非“昨天的夢”。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6
做梦,沧州献县、衡水发音为“昨梦”,含义是做梦。音为昨天的昨。沧惠片发音为“奏梦、走梦”。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level 9
緇衣堂下清風滿,早早歸來醉一甌。
这一段,无法拟合。用河北话读不通。
即,目前为止,出现了不属于冀鲁方言的内容。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7
醉一瓯,可能符合闽南语发音习惯。但闽南并不用“瓯”来装酒。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level 9
到此为止,蔡京一个福建莆田人,来到邯郸上任。你不讲莆田话、闽南语,至少也要讲河南开封话吧?就算不讲河南开封话,在邯郸上任,那么也应该讲邯郸话。为什么,即不讲莆田话、福建话、闽南语,也不讲河南话、邯郸话。偏偏和我石家庄衡水话过不去,还讲的这么地道的方言呢?大宰相,不需要讲通用语的么?为什么偏偏是鲁北冀南话?还是地道的农村方言、乡言?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8
level 9
如果以语言来划分,蔡京就是契丹人。契丹南部就是这种语言。我索遍网上信息。只能查到蔡京一家老少上下,都是福建莆田人。他弟弟的岳父,王安石,是江西人。没有北方的线索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9
level 9
蔡姓,是东南大姓。出现在浙江福建就很正常。以此解释蔡京是福建人,也无可非议。但这一口冀鲁方言,恐怕是福建人在短期内学不会的。讲这种语言的,又不是什么大城市,甚至可能在契丹境内。蔡京上任的大名府,也不讲这种语言。河南人也不讲这种语言。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10
level 9
于是,我偷了一个懒。直接看看河北有没有蔡姓。信息有,但不多。河北沧州献县-河北廊坊霸州-天津沿庄有一支蔡姓。
其中,霸州不讲这种语言。
河北献县讲的正是这种语言。天津有可能讲这种语言。
河北献县,一直就都是这口音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11
level 9
燕云十六州地图,上千年来,江南士大夫就没画对过。宋辽对峙时期,宋辽分界线在白洋淀一带。但根据建筑文化风貌来看,沧州西南,献县北部、衡水地区,其遗留的建筑风貌,寺庙风貌,是辽式的。不是宋式风格的。即,这里的建筑风貌,是契丹、辽风格的。不是宋风格的。蔡京的这种语言,口音、乡音,还可以追溯到战国中山国时期的中山国铭文。也是一样的口音。短短几十个字的铭文,到处都是“了、了、了”。有的转写出来,也是一口地道的冀鲁方言、土话。
所以,林冲被发配到沧州,那的确是宋辽前线。
南院大王萧峰、丐帮帮主契丹人乔峰的母语,是河北话。一口地道的献县话,和蔡太师口音一样,或者一口廊坊杨柳青话,总之,不能讲晋语,太难听。也不符合乔峰辽人洒脱大度的性格。
辽人,并不在辽宁。而是在太行山以东河北的渤海到辽西。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
“了了了了了”可能是他们对话沟通中经常带的口语。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12
level 9
再来看诗歌的最后一句:
缁衣堂下清风满,早早归来醉一瓯。
缁衣,作为一个河北农村孩子,我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网上寻到的信息,也只是匹配到一种衣服。我们日常生活中,没有这个词汇。
还有最后一个字“瓯”。早早归来醉一瓯。
他这是盼着孩子早点回来,酒足饭饱。
瓯,恰恰不是河北生活习惯的器物。
我们当地喝酒用的是壶和“盅”。如果瓯是一种盛酒的器皿。按照前文的语言风格,这里应该是“盅”或者“胡”。但这样,又不押韵。献县、衡水当地人,喝酒用的是酒盅、热酒用的是壶。即便在古代,河北也不用瓯来喝酒。生活中,没有这个器物。左(上)图白色酒壶,配的是右(下)图绿色小酒盅,才是家庭日常配置
2024年12月21日 16点12分 13
level 9
按照河北生活习惯,不是早早归来醉一瓯。而是“早早归来醉一宿”。即,喝个通宵,喝到天亮。或者喝醉了一觉睡到天亮。“宿”,方言发音为“休儿”“儿”化音短促。
2024年12月21日 17点12分 14
level 9
缁衣堂下清风满,层主拿不准描写的是什么。按照普通话理解就是袍子被风吹的胀满。但这不符合上下文。上下文的焦点都在“实物、事情”上。包括醉一宿,也是“休息”。这里单独描写衣服袍子,并不符合逻辑习惯和日常习惯
2024年12月21日 17点12分 15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