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高山枧水
楼主
原编者按:据美国媒体26日报道,美国空军新闻发言人温斯利·米勒中校当天证实,美国空军23日曾与50枚核导弹失去联系。这一爆炸性新闻立即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核导弹失去联系”意味着什么?这会是单纯的偶发事件吗?这将为美国空军甚至美国军队带来什么影响?本周《陈虎点兵》与您一起关注这起美国空军核导弹“失控”事件。
什么是导弹“失控”
陆基战略导弹在服役(正常值班)期间,其弹上的电脑与指控中心的主电脑是联通的,也就类似一个局域网:主机是指控中心的主电脑,分机就是各个导弹上的电脑。这样的联网状态最大的便利之处就在于,指控中心可以随时掌握每一枚导弹的状态。这个“状态”不仅仅是指导弹处于发射状态、待发状态或者一般状态,更重要的是,指控中心可以掌握导弹的具体参数,比如温度、电路情况等。所以我们说,导弹与指控中心之间实际上就是一个局域网。
此次美国空军的导弹“故障”就是这个局域网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这些导弹的情况在指控中心的主电脑上“消失”了。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导弹将随时处于失控的状态。
对于装载核弹头的战略武器来说,这样的故障肯定是非同小可。
导弹为何“失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无非是两个: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可能就是系统本身的某些硬件或软件发生了故障。而外部因素就是一些外部的干扰与攻击造成了整个系统的瘫痪。
一般来讲,因为自身内部技术问题产生的失控现象还算比较正常,因为任何复杂系统都有可能出现内部故障。对于这种常备的、国家战略武器来讲,一旦内部出现技术问题,整个战略威胁力就要打折扣了。而一旦外部因素造成故障,问题将会更严重:这就证明系统存在缺陷,别人已经可以进入、攻击并进行破坏。
不管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出现这种情况都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这些都是装载核弹头的战略武器,一旦出现问题,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一架飞机坠毁、一枚炮弹爆炸所产生的。
是否偶发事件?
不管是在美军还是其它国家的军队,绝不会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导弹“失控”的现象。只不过一般来讲,军队不会希望这些信息进行扩散,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这种报道很少,所以我们看到这则新闻时感觉很吃惊。
其实,作为一种用于威慑的武器来讲,战略武器的威慑意义大于实战。所以,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战略武器装备的技术基础并不是很牢固。现在我们看到,俄罗斯还在不停地试射“布拉瓦”潜射导弹,结果总是失败,没有办法正常服役。
在美国也有这种情况。美国在冷战期间有一款著名的海基战略导弹“海神”,在20世纪60-70年代研制,用来更替老式的“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可是,在其研制过程中,试验的成功率比较低,只有50%,但在当时的大背景下,美国人无视它的高故障率,毅然把它投入现役。在今天看来,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当时,美国只能用数据、性能上的先进性来威慑对方。当然,这款“海神”只服役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退役了,被“三叉戟”所代替。
因此,即使是战略武器,其技术的可靠性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出现问题是很平常的。
新闻报道会产生什么影响?
战略武器出现问题一般都会想办法遮掩,那么,为什么这次的事件会被报道出来?
大家可以用一般的逻辑思维推断一下,此次美国空军导弹“失控”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美国人会觉得,自己国家的战略武器正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怎么办?更新、改造、升级,刻不容缓!想要更新、改造和升级,就先要解决——经费。
2010年10月30日 13点10分
1
“核导弹失去联系”意味着什么?这会是单纯的偶发事件吗?这将为美国空军甚至美国军队带来什么影响?本周《陈虎点兵》与您一起关注这起美国空军核导弹“失控”事件。
什么是导弹“失控”
陆基战略导弹在服役(正常值班)期间,其弹上的电脑与指控中心的主电脑是联通的,也就类似一个局域网:主机是指控中心的主电脑,分机就是各个导弹上的电脑。这样的联网状态最大的便利之处就在于,指控中心可以随时掌握每一枚导弹的状态。这个“状态”不仅仅是指导弹处于发射状态、待发状态或者一般状态,更重要的是,指控中心可以掌握导弹的具体参数,比如温度、电路情况等。所以我们说,导弹与指控中心之间实际上就是一个局域网。
此次美国空军的导弹“故障”就是这个局域网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这些导弹的情况在指控中心的主电脑上“消失”了。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导弹将随时处于失控的状态。
对于装载核弹头的战略武器来说,这样的故障肯定是非同小可。
导弹为何“失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无非是两个: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可能就是系统本身的某些硬件或软件发生了故障。而外部因素就是一些外部的干扰与攻击造成了整个系统的瘫痪。
一般来讲,因为自身内部技术问题产生的失控现象还算比较正常,因为任何复杂系统都有可能出现内部故障。对于这种常备的、国家战略武器来讲,一旦内部出现技术问题,整个战略威胁力就要打折扣了。而一旦外部因素造成故障,问题将会更严重:这就证明系统存在缺陷,别人已经可以进入、攻击并进行破坏。
不管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出现这种情况都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这些都是装载核弹头的战略武器,一旦出现问题,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一架飞机坠毁、一枚炮弹爆炸所产生的。
是否偶发事件?
不管是在美军还是其它国家的军队,绝不会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导弹“失控”的现象。只不过一般来讲,军队不会希望这些信息进行扩散,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这种报道很少,所以我们看到这则新闻时感觉很吃惊。
其实,作为一种用于威慑的武器来讲,战略武器的威慑意义大于实战。所以,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战略武器装备的技术基础并不是很牢固。现在我们看到,俄罗斯还在不停地试射“布拉瓦”潜射导弹,结果总是失败,没有办法正常服役。
在美国也有这种情况。美国在冷战期间有一款著名的海基战略导弹“海神”,在20世纪60-70年代研制,用来更替老式的“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可是,在其研制过程中,试验的成功率比较低,只有50%,但在当时的大背景下,美国人无视它的高故障率,毅然把它投入现役。在今天看来,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当时,美国只能用数据、性能上的先进性来威慑对方。当然,这款“海神”只服役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退役了,被“三叉戟”所代替。
因此,即使是战略武器,其技术的可靠性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出现问题是很平常的。
新闻报道会产生什么影响?
战略武器出现问题一般都会想办法遮掩,那么,为什么这次的事件会被报道出来?
大家可以用一般的逻辑思维推断一下,此次美国空军导弹“失控”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美国人会觉得,自己国家的战略武器正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怎么办?更新、改造、升级,刻不容缓!想要更新、改造和升级,就先要解决——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