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用想像温暖现实
宫崎骏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3
2001年就要结束的时候,这个城市多了一个“龙猫之家”的模型,它随CD附送。就像新年这个预定中必然发生的节日一样,日子显得温情起来,喜悦就像红色的节日标语一样触动人心。  2001年,宫崎骏完成了他的全新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同时又一次创造了日本电影史上的票房纪录,在眉飞色舞的商人眼里,评价宫崎骏的创造力的惟一参数就是赤裸裸的物质积累,纸币决定一切。宫崎骏就是一棵摇钱树。他商业吗?  2001年的宫崎骏,依然坚持着他的手工绘画原则,无声地抵制着泛滥的机器加工业,履行着艺术的原则;在《千与千寻》中决不重复过去的故事;坚持的是从来都不曾改变的创作意念。他怀疑人类的所做所为,在怀疑中不断自省,他试图在创作中完成自己的心路历程,于是在《千与千寻》中,成长成为他更加现实的一种思考。毫无疑问,宫崎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而在他的童话世界里可以找到现实的出路吗?  2001年,我站在珠江新城的东边像往常那样看着夕阳西下,简陋的民房已经被高尚住宅替代,泥土路消失成笔直宽阔的水泥路面,菜地被妆点成人工草坪,没有感觉,只是如一只渴望寻找回往日快乐的“狸猫”般转身离开。而身后是久石让为《幽灵公主》创作的交响诗,东方的悲伤与抒情涌动,虽然,表面上这并不是一个适合悲伤和抒情的年代。  在宫崎骏动画世界里,他把纯真留给孩子,而将沉重的思考附加在已经没有纯洁的成年人身上。于是,宫崎骏,孩子,带着恐惧的成年人,一起运用自己的想像力。 
2005年02月01日 07点02分 1
level 1
我喜欢这个标题
2005年02月03日 10点02分 2
level 1
好久没来这里刷了,刷一刷!B i
2007年08月09日 18点08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