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星舰最后降落时用筷子夹,国家队是网绳回收。这两种方法的各自优势和不足是什么?
2024年10月12日 03点10分
1
level 13
网绳自由度大,只要不超出承载极限,啥尺寸的火箭逗能回收,同时落地冲击小,对箭体和着陆机构要求低。
2024年10月12日 04点10分
2
level 13
这两个回收方式,实际上都是在解决大重量/高接地速度下,着陆缓冲装置体型重量极具放大的问题。思路上存在一定差异。
筷子夹需要火箭本身准确近悬停在夹持臂(夹持式起吊装置)附近,便于直接捕获后就近转移至发射台上。降落缓冲应该是借助近悬停和吊臂本身的液压系统。整体结构简洁。缓冲效果、降落精度是否满足未知。
网绳回收原理则类似于拦阻索,具有更长的缓冲距离,可以适应较高降落速度(对降落速度控制精度要求低)。但“穿网而入”对降落位置精度要求高,对网系快速移动响应速度要求高,需要建设专门的回收装置。采用海上回收时,回收船复杂程度高。另外周转利用效率低。但比较适合发动机数量较少(降落推重比相对较大,导致速度控制精度低)的火箭实施回收。
2024年10月12日 04点10分
3
网绳可以开大口然后临时收紧,比筷子对精度要求低吧
2024年10月12日 05点10分
level 14
网绳主要是周转效率不如着陆腿和筷子,要不然其实通用性是最好的
筷子其实更像网绳的改版,效率更高但是着陆精度要求也更高
2024年10月12日 05点10分
4
level 11
筷子是直接靠发射台回收,自检结果可靠的话可以直接实现高周转,缺点就是很难靠筷子进行大幅度缓冲,着陆精度要求高,容错率低
网绳的好处就是可以靠回收设施提供较大缓冲,容错高,而且只要不超长就能适用于几乎所有直径的火箭,缺点就是除了发射塔以外(发射塔不可能省,二级QD接口,箭体上塔后的防风,都需要发射塔),还需要另外立一个高度和发射塔近似的回收塔
2024年10月12日 09点10分
6
level 5
网绳的优势在批量发射时,由于和发射架分离,解耦后回收反而是优势(更安全,更效率,自由度更高),而且转运效率在火箭数 >> 发射架的情况下,其实可以忽略。
设想如下场景:SPACEX宣称在回收检测没问题1小时内,可以复飞,但是如果后面排着10发火箭呢?此时呆在发射架上复检的回收一级反而会耽误发射效率,毕竟发射6分钟后就要回收一级,不可能6分钟内发射新的一枚火箭。而网绳则没有这个问题,发射架纯粹就是发射,类似左轮手枪一样将检测后的火箭像转管机枪的子弹一样候在待发巢内,等待转动到发射位发射。区别只在于枪是朝前射击,而火箭是向上射击。
2024年10月15日 01点10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