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们而写,教育调查报告:《十七中的红与蓝》
石家庄十七中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woyaaj 楼主
开篇
蓝色,沉静,忧郁,深邃,大海,天空,十七中男生校服。
红色,动感,热烈,招摇,火焰,枫叶,十七中女生校服。
十七中便是由这红与蓝组成的世界,十七中本来没有什么,而穿着质量不佳的校服的可爱的学生们用他们清澈的瞳孔反射的光线,用他们灵魂深处回荡的呐喊,用他们生命脉搏无律的跳动,为十七中涂抹了颜色,增添了声音,于是有了活力和生机。
六年以前,这是我们;如今我回来,这是他们。
他们是一群90后。
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实在有限,我将调查重点放在了他们的心理状态上。我关注他们上课时的精神状态,他们下课的活动,他们晚自习时的动作,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所在。这一个月,我与他们的命运相连。
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并没有因为一上高一就面临了如我高三时一般的学习的重压而丧失了生活的乐趣,也没有因为学校严格而无情的规章制度而褪掉了自由的天性。在别人眼中,他们在这所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为三年后的高考服务,脱离这个目标的行为是无用的,甚至应被禁止。但是显然他们在放松之余渴望对生后有一丝享受,对三年之后的生活也有着迷茫的憧憬,尽管那还是一片空白。
我还将剖析自己,一个身份特殊的人,跟随着昔日的老师,徘徊在办公室与教室之间。他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2010年09月30日 14点09分 1
level 14
哇 0 0
2010年09月30日 14点09分 2
level 14
挺好的 有深度。 好感动- -[狂哭]
2010年09月30日 14点09分 3
level 5
哎,这是最后的礼物吧?~周兄,你走了以后打球谁给我们占场啊~![88]
2010年09月30日 14点09分 4
level 7
woyaaj 楼主
回复:4楼
你们在一楼不错了,自己研究……
2010年09月30日 14点09分 5
level 5
哎,好走吧!
2010年09月30日 14点09分 6
level 14
[抛媚眼]
2010年09月30日 16点09分 7
level 9
油菜花~
2010年10月01日 03点10分 8
level 14
会火
2010年10月01日 05点10分 9
level 7
周兄锅锅 有才锅锅。
2010年10月01日 07点10分 10
level 10
我们会想你的
2010年10月01日 11点10分 11
level 7
woyaaj 楼主
接下来用到了我很喜欢的一句美学名言,哈哈哈……
维特根斯坦有一句名言:“我的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和世界,每一代人也有他们的语言和世界。两个人之间有“共同语言”,他们的世界才会产生交集。“共同语言”越多,交集越大,交流就可以愈广愈深。最终达到心灵的相通。在与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我总会想到这句话。
他们会在我的QQ印象里写“给力的老师”,而我却不明白“给力”是什么意思。百度一下才明白,这词源于某动画片,字面意思是“给予力量”,带有“很带劲”“酷”等函义。“给力的老师”就是说我是一个“带劲的老师”“很酷的老师”。又一位学生在我空间的留言是“不跑堂”。起初我以为这是一个形容词,也许是说我怎么样。查过之后才知道,这是看过我空间后给我留个言,表示不是来去空空的意思。学生的评价让我自然高兴,但最初看到这种词的云里雾里的感觉也着实奇怪。当我和朋友们还在用“踩一下”“沙发”等词汇的时候,像“给力”这样的词是怎样流行于90后之间的?当我说很早就见同学玩《魔兽争霸》的时候,他们说现在的魔兽指的是《魔兽世界》。而当我还在听周杰伦王力宏的时候,他们热烈地讨论贾斯汀比伯……
我意识到,虽然我只比他们大五六岁,但时代的不同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让我有些许迷茫,难道80后跟90后两代人是如此的泾渭分明?我像是一个在海外多年的留学生,突然回来,发现故乡满是他不认识的年轻人。
但是别忘了,他也曾是故乡的一个年轻人,我也曾是十七中培养的学生。
2010年10月01日 12点10分 12
level 14
哇- -~
2010年10月01日 12点10分 13
level 7
woyaaj 楼主
打字真累啊,刚三页还有十二页……
2010年10月01日 12点10分 14
level 14
继续吧- -
2010年10月01日 12点10分 15
level 6
这是什么情况呃??
2010年10月01日 13点10分 16
level 7
woyaaj 楼主
很快我发现,我与学生们的沟通并不是依靠的文化认同,而是建立在了更深一层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
当我,一个年轻的实习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毫无例外会感到兴奋与好奇。我摆不出老师的架子,也说不出严肃的腔调。我穿着休闲得体而且是明亮色调的服装,常常微笑。他们很快感觉,这是一个容易亲近的老师。在对比了严肃的班主任和温和的实习老师后,天平无意向后者倾斜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所期待的其实不是或不只是实习老师代替任课老师的功能——上课进行知识传授。而是更多之外的东西。
果不其然,一天H问我:“老师,下午能带球来么?给我们占场。”
假期以来我正愁没有地方打篮球,何乐而不为?满口答应。于是每次下自习前几分钟我都会帮他们占一个篮球场,等待着下课音乐一响他们飞奔过来的喜悦的身影。纵然大二以后我的球技每况愈下,我参加的一拨往往输多胜少,他们也从来不说什么。进不进球其实没有什么。他们只是想在一天紧张的九节课后,得到一些放松和快乐。尤其是一个老师能帮他们占场,心中是何等的踏实和畅快!
逐渐积累的信任砌成了最为牢固的地基。
“老师,你能跟语文老师说说把作业少留点。”“我觉着一遍就行了。”面对这样的话,我又能说什么呢?我自然知道他们的作业很多,有的人可能要写到很晚才能完成。他们不敢对老师讲,只好请我这个实习老师去求情。显然,我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学生们的老师曾是我以前的老师,而现在,我又成了他们的实习老师。他们将我视作一座桥梁,试图通过我与老师沟通一些不好当面直说的问题。他们看重我这个特殊身份的人,实质上,我只起一个中介的作用,他们真正想要交流的对象是任课老师——将要陪伴他们走完高中的人。没有人能做到一天到晚坐在教室里伏桌学习而无一丝杂念。学生们渴望获得更多关于学习和生活上老师给予的指导。但很容易却步于教师的威严。他们可以把心事向朋友倾诉,却难以解决同龄人都有的困惑与迷茫。
他们需要一个知道更多道理而又使他们放松和信任的人。我成了最佳人选。
因涉及个人隐私,以下略去实例一千多字。
2010年10月01日 13点10分 17
level 14
我的隐私可以不省略 还有觉皇的
2010年10月01日 13点10分 18
level 7
字太多,懒。。。。[抛媚眼]对不住了。。。
2010年10月01日 13点10分 19
level 7
woyaaj 楼主
今天累了,明天再说嘿嘿。
2010年10月01日 13点10分 20
1 2 3 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