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黃花浩氣長存
广东话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廣州黃花岡七十二烈士陵園
2024年04月26日 00点04分
1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浩氣長存牌坊,竣工於1936年(民國二十五)。正門牌坊長31米、寬3米、高13米。
門額上以花岡石鐫刻著孫中山先生題寫的“浩氣長存”四個貼金大字。設計人,林克明
2024年04月27日 04点04分
2
石井農民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
2024年05月04日 03点05分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陵園占地16萬平方米,建筑規模宏大,園內300多米長層級主墓道兩邊蒼松翠柏排列有序。
2024年04月27日 09点04分
3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默池,建於1921年(民國十年)。默池正面正處主墓道,是瞻仰、拜祭先烈必經之道。行
人走上拱橋,由於斜坡的作用,人會不由自主地把頭低下,就像低頭默念,使人肅然起敬。
2024年04月27日 21点04分
4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1911年4月27日(農歷三月二十九),同盟會發動廣州起義失敗,喻培倫、林文、林覺民、
方聲洞等100多人殉難,潘達微先生將收殮的七十二具遺骸營葬此地。
2024年04月28日 08点04分
5
石井農民
七十二烈士之墓由花岡石砌成,四周環繞鑄鐵欄桿,墓冢呈錐形,中心建有石砌警鐘形頂方亭,亭上雕有國民黨黨徽。亭內立石質方尖碑,上刻有“七十二烈士之墓”七個楷體大字。(有鄒魯書寫與方聲濤書寫之爭)
2024年04月29日 06点04分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紀功坊,於1921年(民國十年)建成,由前后各72塊青石疊成崇山形,象征72烈士。紀
功坊上的橫額是12個字的篆文:“締結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由著名的革命黨人章炳麟
書寫。獻石堆頂上屹立著自由女神像,表達了要為建立自由平等國家而奮鬥的革命思想。
2024年04月28日 12点04分
6
石井農民
紀功坊楣上一橫列浮雕,正中刻寶瓶黃菊,取義“碧血黃花”。兩邊各刻一棵紅棉,花朵盛開,黃菊、紅棉,以代表英雄氣概。
2024年04月29日 11点04分
石井農民
拾遺:不同歷史時期,獻石堆頂上的自由女神像經歷的變化。民國十年(1921年)紀功坊建成,當局從美國定制了自由女神像,通海路運至廣州,安放在紀功坊頂端。女神左手挾書,右手舉槌,光耀中華。1936年蔣介石視察廣州,認為其時“自由”過度。在1937年初,自由女神像被下令拆毀,改為國民黨黨徽。
2024年04月30日 03点04分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七十二烈士紀功碑,用端州青石刻制,於1934年(民國二十三)刻置,高3.92米,寬1.82米,
為廣州現存最大的碑刻。碑的正面是由鄒魯撰寫的《廣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記》,碑
文40行,3000余字,詳述起義的籌劃、準備和戰門的歷程,以及烈士陵墓修建的經過。背
面是黃花岡烈士就義表,刻有八十六位烈士的姓名、別號、籍貫、年歲、職業、如何就義、
地點、日期等。
2024年04月28日 23点04分
7
吧务
level 12
广州罗公子
广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边个抹黑广州,就係反革命!拉去打靶!
2024年04月29日 09点04分
8
石井農民
《紅船精神》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思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習
2024年04月29日 21点04分
嶺南風采
@石井農民
你講到《紅船》我就諗起某啲人喺廣東電視台改成撈話版,主持人話“搶出粵曲的美”我個心依家都未能平靜。
2024年04月30日 14点04分
石井農民
@嶺南風采
彼紅船非此紅船。都係紅船。
2024年04月30日 21点04分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手植樹
2024年04月29日 21点04分
9
石井農民
中心墓道中段默橋兩邊,各有一棵民國元老手植的細葉榕樹,左邊是眾議院議長吳景濂,右邊是參議院議長林森,均植於1920年(民國九年)二月。參眾兩院設置,完全是比照西方議會制度。
2024年04月29日 22点04分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碑",以端州石刻成,高2.06米,寬0.89米,刻制時間為民國八年
(1919年),監修人為林森,書丹者為汪兆銘。碑文中詳列了72位烈士的姓名和籍貫,排
在第一位的是來自福建閩侯的方聲洞,其后還有林覺民。
2024年04月30日 10点04分
10
石井農民
七十二烈士籍貫,廣東40人,福建19人,廣西7人,安徽3人,四川3人。
2024年04月30日 22点04分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四方池,建於民國十年(1921年),由國民黨菲律賓第一支部、第二支部捐資營造。
呈長方形,周邊圍以中國傳統樣式的石雕欄桿,池中心的水法則是典型的西洋樣式,
水法基座正面鐫有“駐菲律賓埠中國國民黨第一支部第二支部敬獻”。
2024年05月01日 03点05分
11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七十二烈士墓道左右兩邊豎立的石香爐,爐體上刻的“七十二烈士墳”、暹羅(泰國)中國
國民黨人獻“。
2024年05月01日 22点05分
12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用青岡石(連州青石)雕刻而成的龍柱,高3米,柱身為倒卷的青龍,拄底為魚躍龍門。
國民黨安南(越南)黨部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獻造,體現出革命先烈為中華民
族騰飛而奮斗的磅礴氣勢。
2024年05月02日 21点05分
13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墓地界碑,碑高1.0米、寬9.75米,立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二月,碑
文為由當時的廣東革命政府大本營軍部和廣東省政府聯合發布的公告,聯署人為大本營軍政
部部長程潛和廣東省省長廖仲愷。公告明確了黃花岡七十二烈士墳墓的四至范圍,并要求墳
墓范圍內的所有民間舊墳限期遷出,同時做出了“嗣后無論何項有功之人,其遺骨概不得附葬
”的規定。
2024年05月03日 22点05分
14
石井農民
更正,9.75米,更正為0.75米。
2024年05月04日 07点05分
吧务
level 12
石井農民
楼主
潘達微(1880~1929),原籍廣東省番禺縣、今廣州市天河區東圃棠東村人。原號鐵蒼、
別號景吾。積勞成疾,於1929年8月27日逝世於香港,享年50歲。
2024年05月04日 11点05分
15
石井農民
墓建孫中山手植樹左側。
2024年05月14日 21点05分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