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3
芙洛结思
楼主
【本文首发于触乐,侵权必删】
《影之诗》的前世今生
特约作者 lushark
2017年05月22日 11时18分8可能不少玩家还对《影之诗》与它的制作公司Cygames比较陌生,本篇文章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初步介绍。
在5月20日的年度发布会上,网易游戏终于正式宣布了代理日本卡牌游戏《影之诗》的消息。这款被称作“日式炉石”的游戏实则早已在国内卡牌游戏玩家圈里小有名气,触乐也在之前就有大致介绍过该游戏的内容,而今天我们要聊聊的,是这款游戏的前世今生。
■ “业界鲶鱼”
Cygames影之诗的开发商Cygames对于国内大部分玩家而言还是颇为陌生,然而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公司却已多次颠覆了日本手游业界,并成长为了日本最赚钱最有前景的手游厂商之一,营收仅次于《怪物弹珠》的开发商Mixi与《智龙迷城》开发商GungHo。
Cygames的社长渡边耕一原本供职于一家小型手游公司,其代表作是一款三国题材的卡牌游戏。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渡边获得了日本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CyberAgent的投资自立门户。
时值2011年,以扭蛋卡牌游戏为主体的日本社交手游市场已经一片红海,各家厂商的游戏都趋于雷同而难以在市场上获得突破。万代南梦宫、Klab等厂商便四处收购各类热门动漫作品的版权来制作游戏,从《足球小将》到《海贼王》、从《龙珠》到《魔法少女小圆》,应有尽有,试图借东风来使得自家游戏更有吸引力。然而这些以人物角色作为核心卖点的粉丝向游戏在美术水准上依旧乏善可陈,甚至时常是直接抓取原作中的截图来作为牌面。

然而Cygames在制作第一款游戏《巴哈姆特之怒》时便另辟蹊径,采用了完全原创的故事背景,没有将经费投入到IP争夺之中,转而以远高于业界水准的报酬向职业插画师们约稿。当游戏登陆DeNA的社交游戏平台梦宝谷时,整个业界的厂商和玩家们无不惊叹于其中插画所呈现的精美人物造型和精细蔚丽的背景绘制。

《巴哈姆特之怒》游戏卡面要知道即便是当时已经较为优秀的卡牌游戏,更不要说Cygames还请来了高人气的一线声优为这些卡牌上的人物配音,以及穿插在游戏过程中的高品质flash动画了。于是《巴哈姆特之怒》便势如破竹地登上了市场的顶峰,直接终结了素质低劣的手游们依靠IP来拉拢玩家的时代,将日系卡牌手游拽进了一个新的阶段。精美的插画和配音成为了每个想要长久运营的游戏的标配,并且依旧难以企及巴哈姆特的高度,不得不在游戏性上尝试更多的创新。

同时事实也证明了艺术不分国界。凭借着极高水准的插画,《巴哈姆特之怒》的海外版在向来对于扭蛋卡牌手游态度冷淡的欧美市场也大获成功,登上了北美地区App Store及Google Play畅销榜第一。不过这款游戏在进入了中国后却遭遇了滑铁卢,开服仅不到一年便下线,而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巴哈姆特之怒》的影响还进一步触及了动画界。2014年,Cygames公布了《巴哈姆特之怒》的动画化作品《巴哈姆特之怒GENESIS》。游戏改编动画自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Cygames并没有采用自《新世纪福音战士》以来早已成为业界主流的“动画制作委员会”方式(即由多家公司投资来募集动画制作经费并按比例共享收益的筹资模式),而是完全由Cygames一家独立承担。在制作过程中更是不计成本,单集经费高达三千八百万日元,是一般深夜动画的两倍以上,为了精益求精地完成第二话中的一段舞蹈镜头甚至请来了当地的舞蹈家当场为画师们进行表演提供素材。而最终这部作品在各个方面也都呈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可以与剧场级别的动画相媲美。

而《影之诗》就是继承了《巴哈姆特之怒》世界观的Cygames的最新力作,与前作一脉相承的美术风格以及小仓唯、泽城美雪诹访部顺一等著名声优的配音,可以说是其最吸引人之处。游戏中甚至还直接沿用了一些原作中高人气珍稀卡牌的牌面,这些原本需要一番花销才能入手把玩的卡牌如今变得平易近人,对于热爱收集的玩家而言无疑令人兴奋。

2024年02月19日 21点02分
1
《影之诗》的前世今生
特约作者 lushark
2017年05月22日 11时18分8可能不少玩家还对《影之诗》与它的制作公司Cygames比较陌生,本篇文章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初步介绍。
在5月20日的年度发布会上,网易游戏终于正式宣布了代理日本卡牌游戏《影之诗》的消息。这款被称作“日式炉石”的游戏实则早已在国内卡牌游戏玩家圈里小有名气,触乐也在之前就有大致介绍过该游戏的内容,而今天我们要聊聊的,是这款游戏的前世今生。
■ “业界鲶鱼”
Cygames影之诗的开发商Cygames对于国内大部分玩家而言还是颇为陌生,然而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公司却已多次颠覆了日本手游业界,并成长为了日本最赚钱最有前景的手游厂商之一,营收仅次于《怪物弹珠》的开发商Mixi与《智龙迷城》开发商GungHo。
Cygames的社长渡边耕一原本供职于一家小型手游公司,其代表作是一款三国题材的卡牌游戏。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渡边获得了日本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CyberAgent的投资自立门户。
时值2011年,以扭蛋卡牌游戏为主体的日本社交手游市场已经一片红海,各家厂商的游戏都趋于雷同而难以在市场上获得突破。万代南梦宫、Klab等厂商便四处收购各类热门动漫作品的版权来制作游戏,从《足球小将》到《海贼王》、从《龙珠》到《魔法少女小圆》,应有尽有,试图借东风来使得自家游戏更有吸引力。然而这些以人物角色作为核心卖点的粉丝向游戏在美术水准上依旧乏善可陈,甚至时常是直接抓取原作中的截图来作为牌面。

然而Cygames在制作第一款游戏《巴哈姆特之怒》时便另辟蹊径,采用了完全原创的故事背景,没有将经费投入到IP争夺之中,转而以远高于业界水准的报酬向职业插画师们约稿。当游戏登陆DeNA的社交游戏平台梦宝谷时,整个业界的厂商和玩家们无不惊叹于其中插画所呈现的精美人物造型和精细蔚丽的背景绘制。
《巴哈姆特之怒》游戏卡面要知道即便是当时已经较为优秀的卡牌游戏,更不要说Cygames还请来了高人气的一线声优为这些卡牌上的人物配音,以及穿插在游戏过程中的高品质flash动画了。于是《巴哈姆特之怒》便势如破竹地登上了市场的顶峰,直接终结了素质低劣的手游们依靠IP来拉拢玩家的时代,将日系卡牌手游拽进了一个新的阶段。精美的插画和配音成为了每个想要长久运营的游戏的标配,并且依旧难以企及巴哈姆特的高度,不得不在游戏性上尝试更多的创新。
同时事实也证明了艺术不分国界。凭借着极高水准的插画,《巴哈姆特之怒》的海外版在向来对于扭蛋卡牌手游态度冷淡的欧美市场也大获成功,登上了北美地区App Store及Google Play畅销榜第一。不过这款游戏在进入了中国后却遭遇了滑铁卢,开服仅不到一年便下线,而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巴哈姆特之怒》的影响还进一步触及了动画界。2014年,Cygames公布了《巴哈姆特之怒》的动画化作品《巴哈姆特之怒GENESIS》。游戏改编动画自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Cygames并没有采用自《新世纪福音战士》以来早已成为业界主流的“动画制作委员会”方式(即由多家公司投资来募集动画制作经费并按比例共享收益的筹资模式),而是完全由Cygames一家独立承担。在制作过程中更是不计成本,单集经费高达三千八百万日元,是一般深夜动画的两倍以上,为了精益求精地完成第二话中的一段舞蹈镜头甚至请来了当地的舞蹈家当场为画师们进行表演提供素材。而最终这部作品在各个方面也都呈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可以与剧场级别的动画相媲美。

而《影之诗》就是继承了《巴哈姆特之怒》世界观的Cygames的最新力作,与前作一脉相承的美术风格以及小仓唯、泽城美雪诹访部顺一等著名声优的配音,可以说是其最吸引人之处。游戏中甚至还直接沿用了一些原作中高人气珍稀卡牌的牌面,这些原本需要一番花销才能入手把玩的卡牌如今变得平易近人,对于热爱收集的玩家而言无疑令人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