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章阅读
老子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hls324 楼主
一楼防删。
2024年02月09日 06点02分 1
level 9
hls324 楼主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2024年02月09日 06点02分 2
level 9
hls324 楼主
原文: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024年02月09日 06点02分 4
level 9
hls324 楼主
《道德经》全篇都是在说一个字:道。
这一段也不例外。
2024年02月09日 06点02分 5
level 9
hls324 楼主
【反者道之动】,这句是说“道”是运动的,变化的。
这里的【反】和【动】是指相反,是指相对,是指相反、相对的运动,也就是说“道”中包含了相对性。
“道”就是”道“,哪来的相对性?
既然有了相对性,必然就有相对性的两个方面,是哪两个相对的方面?
是“道”这个哲学学术中的两大重要概念:
1本质(也就是“道”)。
2现象(也叫显现、表达、主观印象······)。
本质,也就是“道”和“无”对它的抽象表达(“道”“无”就是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忽隐忽现的不确定的,未知的。
现象,是具体直白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已知的。
这两大重要概念组成了“道”这一哲学核心的相反的相对性(变化的论证性),所以叫做【反者道之动】。
2024年02月09日 06点02分 6
“2现象(也叫显现、表达、主观印象······)”改为:2现象(也叫显现、表达、主观印象······,也就是“名”和“有”)
2024年02月09日 08点02分
level 9
hls324 楼主
【弱者道之用】
显而易见在本质和现象双方的相对而言,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隐形的,从形象方面来讲,是隐形的,是未知的,是弱者。
显而易见在本质和现象双方的相对而言,现象是具体的直白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非常真实的,是已知的,所以从形象方面看,现象就相对于隐形的本质来讲就更强势一些。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是,本质是未知的,我们通过已知的现象来寻找(求得)论证未知的本质。
在这个通过已知的现象,来寻找(求得)论证未知的本质的过程中,最终的目的是找到原来不知道的本质。
这就是这个寻找(求得)论证的作用,对本质的求证,也就是这个求证的作用。
而本质就是“弱”的(抽象形容)。
【弱者道之用】就是这个意思,对于“弱者”的求证,是以已知的现象来求证未知的本质。
这就是哲学的两大重要概念本质和现象的相互关系,目的是求证本质,求证也做用于本质。
而本质就是“弱”(抽象形容)
这就是这句【弱者道之用】的意思。
2024年02月09日 06点02分 7
level 9
hls324 楼主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还是在说“道”这个哲学的核心中的: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有”就是现象;“无”就是本质。
天下所有的万物所显现的表达的现象,就是这句【天下万物生于有】的意思,这里的【生】是指显现出来、表现出来的意思。
天下所有的万物所显现出来的,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现象。
而现象是怎么来的?
是从本质中产生的,没有本质哪来的现象?
现象是从本质中显现出来、表现出来的,“无”是本质;“有”是现象。
现象是产生于本质之中的,就是这句【有生于无】的意思。
2024年02月09日 06点02分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