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任教师人数限制严重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北交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该学学了
楼主
之前在本吧吐槽过北交海优少的问题,北交本身科研积弱,吸引力不足是问题。
另一方面是北交教职人数限制……看到北交本科生教学质量报告,然后发现23年一整年至10月底北交一共只招收42个新老师,我原本所期望的学院增加后老师大量扩招的现象并未出现。这个问题同样反映在各大专业近5年新增教师人数上,通信工程/铁道工程/交控这些专业5年内新增教师人数占比甚至不足10%。
另外目前计算机学院教职确实严重不足,是几个大院里面生师比最高的。
2024年01月12日 01点01分
1
吧务
level 11
syernaka
是不是计划留给雄安啊🤔,经管的海优今年开始涨价了,高于卓百第三层次,非升即走就得多给钱,安家费和别人比还是少了点,至少得200以上才有吸引力。
2024年01月12日 04点01分
4
该学学了
就是讲道理雄安要入职的新教师,现在就应该大量招年轻老师了,总得培养一段时间吧,总不能得新校区建好再招吧
2024年01月12日 06点01分
syernaka
@该学学了
这个不好说,现在招的话落户哪里?落户海淀那未来估计不愿意去雄安,雄安目前也没地去
2024年01月12日 07点01分
贴吧用户_Gy9RP8P
@syernaka
暂时落唐山呗
2024年01月12日 07点01分
syernaka
@贴吧用户_Gy9RP8P
唐山不可能给这么多事业编,这可是占用人家的盘子,不给编制你看还能不能招到优秀的人
2024年01月12日 08点01分
level 8
321珏123
还是拨款不够,所以说国家定位影响学校实力是很有道理的
2024年01月12日 05点01分
5
syernaka
那是,去雄安也是主动融入和服务GJ重大战略,争取更多办学资源而不仅仅是办学空间而已
2024年01月12日 06点01分
syernaka
@321珏123
嗯,两校合并就行,再寻求雄安支持办医学,采用上交模式,上二医现在多牛!
2024年01月12日 07点01分
321珏123
@syernaka
所以我觉得雄安四校应该拔高定位,新老师入职,从安家落户到未来小孩上本地高层次大学一条龙服务,这样才能吸引到一流人才。最快的办法还是合并,如果四校合并不好操作,相邻两校合并也行。借着人口下降缩小招生规模,生源也不成问题
2024年01月12日 07点01分
想不出昵称怎么办
合并现在很难谈拢了,大家都不愿意见到萝卜坑变少
2024年01月13日 19点01分
level 1
保护己方巨兽♂
计算机学院的现身说法,其实我院也想招聘很多青年才俊,但现在学校给的名额和编制不多,晋升的名额也不多
2024年01月14日 05点01分
6
该学学了
@321珏123
北交还有800多个中外合作在威海,其实普通专业的统招学生北交在3000个出头,规模不算大。北交和top2不一样,他们可以在硕博阶段收天下英才,北交硕博的生源主要还是自己的本科生。
2024年01月16日 02点01分
该学学了
全校都是这个情况,基本上处在退休多少新招多少再些微扩张一下。只不过计算机这几年大火,计算机学院本科生扩张的更快,问题更严重。总体而言主要还是受财政拨款和编制数量的制约。
2024年01月14日 06点01分
syernaka
@该学学了
解决办法就是异地校区和研究院,占用异地编制,好多985就是这么干的,看看北航和北理,到处开疆拓土
2024年01月14日 08点01分
321珏123
@syernaka
雄安校区应该会扩编吧,难道啥都不变,就给了点地?
2024年01月15日 13点01分
吧务
level 11
syernaka
本科招生不算多,再少就无法支撑学科发展了,交大向外扩张太晚了,而且恰好首都减量发展,最尖锐的就是教师编制,北航都10个左右异地研究院了,经常能看到工信高校异地开疆拓土,我都替学校着急,现在算是有了唐山院,雄安新校区还需要好些年,黄骅又遇到挫折,关键是交大就没有区位好的地方邀请咱们,河北的办学资源确实差点意思。长三角为啥无法做大做强,那儿地域足够大,可选择很多,校友在位时也没帮上忙,长三角有不少发达的地级市没有好的高校,就没人看上咱们?
2024年01月16日 06点01分
7
syernaka
@该学学了
学校纯粹是自我设限,不否认学校擅长交通,但应该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会吆喝,推广自己。捆绑交通短期有利,长期则形成路径依赖,呆在舒适区走不出来。
2024年01月16日 08点01分
syernaka
当年还以为会追随校友去浙江……镇江的长三角研究院还只是区级政府的合作,难怪学校也不重视,深圳直接连实体都没有,老王前段时间南方走一遭不知道有想法没。看看重庆研究院能不能搞起来,区位也比河北好。
2024年01月16日 06点01分
该学学了
回复 syernaka :地方引进高校主要还是为了服务当地产业。这一方面困于学校宣传,说实话,我如果不是因为在北交也会下意识地以为北交是只专长于交通的学校。说起交通行业,首先想到的产业是什么,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的装备制造?
2024年01月16日 08点01分
该学学了
@该学学了
除了常州有个轨道交通产业园,长三角别的城市也不重视,都一股脑投生物医药和信息产业……为什么不和常州合作就不知道了
2024年01月16日 08点01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