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争论不一的桃花源地点
桃花源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5
苏氏姒婉 楼主
一楼给百度娘娘。
2010年08月23日 08点08分 1
level 5
苏氏姒婉 楼主
竹山武陵峡疑似“桃花源”
核心提示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原型在哪里?全国有30多个地方在“据理力争”。我省竹山县武陵峡风景与《桃花源记》十分相近,北京、武汉等地20余名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无论从自然生态还是从历史文化上讲,这里疑似桃花源。

2010年08月23日 08点08分 2
level 5
苏氏姒婉 楼主
20多名专家考察论证
竹山自古就有“武陵”“桃花源”名
华赋桂是“竹山桃花源”的发现者和极力推介者。
1991年3月的一天,还在官渡镇任教的华赋桂在堵河捉鱼,一路行至武陵峡口。石门虽被树木杂草遮蔽,却有光透出。他放下鱼篓钻进去,只见桃花遍野,古木参天,感觉极像《桃花源记》中的场景。
调入竹山县城工作后,华赋桂查阅《竹山县志》,奔赴北京、武汉等地博物馆查阅典籍,并到全国各地的“桃花源”考察,他坚信惟有“竹山桃花源”才是真源。
华中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长期致力于民俗历史文化研究,他曾三次赴竹山实地考察武陵峡。4月14日,记者返汉采访张良皋教授时,他提出如下依据:
其一:《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竹山。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至今还叫“武陵峡”。
尤其是,峡谷入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村,属竹山县官渡镇;出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乡,属竹溪县。“桃花源村也好,桃花源乡也好,桃花源这个地名不是现在安到这里的,而是古已有之。”张良皋说。
其二:《桃花源记》里说,武陵渔人从桃花源出来后,把这事告诉了郡太守,太守便派人寻找。后来南阳刘子骥听说此事,也欣然前往。二人均未果。古时信息不畅,分析起来,这个郡肯定与南阳很近,所以南阳刘子骥才会听说此事。而与南阳相邻的郡只有上庸郡。因此,桃花源在竹山的可能性更大。
其三:桃花源人是避秦乱而躲到山里去了,而秦乱就是发生在汉中郡与南阳一带,这里是古战场,因此附近老百姓会就近跑进隐蔽的大山中。
其四:这里的自然景观,更符合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很不易于寻找,连世世代代生活在附近的当地老百姓都很少进去。
除张良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尹虎斌博士、刘宗迪博士、北师大的康丽博士等来自北京、武汉的20余位专家相继到竹山县官渡镇的武陵峡谷考察过。他们认为,无论从地容地貌还是从历史文化上讲,竹山桃花源更像原型。

2010年08月23日 08点08分 4
level 5
苏氏姒婉 楼主
千古之谜无解何妨?
王正旺
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千百年来,考证一直没有间断,诸说各有证据,但又无不存在疑点,因此至今无一处桃花源实景得到公认。
桃花源到底是什么样子?从陶渊明的描述来看,至少有3个明显特征:1,群山环抱的一块平川;2,林木茂盛,溪水环绕,花草鲜艳;3,房屋俨然,家家好客,民风淳朴。
可以说,在中华大地,特别是长江流域,具有这类特征的村舍,无处不在。不是吗?沿江有成千上万条溪流,群山之中有无数坪坝,每一处都是人们“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的胜地,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桃花源”。
后人千辛万苦寻找桃花源而无果,要怪就怪陶渊明实在太高超。他娓娓道出一个传奇的人间乐土故事,最后却留下一个扑朔迷离的悬念,留下一个千古之谜。这个谜有没有解,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是每一处疑似“桃花源”的美景都值得我们永远珍惜。还有,我们像陶渊明追求和谐社会和美好生活的脚步永远不能停下。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2010年08月23日 08点08分 6
level 5
苏氏姒婉 楼主
   ================以上选自西祠胡同 洁白的茉莉================
2010年08月23日 08点08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