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6
老瓦神手感!
老瓦打球越老越妖,越老越油。业余爱好者学习老瓦打法很好,不辛苦不伤身,娱乐性强。
2023年10月17日 03点10分
2
level 16
比赛在 3’46‘’开始,
老瓦:这是50/50的比赛(不让分、平打)。我快60岁了!
阿丹:你还在全盛期呢。
2023年10月17日 03点10分
3
我看过!lz后面老瓦的发球教学也可以放出来
2023年10月18日 04点10分
level 6
老瓦是我最喜欢的乒乓球运动员 没有之一 龙队赌王都得拍他后面
2023年10月18日 06点10分
6
level 6
Daniel Ives是英国的一位乒乓网红,也就是TableTennisDaily的Dan
也许是语言以及地域上的关系,Dan有不少与知名欧美选手一起拍视 频的机会
印象中这段视 频是与老瓦(Waldner)同框的第三次,另外两次分別是2014年与2018年
相较於前两次,最新的这次蛮不同的
嗯...是老瓦又更老了?当然不是指这个啦!
而是老瓦这次的友谊赛比较认真,也风趣得多,甚至还聊了不少球拍以及技术的东西
尤其是视角比前两部丰富得多,加上老瓦的速度比从前年轻时迟缓许多
因此可以看到一些在老瓦以往正式比赛中,不太容易注意到的動作細節:
1.腰马合一
从练球热身开始,就可以感受到老瓦身 体核心发力很浑厚、下盘也很稳定
手臂动作反而不大,与其他选手张牙舞爪、花枝招展的动作框架差別很大
一流选手中几乎只有老瓦是这样的,即使外行人也看得出这个人与众不同
2.重心先行
不只是老生常谈的击球时重心交换,老瓦移动时不是先动脚而是先动重心
也就是让重心带领整个身 体的移动,同时提 供击球时需要的力量
不但减少多余的移位时间与腿力损耗,也更容易用身 体晃动骗到对手
3.手劲迅猛
无遮挡规则实施后,老瓦发球不容易像当初动不动就让对手吃得饱饱的
但触球瞬间的爆发感,配合又油又快的手法,对手接发球还是压力山大
印象里指腕力量可以相提并论的是Schlager,但隐蔽性与突然性还是有差
当有了这样的概念,您再去看Dan的这三次视 频,甚至老瓦的其他比赛,肯定会有不同的启发!
如果您是像小弟一样,能见证Waldner从当年的小瓦、巅峰的中瓦,到现在的老瓦,在乒乓球这条路上,是非常有福份的一件事
除了是乒坛史上第一位,而且是中 国以外唯一的大满贯选手,老瓦几乎可以说是一个人对抗了六代的中 国选手
更从小球时代,经历了多次赛制与器材的改 革,不但职业生涯时间长,而且在不同阶段都有拿得出手的好成绩
所以绝对堪称是既长又青的乓坛长青树(Boll跟Samsonov只是长但不太青)
身为资深瓦迷,小弟我并没有收藏或是模仿老瓦球拍配置的兴趣
却从19⑧9年世锦赛头一次看到瑞典队5比0把中 国队剃光头后(当时赛制是三人九点抢五),花了30年的时间才逐渐摸 到了老瓦打球祕密的些许皮毛
而正如同老瓦在影片中自嘲已经快六十岁的人了,看着老瓦长大的小弟我,自己也变成中年大叔了
撇除老瓦的各项丰功伟业,在研究老瓦、向老瓦学习的过程中,让小弟最惊叹的,不是又自以為弄懂了老瓦的哪项打球秘密
而是40年来 经过世界各国顶尖选手共同摸索,好不容易逐步完善的动作框架、发力模式,以及各种技战术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出道的青涩小瓦身上,就几乎已经具备雏型了
所以看巅峰中瓦比赛,总是会觉得他的动作就是比其他人合理而且全面得多
也因此他的很多神球、手 感球,并非昙花一现的冲动之举
而是有扎实基础、每每在对手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Waldner's style
从老瓦身上萃取出来的这些精髓,让小弟我自己打球时,更有难以言喻的乐趣与满足
也很庆幸有瓦吧这样的园地,让咱瓦迷们能够抱团取暖
不过以上的赘言也仅仅是小弟个人的体悟,难免主观,大家不喜勿怪
2023年12月06日 08点12分
11
厉害厉害!乒乓SOS兄弟从80年代老瓦出道直至挂拍全程几十年的资深球迷了,非常难得,欣赏和学习老瓦充满乐趣,使打球不但有娱乐而且还有研究性。如果乒乓SOS兄能在早年瓦吧人气旺盛的时代就来到,想必定发表非常多的经验和技术分享,但现在乒乓SOS虽然来迟,对于瓦吧沉寂期更是重要的声音,
2023年12月06日 15点12分
瓦杆兄客气了!小弟当初也是在瓦吧获得很多前辈们的启发,现在只是略尽棉薄之力反馈一下罢了 这些年网上学习资源多了,但深入的研讨反而少了,热闹总是比门道多很多
2023年12月07日 02点12分
老瓦身上的宝藏确实越挖掘越有意思,也因为近20年顶尖选手们亲身的最佳实践,才间接佐证了老瓦当年是如何地领先时代 很庆幸有瓦吧的存在,也感谢瓦杆兄的付出~
2023年12月07日 02点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