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道德经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佛陀弥啊 楼主
所以啊,知的道多了、自己的想法自然也就多了,自己的想法多了会怎样?自己去琢磨吧!(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知道的太多自然会给自己找麻烦的[笑眼])所以啊,为了自身就需要“守中”,中庸之道就能保身。
想想现在的我们都有哪些以“中”为“名”的称谓吧!
2023年09月17日 20点09分 16
这里的中通冲,虚的意思,也就是虚其心,除去心中过多的思虑,私欲,等等。则心安神宁。
2023年09月18日 01点09分
中为位置,常有观始,常无观止,或以利,或以用。
2023年09月18日 12点09分
level 13
佛陀弥啊 楼主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2023年09月17日 20点09分 17
level 13
佛陀弥啊 楼主
什么是“身”呢?
现代大多数人都只以为是人、自己的身体,所以自然也就都把“修身”理解为了修整自己的身体了。
要知道,世上的一切、都有“本身”,所有需要修整的、都会回到事物的本身的。
同理,家、也不只有人家,有企业家、科学家、资本家、……国家。
身、家、国、天下、也都只是个“名”而已,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2023年09月17日 20点09分 18
level 13
佛陀弥啊 楼主
名、在变,中、变不变呢?
对于一直在变的“中”、该怎么去“守”呢?
所以啊,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中庸之道”很简单啊!
2023年09月17日 20点09分 19
level 13
佛陀弥啊 楼主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2023年09月17日 20点09分 20
level 13
佛陀弥啊 楼主
道法自然。
自己知什么道、自然会有自己以为的“中”的,也自然会去“守”自以为的“中”的,关键在于自己知的“中”在哪里了。然后……
所以一切都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2023年09月17日 21点09分 21
level 13
佛陀弥啊 楼主
面对你的领导、你自然会那样,面对你的同事、你自然会这样,面对你的朋友、你自然会另一个样,面对你的家人、你自然会……
面对你的敌人你会怎样?
认识到自己不行、你自然会有所屈从,觉得对方不行、你自然会另一个样了[哈哈],这都是“自”的不同的“然后”。
自、是自,然、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后了。
2023年09月17日 21点09分 22
level 10
不是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吗?
2023年09月18日 01点09分 23
@lsc0693 对呀,老子的注解好的,比如,河上公,王弼,想尔注都是古朴,简洁,复合老子的原意。说的越多离大道越远。
2023年09月18日 05点09分
这是通行本的,他说的是帛书版的,意思差别不大,都是一个多字,多言也罢,多闻也把,都是脱离了大道,使人困惑,少则得,多则惑,大以小为本,多以少为本。
2023年09月18日 01点09分
有些道理,越解释越复杂,越解释越让人糊涂。用直觉去看反倒是很简单的一句话。
2023年09月18日 02点09分
真正的道理,一定是很朴素的,一定是很易懂的。可能甚至都无需解释。正所谓:大道至简。但知者无几,行者更无几了。
2023年09月18日 06点09分
level 1
不懂装懂的娃
2023年09月18日 01点09分 24
首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