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兼谈其他
刀郎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青鹤鸣 楼主
理智与情感哪个多一点好?需要理智的时候理智要多一点,需要情感的时候情感要多一点。废话,这个谁都知道。可是什么时候需要理智多一点,什么时候需要情感多一点呢?这要视情况而定。哈哈,这就更废话了,问题让人头疼,答案更让人头疼,都是废话,听起来有点象呓语。 理智与情感是分不开的,理智用来苛刻自己,情感用来善待自己。二者相辅相成,人才能活的平静。 痛苦和欢乐起源于得与失,或者患得患失,或者在得与失之前选择,你要认清自己需要什么。柏拉图说:人的行为有三种驱使:欲望,情感,智慧,就我而言,不希望就欲望来驱使自己的行为,不想做一个贪婪的人,但要保持对情感的贪婪,不想单纯使用情感,因为那样显的太盲目,太没有人生的方向,希望用知识或者智慧,这种方式获得真理,真理不能使人发财,但是能使人快乐!或许过于偏激,酸腐,但是这代表一个阶段我的想法。 一个故事从开始就预示着无言的结局,像一颗还未声根,发芽,结果就枯死的树,现在的生活是残酷的,怕吗?不,勇敢面对,我期待一颗苦树的逢春! 中国人对社会变革的态度颇为暧昧。按理说,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是求静的成分远大于求变的成分。有帝之后的几千年里,统治者所灌输的是愚民思想,老百姓追求的是安居乐业,但是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更亲近急风暴雨似的革命:历史上的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无数人头落地才换来的。人们评价一场社会变革成功的标准似乎更看重的是暴力(当然是革命的暴力---即枪杆子)在其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或者说,我们对事物的评价总是处在一种非此即彼的状态中,反映都对社会变革的态度上,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割裂与反差(即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赞成,敌人赞成的我们都反对),而不是一种历史的上顺承。 中国人印象中的革命,总是与刀光剑影联系在一起的。其实还有一种革命,也可以是在不经意中发生的。这种革命可以是从一个人的从容赴死开始的,苏格拉底的死成全了城邦政治,正是苏格拉底的死,从更深的一个层次揭示了古代直接民主制的内在危机。如果没有苏格拉底那样的死法,就没有柏拉图对古代民主制的强烈仇视,又由于柏拉图走得太远,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才开辟了另一条政治学路径。这对师生的分歧,以萌芽形式包含了两种社会发展的路径,以至后来两千年政治史几乎就是他们分歧的漫长注脚。这难道不也是革命吗?后面再说说民主: 平等和自由间存在某种折衷。自由本身不能保证人们所要的平等。现代民主追求的是一系列‘正义的平等’,其中很多并不是自由的天然推论。换言之,现代民主超越了自由主义所吁求的平等,即为了保障和强化个人自由的平等,要求更多的平等,它这样做是以一些自由为代价的。自由民主主义者应懂得这种折衷,并在自由与平等的冲突中寻找一个良性的均衡。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自由与民主的关系并非仅仅是一种折衷。在一定层面上,平等和自由也是互相支撑的,这就是为什么自由主义也要求一定平等而民主主义也要求一定自由。 至少对社会和知识精英(他们能影响公众意见)及决策者(他们制定公共政策)来说,了解平等的不同形态及其与民主的关系是很有好处的。平等有各种形态,其中仅有几种是民主所要求的或与民主一致的。不同类型的平等有不同基础、涵义和目的,而且在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折衷。自由民主主义者应该清楚何种平等值得拥抱,何种平等应该拒斥,以及在自由民主过程中我们会面对怎样的利害权衡。........................
2005年01月21日 12点01分 1
level 0
还得多读两遍。。
2005年01月21日 12点01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