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与当代》——道家篇
战国志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高彬雨 楼主
1L
2010年08月13日 07点08分 1
level 11
高彬雨 楼主

不过我认为道家的这种不倡导“折腾”的所谓“自然”,已经是在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就是优胜劣汰,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在进化中寻求新的生活方式,人类也一样,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 老旧的生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所以才有一部分“智者”跳出来“瞎折腾”。不管“智者”的私欲是什么?他们都是在促进人类社会的一个向前发展。
宇宙万物的本质就是从无到有,从有归无,生生不息,物极必反。人类也是这样,最初的人类愚笨,对大自然的索取相对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截取越来越多,当人类掏空大自然的一天,人类也走向灭亡。所以从落后到繁荣又到衰败,这些都是必经之路,无任何人能阻止。人类唯一能控制的是,尽量延缓自己灭亡的时间而已。
现在的美国已经意识到地球的资源问题,为了延续自己的文明,他们开始向着外太空探索,希望找到新的出路,这些都说明了,生命的顽强,人类跟动物一个样。植物为了延续自己,就必须改变以前的方式而去进化。
所以说道家提倡的“不折腾”,是一种小国寡民思想,道家心态希望的是朴实,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老子》一书与其说是一部治世思想,不如说它是权谋思想,虽然道家的“理想国”是不能实现的,但道家思想的的强弱制衡,物极必反的理论非常受用,诸子百家都引用道家的哲学观点,去强化他们专注的领域。
我们最后来看庄子:杨朱讲“守利”,老子讲“权谋”,庄子则是讲“寡欲”。庄子本人就是非常淡薄物质名利的,庄子本人过得也是非常清苦,经常找朋友借粮。在庄子的思想里,他活着是为了去感受自然,享受一种人与自然的结合。对于人类社会的名利纷争,庄子一点兴趣没有。所以他提倡人活着,是为了寻找一种快乐。名利是不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名利只能给人带来无止境的争斗与痛苦。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正有“圣人”?只有两类人能称得上,一种是老子口中所说的“圣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就是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不带丝毫感情,处理问题的方式是照顾大局与全局。
在营造一个新的良好大局中,损伤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是在所难免的。就好比“天地”不带丝毫感情,天地无时无刻的运作,都在破坏一些东西,制造一些东西。天地为的是什么?就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管仲与商鞅就是这类圣人,他们为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还有一类“圣人”就如庄子,超凡脱俗,不追逐于尘世间的名利,只向往与自然同乐。庄子的“圣”在于一种心境与气度。他生存与天地间追逐的是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如今的绝大多数人都很“世俗”,他们口中虽然成天说着“名利”是浮云,但是潜意识中他们无不在与人比较。
这里值得探讨的就是庄子的《逍遥游》里的一段故事。用现在的话讲的是燕雀嘲笑鲲鹏飞那么远做什么?没事找事做!后世很多学者在误导人错误的理解“鲲鹏之志”这句话。
他们的解释是,庄子是个有才能的人,但过得很清苦,所以有很多人就嘲笑庄子。庄子的这个故事是回击那些嘲笑他的人,是“燕雀之志”,而他自己是“鲲鹏之志”。咋听一下,没有什么问题啊?很合理啊?
这就错了,这种解释,说明根本就不了解道家与庄子。道家是强调“无争”的,这种解释明显带有很大的挑衅意味。有一种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感觉。你们这些没有远大志向的人,懂个屁啊!我的志向,岂是你们这帮人能懂的?
这根本就不是道家人的心境,而是儒家。儒家最擅长的就是把自己标榜得很高伟,自己是有远大理想的,质疑和嘲笑我的人,都是“小人之志”。
那么庄子他的愿意是什么呢?庄子是说我有我自己的志向,所以我有我自己的生存方式,我的确过得清贫,但是我仍然很快乐。你们不能拿你们的价值观来看待我,我没必要去迎合。但同样的燕雀也有自己的价值观,你们喜欢怎样活着,是你们的方式,我作为鲲鹏也不会去嘲笑你们的志向太低俗。

2010年08月13日 07点08分 4
level 11
高彬雨 楼主

庄子的话,就是在印证人性的各色不同,每个人都存在自己的价值观,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是不对的。
庄子的很多文章里其实就是在批评儒家,认为儒家总是爱强制干预别人做他们儒家觉得合理的事,总喜欢别人照着他儒家制定的方式而去生活。现在的中国人就深受儒家的这一思想影响,父母总是喜欢规划子女的人生旅程,父母关注的是子女物质上的幸福,而从来不去思考子女精神方面的感受。很多人都说父母也是为了子女好,是的,不可否认,父母是无私的为子女好。
问题是父母这种一厢情愿的好有意义吗?就好比一个男人单相思一个女人,这个男人奉献自己的一切,问题是这个女人根本就不爱这个男人的时候,难道也要强迫她自己去接受吗?
原因仅仅是因为那男人“太无私”“对她太好了”!
这里就能看出来,这种父母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无私”,而是“自私”,他们奉献的一切目的,就是要子女照着他们的人生规划去走。
身边的人也总是喜好那名利来比较。比如一位喜好画画的画家,他就喜欢生活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而身边总有人唠嗑,你看你呀,成天画这些干什么?又找不到钱,不如画点找钱的,多好啊!然后就是亲人、朋友的不断鄙视与冷眼,“真是个无志向的人,像个孩子似的长不大,还在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这些燕雀主观的把他们心中的价值观看成了唯一的“正道”,而偏离这个“正道”的,都成了“一事无成”之辈。
很多人其实都曾经有过自己的理想,但是他们的理想最终都被“现实”所摧毁,“现实”让他们做着自己并不快乐的事情,他们活着也就是为了单纯的“活着”,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就像具行尸走肉。仅仅留下的,就只有无止尽的攀比物质利益,人恰似活在“地狱”。
很多人也许还是不能理解庄子的那种心境,而且还会暗自嘲笑,庄子这类人就是一傻X,完全的理想主义者,要知道这个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不是随心所欲的,人活在世上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否则就没法活下去。
的确是如此,人的本能就是保证自己要活着,不管是追求自己的理想者,或者是现实主义者。即使是庄子,他有时也得借粮过活,说明人首先得活着。所以我们在看待庄子的心境问题上,不能划分成两个极端来看。应该去理解庄子那类人的心境,庄子那类人是淡泊名利的,他们只要自己基本的生活保障满足就可以了。他们也许过得很穷困,但是有着自己的人生选择,所以他们无怨无悔,旁人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看待他们。
所以即便父母、亲朋设定的道路,是一条“富足”的道路,但是自己却有权利选择走“充满荆棘”的道路,那是自己的选择,虽然会为此附上“代价”,却心甘情愿。
道家庄子的人生,其实就是如此,过自己的生活,让别人说去吧。
但我想说的是,过自己的生活,勿去干扰别人的生活。
那有人会问,如果眼见子女或朋友误入歧途,去害人怎么办?
这里要明白一点的是,庄子这类人是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的。他们追逐的那种人生目标,首先不是害人的。
所以任何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笼统一谈。比如父母逼迫子女学文艺,但是子女爱好的也许是搞科研。或者子女就想做个平凡庸碌的普通人,但父母非要给子女给予很高期望,一定要子女去做光大门庭的事。这一类,就不能去强迫他们。
如果说子女有明显的伤害别人倾向,而不制止,那肯定是不行的。
为什么很多学者总是爱争论?因为他们双方都保持住两个极端不放。
其实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的去看问题,儒家是缺少这种辩证思维的。
他们看问题都是从自己角度,自己任何合理的,那么别人的,与之相悖的就一定要遭受他们批判。
所以通过简单的分析杨朱、老子、庄子,可以看出3位道家人士,他们分别用道家的学说,走着并不一样的路。
杨朱的主旨就是阐述“人”的“人权”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合法的“人权”,不容别人侵犯和指使的人权。
老子是用道家的阴阳相互转化论,强调时间万物的多变性与规律性,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人看到事物现象的本质。了解了事物的本源,才能对时间多变复杂的事件想出应对之策。
庄子是强调道家的自然,追逐心灵上的自由,不为世间名利所动摇。

2010年08月13日 07点08分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