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今天去二刷了封神,理由很简单,中国难得出一部商业大制作电影,不得不去支持一下,不然以后都是屎尿屁喜剧和抄袭汉化垃圾。
第二次观看我越发觉得封神的文戏优秀了。封神的故事即便是没有阅读过原著或者是影视剧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人都能对重要角色的故事说个一二。这种情况,改编的难度非常大,因为会有很多所谓的原著党来揪细问题。这些原著党高吼着,这不符合原著,那不符合原著,电影一通瞎改。到最后多少被别人扒出来是仅看过影视剧的原著党呢?
我作为一个没有读过原著,知识也浅薄的人来说,本次的故事改编得很好,开局甚至让我不知道纣王是谁。年事已高的帝乙很明显不是,殷启看上去有些“智慧”也不太像,殷寿一副随时随地能为国捐躯的样子也不符合印象中纣王的形象。
但当剧情来到了殷启弑父,看着无动于衷的殷寿,我知道了,妲己是如何帮助他梦想成真,这一刻,纣王也不仅仅是听信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的废物,而是一个武能领军攻城略地,文善蛊惑玩弄人心的野心家。妲己仅仅成为了一个诱因,虽然导演说想去掉妲己身上红颜祸水的标签,但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报恩的工具人,也让人感到失望,在这一部的设计中,如果说对于纣王的人物塑造更贴合历史,设计的十分优秀,那么这个历史不曾存在的千年狐妖的戏份很失败,但也还是有一个亮点,那就是拟动物的身形。这个设计很出彩,给我一种妖而不艳,媚而不娇的感觉。如果说还有什么缺点,可能就是妆造也太像税冰冰了…………
随着剧情的进展,故事的核心点也出现了——父与子。开局将殷寿视为父亲的质子随着妲己的到来,狐妖现世,妲己曝光这一系列事件而开始对那位自己眼中曾经的英雄豪杰产生怀疑。
尤其是两位主角殷郊和姬发。殷郊对于父亲的盲目崇拜暴露在他一次次愚蠢的行为中,“诬陷”妲己,刺杀妲己,请求父王传位于我等等。直到大司命比干死去,殷寿当着众人面欺师灭祖,维护狐妖,他才知道母亲姜王后为什么会说他不了解父亲。殷郊这个人物的觉醒是粗暴得,就像你某日回家发现父亲正在杀人一样,一瞬间的崩溃更有戏剧冲突感。在弑母之仇,弑己之恨和心系天下三者产生了巨大的碰撞打破了病入膏肓的偶像崇拜。
而姬发在四大伯爵密谋时,还敢只身面对包含亲生父亲的四人维护“父亲”殷寿。这个人物就比殷郊观感要好一些,至少从质子弑父那场戏可以看出是一个聪明人,而不是“胸大无脑”。大殿之上殷寿杀人验宝是他起疑,质子弑父是他困惑,宗庙之前胡作非为是他看透殷郊,殷郊命其弑父成为太子,成为曾经仰望的人的亲生儿子是他下定决心谋反。加上开场的冀州战和凯旋的心理活动,完整的树立起了一个有勇有谋,正义凛然的人物形象。那句“天不杀你殷寿,我杀”属实是比殷郊死前那句“死了也不放过你”来得霸气多了。最后回家的场景为姬发第一部的戏份画上了完美的句点,让人更期待后续中他将如何成长为文王,成为天下共主。
这部戏不仅仅是主角塑造得很成功,即便是被人吐槽的配角我也觉得塑造得可圈可点。比如姜王后,在我印象中仅仅在纣王登基,和儿子下棋以及刺杀妲己有戏份,但是单凭一句“你不了解你父王”和刺杀妲己中的台词足够让我知道姜王后是一位杰出的在朝之后,在家之妇。比干虽然感觉上像是一登场就死了,但是掏心逼妲己现形在弱化了妲己后是一个合理的改变。同时,这场戏我觉得将殷寿这个人物呈现的非常好。烧了祖宗牌位,这天能奈我何?当众维护狐妖,这地莫非王土,谁人敢不服?
整体的剧情在有限的时间内已经做到了极致,在这些年的商业片里还真是剧情方面top级别的存在。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特效非常一般,雷震子更像是一坨劣质绿色塑胶玩具。不过这点情有可原。
剧情上吹了那么多,但还是有非常印象观看的缺陷——杨戬哪吒这对连体婴就不多说了。我个人也不太能理解为什么送过来的人质要教他们习武,甚至带他们前线冲锋。而且缺乏一个让观众爽的第三幕,很俗,但是这种电影就应该在第三幕来个大招让观众激动激动,但这两个石狮子一个踩死另外一个就算了,这个还是因为跳崖散架没得就。。。。。。。。。。。。
总体来说对得起史诗两个字的佳作。
2023年07月30日 13点0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