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2
浪漫主义文学自然是首推屈原和李白的。但考虑到可读性(不是说诗歌可读性低,而是考虑到连续、大量的诗歌阅读所引起的可能审美与思想疲劳),还是建议散文。私以为,中国散文首推余光中。许多人只听过他的《乡愁》,并以为这就是余先生的代表作。实则不是。诚然《乡愁》知名度是余先生所有作品中最广的,但是论文笔,思想显然不能称为巅峰。让我们来看一段散文《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仍然是《听听那冷雨》,另外一段: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以上原文摘抄于百度,如有出入请谅解。)
是不是直击灵魂?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那么同为散文大家的余秋雨先生又如何呢?
余秋雨先生,是成名极早的大师。他以历史性散文成名,但是个人认为其对于某些历史评价有失偏颇。例如他在《文化苦旅(新版)》中对万历皇帝几十年不朝政是一边倒的指责,但实际上一部分原因也是要归结于其母亲与张居正的过于严
苛的教导。
此外就是余先生最广为诟病的地方了:自傲。这点由于限于篇幅且已广为流传,就不再论述。
综上所述,我推荐《余秋雨散文集》。
2023年07月25日 16点07分
4
![[真棒]](/static/emoticons/u771fu68d2.png)
感谢
2023年07月26日 05点07分
level 11
有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情诗集,《如果世界和爱情都还很年轻》,上海译文的,包装很精美。还可以送《悉达多》,或者魔幻现实主义点的可以送《佩德罗巴拉莫》。讲爱情的可以送《冰岛渔夫》,很真诚。
2023年07月26日 07点07分
5
level 1
霍乱时期的爱情(前面求婚部分很美不过后面那个过程多了就可能有点难接受,不过很可能已经看过了
2023年07月27日 06点07分
8
level 6
不知道啥是浪漫文学,但是我最近读的《自深深处》很不错,作者王尔德
2023年08月04日 10点08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