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0
御象灵尊...
楼主
这首诗既写诛元,也写朱元璋 ![[滑稽]](/static/emoticons/u6ed1u7a3d.png)
诛元
元末官败赋役征,黎民处处不聊生。
浊河
天灾
洪波泛,饿殍遍野哀成峰。
可怜史书寥寥字,写尽冷尸万万层。
至亲多殡无枯坟,血泪飘零恨做僧。
皇觉孤寺慢夜长,凄灯微明惨月凉。
石人挑动黄河反,狼烟渐地誓元偿。
鼎臣赠书惑且焚,卜凶卜吉揭竿扬。
二十四人起宏图,一旬拂剑登建康。
险嗟伯仁激敌愤,四艆排山摧太平。
龙湾苦战多变数,黄旗怒动群情荡。
六千战船围洪都,倦鸟空啼归无处。
感卿涕零叹军殊,与城共赴生死簿。
黑云蔽日烽火明,披甲不眠孑城固。
惜是胸狭误歧途,曲罢长笑何处哭。
鄱阳碧血染青天,浮骸满江绯成湖。
默候穹庐赐东风,火烧连船剑指吴。
八月再攻平阳城,枕戈事刃报前仇。
十月北伐气如虎,家国血恨与尔付。
龙气滔滔驻应天,大明巍巍立河川。
弯弓覆雪红刀煞,双将沥胆破元关。
大捷班师过柳河,忽闻常君暴病薨。
泪洒九州湿草木,不为儿女为将军。
复征沙漠卿纵横,元虏自此畏中原。
另改科举设八股,酷刑不吝挞墨官。(指贪官)
亦为江山长稳固,洪武年间多冤案。
蓄谋废相揽皇权,毁尽良弓旧交散。
解君南阳诸葛侯,愧令胡相望卿安。
昔年汝我相交欢,彻夜长谈恨见晚。
今臣临刑君来探,再会须是下黄泉。
蓝玉一司万人囚,老友皆去唯孤留。
末了单影见汤和,血泪滴心知身折。
忆卿同孤踏穷途,九夫长后随千户。
三十征夫俩人归,冀君伴我余生度。
西山日迫赴马场,苍发扬鞭瞥残阳。
三十一年龙魂去,当是笑叹此生足。
第6句,出处是"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修河堤在山东那发现了一个石人,刻的这些字,然后开始起义。
第7句,汤和,字鼎臣。
第9句,因为常遇春杀降加上派人挑衅陈友
谅,结果陈友谅直接动真格了,派了四条在当时很可怕的战船去打朱元璋,在龙湾决战。第11-14句,说的是朱文正。(都是代入朱元璋的视角写的他们,有的可能不准,因为看完书你会发现,朱元璋是真狠)
15-16,鄱阳湖之战。
23,傅友德七战七捷。
25,最具代表的就是四大冤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
27,刘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28-29,李善长。
30,蓝玉案,涉案的共计一万四千多人
32,朱重八受汤和所邀加入郭子兴的时候,只是个九夫长,汤和却是千户,不惧士兵和上司的眼光恭敬跟在朱元璋后面,朱元璋称帝之后也忘不了,留下汤和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个。
2023年07月06日 14点07分
1
![[滑稽]](/static/emoticons/u6ed1u7a3d.png)
诛元
元末官败赋役征,黎民处处不聊生。
浊河
天灾
洪波泛,饿殍遍野哀成峰。
可怜史书寥寥字,写尽冷尸万万层。
至亲多殡无枯坟,血泪飘零恨做僧。
皇觉孤寺慢夜长,凄灯微明惨月凉。
石人挑动黄河反,狼烟渐地誓元偿。
鼎臣赠书惑且焚,卜凶卜吉揭竿扬。
二十四人起宏图,一旬拂剑登建康。
险嗟伯仁激敌愤,四艆排山摧太平。
龙湾苦战多变数,黄旗怒动群情荡。
六千战船围洪都,倦鸟空啼归无处。
感卿涕零叹军殊,与城共赴生死簿。
黑云蔽日烽火明,披甲不眠孑城固。
惜是胸狭误歧途,曲罢长笑何处哭。
鄱阳碧血染青天,浮骸满江绯成湖。
默候穹庐赐东风,火烧连船剑指吴。
八月再攻平阳城,枕戈事刃报前仇。
十月北伐气如虎,家国血恨与尔付。
龙气滔滔驻应天,大明巍巍立河川。
弯弓覆雪红刀煞,双将沥胆破元关。
大捷班师过柳河,忽闻常君暴病薨。
泪洒九州湿草木,不为儿女为将军。
复征沙漠卿纵横,元虏自此畏中原。
另改科举设八股,酷刑不吝挞墨官。(指贪官)
亦为江山长稳固,洪武年间多冤案。
蓄谋废相揽皇权,毁尽良弓旧交散。
解君南阳诸葛侯,愧令胡相望卿安。
昔年汝我相交欢,彻夜长谈恨见晚。
今臣临刑君来探,再会须是下黄泉。
蓝玉一司万人囚,老友皆去唯孤留。
末了单影见汤和,血泪滴心知身折。
忆卿同孤踏穷途,九夫长后随千户。
三十征夫俩人归,冀君伴我余生度。
西山日迫赴马场,苍发扬鞭瞥残阳。
三十一年龙魂去,当是笑叹此生足。
第6句,出处是"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民工修河堤在山东那发现了一个石人,刻的这些字,然后开始起义。
第7句,汤和,字鼎臣。
第9句,因为常遇春杀降加上派人挑衅陈友
谅,结果陈友谅直接动真格了,派了四条在当时很可怕的战船去打朱元璋,在龙湾决战。第11-14句,说的是朱文正。(都是代入朱元璋的视角写的他们,有的可能不准,因为看完书你会发现,朱元璋是真狠)
15-16,鄱阳湖之战。
23,傅友德七战七捷。
25,最具代表的就是四大冤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
27,刘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28-29,李善长。
30,蓝玉案,涉案的共计一万四千多人
32,朱重八受汤和所邀加入郭子兴的时候,只是个九夫长,汤和却是千户,不惧士兵和上司的眼光恭敬跟在朱元璋后面,朱元璋称帝之后也忘不了,留下汤和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