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6
http://www.lwgcw.com/NewsShow.aspx?newsId=10442
2010-7-30 10:10:48 凤凰博客 闾丘露薇
2010年08月03日 15点08分
2
level 6
保卫粤语,起源于一份广州政协委员的提案,希望粤语广播的广州电视台,在亚运会期间,可以增加普通话内容的播出,理由是让外地观众,更多地了解广州,未来电视台在透过卫星播送的时候,也能够增加观众群。
其实这样的提案,有一定的道理,虽然在广州,可以收看到很多普通话播出的电视节目,但是如果要获得更多有关广州本地的资讯,对于不懂广东话的民众来说,选择要少很多。因此,如果真的有这样的需求,那末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但是问题就在于如何提供,是缩减现有的粤语节目时间,让路给普通话节目,还是另起炉灶,增加更多的普通话内容?
来看看香港,英语和粤语是法定语言,因此香港的两家免费电视频道,在开办粤语频道的同时,一定要开办英语频道。但是随着回归之后,香港人口结构的变化,说英语的人数的减少,以及说普通话的人数的增加,这两家免费电视台,在英文频道里面,增加了普通话新闻播出的时段,让那些不懂英文或者粤语的香港居民,有获得信息的渠道。如果说,这是商业媒体应对市场变化的商业行为,那末作为公共广播机构的香港电台,除了粤语和英语广播之外,也开办了普通话电台,动用政丄府资源,为这些香港居民服务。
可以看到香港不管是公营还是私营媒体,基本上做的都是加法,也就是增加广播服务的种类。要求免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一定要配上字幕,也是为了减少语言上的障碍,方便传播。如果广州电视台,不是用减法来提供普通话服务的话,其实原有的这些粤语受众,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而且政协的提案毕竟不是政丄府的行政决定,政协的提案到底有多大机会能够成为现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但是为何广州民众反应如此之大呢?从焦虑感中,甚至流露出一些对普通话的抵触情绪?也许正是担心政丄府最终会用减法而不是加法。
推广普通话就是一个先例,事实上,谁都明白学习普通话是必须的,而且学习普通话照道理不会对方言造成影响,就好像大家在学校学习英文,不会导致最终不会说中文了。但是问题在于,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不单单是粤语,包括其他的方言,都被人为的放在了弱势地位。比如校园里面强制只能够说普通话,或者奖励那些普通话说得好的学生,这些人为措施,特别会使得小学生形成这样的观念,那就是只有说普通话才是
正确的
。现在在很多的城市,比如上海,小孩子不会说上海话,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虽然在珠三角地区,由于香港的电影以及音乐的影响,使得粤语能够保持强势,但是如果从全中国来看,很明显北方文化占有绝对优势。港台腔也好,不标准的普通话也好,都是在公共媒介上不受欢迎的,对于电视主持人的普通话硬性要求,就是一个明显不过的例子。而对于方言节目的限制,又是一个例证。
和其他的方言相比,粤语的地位要强势的多,加上在香港还有澳门还拥有法定语言的地位。对于这场普粤之争,其实我更希望看到的,不是保卫粤语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各地方言能够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得到保护的问题,毕竟方言和地方的本土文化密不可分,要保持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不如从保护语言开始。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因素,普通话已经强势,不需要人为干预,学习普通话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最近,几部港产电影在北京播放的粤语版本大受欢迎,因为不少不会讲粤语的观众觉得,港化的搞笑还有无厘头,只有粤语对白才能够表现出来。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既然大家习惯了看配上中文字幕的原版美国大片,为何不能够接受配上字幕的方言节目呢?
2010年08月03日 15点08分
3
level 0
最不喜欢看那些粤语片被翻译成普通话的,看着都觉别扭(周身唔聚财)。
2010年08月04日 05点08分
5
level 0
回复:5楼
确切的说就是港台翻译的普通话就相对舒服点,大陆翻译的普通话听起来语调很憋很生硬!看原汁原味的粤语片才是最爱。
2010年08月04日 07点08分
6
level 1
我从十一年前就开始唔睇新的港产电影,因为无了以前的味道,同埋依加的正宗片对白好象用普通话的文字来讲粤语,无左以前各种方言加粤语的搞笑味道
2010年08月04日 07点08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