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4
刘天启
楼主
从缅甸华侨史看我们到缅甸工作的这代中国人正处于哪个阶段
最近刚读完了《缅甸华侨史》,若有所思。我们已经是第N代缅甸海漂。华人前辈们已经替我们走过很多路,具体到个人也都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这对目前刚开始缅漂的我们,有启发意义。
从路线上看,中国人进入缅甸大致分南北两条路径。云南人大多从北部边境走陆路,再自北向南发展。福建、广东人多是通过海运进去仰光,或者下缅甸,之后也有一部分再通过陆路向北移动。
从行业来看,华人在矿业、米业、木材加工业等方面涉足颇广。而印度裔在金融,放贷方面有较大实力和发展。
国人到缅甸做生意者居多,至少也是技术工种,很少有单纯出卖劳动力的,比如人力车夫。华人群体的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华人在缅甸较早就成立了一些互助商协会等。有按血缘关系,有按地域,有按行业等。现在普遍存在的华人商会,是有传统的。
从人员在缅甸居住时间来看,一些人是流动性的,就是在中缅之间频繁来回。还有一部分已经由行商转变为坐贾,甚至和本地人通婚。娶本地女子,在缅甸本土生下第一代小孩。越来越和当地融合。
中国政府对国人到海外谋生的态度,以及身份认同,还有华人自己的心理归属感,也都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政府已经取消双重国籍。一方面,中国和已经取得海外国籍的华人的关系,类似于“娘家人”。另一方面,对于保留中国国籍的海外群体,侧重于保护、引导和支持其在海外正当经营。
华人为缅甸带来资本、技术,给缅甸经济注入了活力,做出了贡献。总体上,华人历来都和缅甸政府,以及民间都保持着较为温和、友好的关系。而且,对国内也怀有深厚的感情,以及文化认同。成为中缅合作发展的重要桥梁。
回顾历史,在缅甸华人历来人才辈出。无论从华人族群还是个体来看,前辈们发挥艰苦创业精神,已经在缅甸这块土地有了深厚的根基和巨大发展,为我们当代的缅甸海漂开拓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现在是2023年。如今的缅甸海漂群体有新的时代特征。随着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外迁到东南亚以利用当地工资水平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如制衣厂、鞋厂、箱包厂等,不少技术和管理人员来到缅甸。这个群体比较庞大。还有就是个体贸易从业者,把中国的工业品等卖到缅甸,把缅甸的农产品、水产品等卖到国内。还有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种植业等等。以及服务于海外大型基建项目,包括桥梁、码头、电力等,出来的国企工作人员。近些年,一些年轻,高学历人才也增多了。
具体到缅甸海漂个人来说,到缅甸后逐渐要经历一个谋生到发展,甚至扎根的阶段。有的待几年就回国了,有的时间长一点,甚至在本地娶妻生子,有的自己也定居在了缅甸。从事业上来看,大多过来打工干几年挣点钱就回去了,有的时间长一点,有的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意,并且稳定了下来。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呈现惊人的相似。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今日的我们多像曾经刚到缅甸谋生的华人,而现在已经立足的华人有可能是未来的我们。向缅漂前辈们致敬、学习。
2023年05月29日 05点05分
1
最近刚读完了《缅甸华侨史》,若有所思。我们已经是第N代缅甸海漂。华人前辈们已经替我们走过很多路,具体到个人也都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这对目前刚开始缅漂的我们,有启发意义。
从路线上看,中国人进入缅甸大致分南北两条路径。云南人大多从北部边境走陆路,再自北向南发展。福建、广东人多是通过海运进去仰光,或者下缅甸,之后也有一部分再通过陆路向北移动。
从行业来看,华人在矿业、米业、木材加工业等方面涉足颇广。而印度裔在金融,放贷方面有较大实力和发展。
国人到缅甸做生意者居多,至少也是技术工种,很少有单纯出卖劳动力的,比如人力车夫。华人群体的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华人在缅甸较早就成立了一些互助商协会等。有按血缘关系,有按地域,有按行业等。现在普遍存在的华人商会,是有传统的。
从人员在缅甸居住时间来看,一些人是流动性的,就是在中缅之间频繁来回。还有一部分已经由行商转变为坐贾,甚至和本地人通婚。娶本地女子,在缅甸本土生下第一代小孩。越来越和当地融合。
中国政府对国人到海外谋生的态度,以及身份认同,还有华人自己的心理归属感,也都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政府已经取消双重国籍。一方面,中国和已经取得海外国籍的华人的关系,类似于“娘家人”。另一方面,对于保留中国国籍的海外群体,侧重于保护、引导和支持其在海外正当经营。
华人为缅甸带来资本、技术,给缅甸经济注入了活力,做出了贡献。总体上,华人历来都和缅甸政府,以及民间都保持着较为温和、友好的关系。而且,对国内也怀有深厚的感情,以及文化认同。成为中缅合作发展的重要桥梁。
回顾历史,在缅甸华人历来人才辈出。无论从华人族群还是个体来看,前辈们发挥艰苦创业精神,已经在缅甸这块土地有了深厚的根基和巨大发展,为我们当代的缅甸海漂开拓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现在是2023年。如今的缅甸海漂群体有新的时代特征。随着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外迁到东南亚以利用当地工资水平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如制衣厂、鞋厂、箱包厂等,不少技术和管理人员来到缅甸。这个群体比较庞大。还有就是个体贸易从业者,把中国的工业品等卖到缅甸,把缅甸的农产品、水产品等卖到国内。还有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种植业等等。以及服务于海外大型基建项目,包括桥梁、码头、电力等,出来的国企工作人员。近些年,一些年轻,高学历人才也增多了。
具体到缅甸海漂个人来说,到缅甸后逐渐要经历一个谋生到发展,甚至扎根的阶段。有的待几年就回国了,有的时间长一点,甚至在本地娶妻生子,有的自己也定居在了缅甸。从事业上来看,大多过来打工干几年挣点钱就回去了,有的时间长一点,有的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意,并且稳定了下来。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呈现惊人的相似。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今日的我们多像曾经刚到缅甸谋生的华人,而现在已经立足的华人有可能是未来的我们。向缅漂前辈们致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