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田召斌
楼主
一个300平方米的垃圾湾,“摇身一变”成为600平方米的“福寿湖”;
一条800米长的垃圾河,成了景致秀美的观光河道;
完成绿化1.28万余平方米,建设硬化停车场11处、3200余平方米,墙体彩绘9000余平方米,利用整治后的闲置地,投资130余万元建设“长者食堂+幸福院”,实现村集体增收15万余元……
完成绿化1.28万余平方米,建设硬化停车场11处、3200余平方米,墙体彩绘9000余平方米,利用整治后的闲置地,投资130余万元建设“长者食堂+幸福院”,实现村集体增收15万余元……

在后诸村,“魔法”一样,一切仿佛皆有可能。
“这都得益于桓台县推广的‘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乡村治理模式。我们发动全体村民力量,在做实积分运用上下功夫,让信用积分渗透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激活乡村治理的微单元和神经末梢,达到强村富民的最终目的。”桓台县唐山镇后诸村党支部书记于光友说。
坚守二十余载,村庄的每个变化都在于光友的脑海里复盘过一遍又一遍。
后诸村个体户多,家家户户都想着能在不占用自有场所的前提下,拓出更多空间堆放杂物。一户动,户户跟,曾经的村子里搭满了违建,占道堵路影响出行不说,还在邻里间惹出一波又一波难以调解的纠纷。
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光友决定从拆除乱搭乱建开始,清出一块,发展一块,盈利一块,把村庄治理与富民增收两股劲儿使到一处,努力做到村庄治理与村集体增收两不误。
“村集体拿不出太多钱搞建设,一拆一建得花不少钱,咱得让老百姓看到光亮,跟着咱干不吃亏,这样才能把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把村两委的凝聚力汇总起来,让村子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路子。”于光友说。
以问题为导向,聚力攻坚破难。后诸村以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五治”工作为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实做细各项工作,一系列具有“后诸特色”的工作方法应运而生。
按照“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原则,村庄划分为四个网格,每个网格150余户。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由党小组长及村民小组长担任副网格长,挑选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村民代表30余人担任网格员,搭建起“网格长——副网格长——网格员——联系户”四级网格管理框架,确保“一网三联”坚实有力。
竖起一杆高高飘扬的党旗,干部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快速提升。于光友开始琢磨与工作挂钩的考核制度。
在“一人一登记、一月一公示、一季一评比、一年一评优”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月一小奖、一季一大奖、一年一重奖”考核评优制度。创造性地将年底福利和信用积分挂钩,搭建起“福利变奖励、志愿联积分、积分联奖励”的“一变二联”积分兑换体系,鼓励村民为擦亮自己的“信用招牌”不断努力,环境整治由过去“村两委单枪匹马、焦头烂额自己干”转变为“党员群众齐上阵”,仅环境卫生一项每年就能为村里节省资金20余万元。

上午11点。后诸村幸福食堂。
大大的“孝”字写在迎面的照壁上,松鹤环绕,祥云添彩。院子里安置了几处活灵活现的小鹿景观雕塑,运动器械有序摆放,用完餐后的老人在院子里结伴散步,八九十岁依然精神矍铄。
餐厅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正中间支起的一块小黑板上工工整整抄录着一周食谱:萝卜炒肉,金针菇鸡蛋汤;茄子炒肉,菜葫芦鸡蛋汤;青椒炒肉,菠菜鸡蛋汤;三鲜水饺……
荤素搭配的食谱熨帖了老人的胃,温暖了在外奔波的儿女们的心,也为村庄的村风家风传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看村里很多人家门口都摞着红砖块吧,今年开春以后,回来村里整修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于光友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骄傲,“村里环境好,经济好,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水电暖气一应俱全,在外的村民愿意回村发展,咱举双手欢迎!”
如今的后诸村,把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督促引导每家每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不断壮大环境整治集体意识,形成全村上下主动参与整治、自觉爱护村居环境的良好氛围,让美丽宜居成为村庄常态。
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城市管理最终指向服务群众,服务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3年04月16日 11点04分
1
一条800米长的垃圾河,成了景致秀美的观光河道;
完成绿化1.28万余平方米,建设硬化停车场11处、3200余平方米,墙体彩绘9000余平方米,利用整治后的闲置地,投资130余万元建设“长者食堂+幸福院”,实现村集体增收15万余元……
完成绿化1.28万余平方米,建设硬化停车场11处、3200余平方米,墙体彩绘9000余平方米,利用整治后的闲置地,投资130余万元建设“长者食堂+幸福院”,实现村集体增收15万余元……


“这都得益于桓台县推广的‘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乡村治理模式。我们发动全体村民力量,在做实积分运用上下功夫,让信用积分渗透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激活乡村治理的微单元和神经末梢,达到强村富民的最终目的。”桓台县唐山镇后诸村党支部书记于光友说。
坚守二十余载,村庄的每个变化都在于光友的脑海里复盘过一遍又一遍。
后诸村个体户多,家家户户都想着能在不占用自有场所的前提下,拓出更多空间堆放杂物。一户动,户户跟,曾经的村子里搭满了违建,占道堵路影响出行不说,还在邻里间惹出一波又一波难以调解的纠纷。
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光友决定从拆除乱搭乱建开始,清出一块,发展一块,盈利一块,把村庄治理与富民增收两股劲儿使到一处,努力做到村庄治理与村集体增收两不误。
“村集体拿不出太多钱搞建设,一拆一建得花不少钱,咱得让老百姓看到光亮,跟着咱干不吃亏,这样才能把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把村两委的凝聚力汇总起来,让村子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路子。”于光友说。
以问题为导向,聚力攻坚破难。后诸村以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五治”工作为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做实做细各项工作,一系列具有“后诸特色”的工作方法应运而生。
按照“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原则,村庄划分为四个网格,每个网格150余户。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由党小组长及村民小组长担任副网格长,挑选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村民代表30余人担任网格员,搭建起“网格长——副网格长——网格员——联系户”四级网格管理框架,确保“一网三联”坚实有力。
竖起一杆高高飘扬的党旗,干部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快速提升。于光友开始琢磨与工作挂钩的考核制度。
在“一人一登记、一月一公示、一季一评比、一年一评优”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月一小奖、一季一大奖、一年一重奖”考核评优制度。创造性地将年底福利和信用积分挂钩,搭建起“福利变奖励、志愿联积分、积分联奖励”的“一变二联”积分兑换体系,鼓励村民为擦亮自己的“信用招牌”不断努力,环境整治由过去“村两委单枪匹马、焦头烂额自己干”转变为“党员群众齐上阵”,仅环境卫生一项每年就能为村里节省资金20余万元。


大大的“孝”字写在迎面的照壁上,松鹤环绕,祥云添彩。院子里安置了几处活灵活现的小鹿景观雕塑,运动器械有序摆放,用完餐后的老人在院子里结伴散步,八九十岁依然精神矍铄。
餐厅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正中间支起的一块小黑板上工工整整抄录着一周食谱:萝卜炒肉,金针菇鸡蛋汤;茄子炒肉,菜葫芦鸡蛋汤;青椒炒肉,菠菜鸡蛋汤;三鲜水饺……
荤素搭配的食谱熨帖了老人的胃,温暖了在外奔波的儿女们的心,也为村庄的村风家风传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你看村里很多人家门口都摞着红砖块吧,今年开春以后,回来村里整修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于光友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骄傲,“村里环境好,经济好,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水电暖气一应俱全,在外的村民愿意回村发展,咱举双手欢迎!”
如今的后诸村,把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督促引导每家每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不断壮大环境整治集体意识,形成全村上下主动参与整治、自觉爱护村居环境的良好氛围,让美丽宜居成为村庄常态。
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城市管理最终指向服务群众,服务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