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更要尽心尽力
maple_story2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快速发展,网购日益普遍。随着网购交易的增多,网购商品预售现象也应运而生。
预售,指的是产品还未正式进入市场前进行的销售行为。按常理讲,网购预售对消费者和商家本该是双赢的。消费者可通过预售活动提前锁定爆款商品,并且还能享受“付定金立减”等优惠;商家也可以通过预售活动来开展计划性生产并及时协调仓储,降低企业成本,降低成本风险。
眼下,这一模式却引发了大量讨论,不少网友称,超长的预售期正在透支自己的消费热情。
“冬天买的衣服,快到夏天了还没发货”“有的预售即便交了全款,发货也得等”“好不容易过了预售期,商家却说缺货,要取消订单”“下单时没有显示预售字样,付款之后,咨询发货时间才知道是预售。”除了发货时间不确定、设置不退不换等霸王条款,预售领域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在直播间以活动价诱导消费者下单,一段时间后告知没有货,单方面取消订单;预售商品货不对板,连样品都没有,就挂出预售链接。
预售模式,特别是超长预售期限,将销售处于不确定状态,这是一种不公平交易行为。正常消费购物是先有产品后有销售,生产在市场之前;而预售模式是将产品先推向市场,而实际上可能尚未生产,所有风险转嫁给了消费者。商家希望实现成本风险最小化可以理解,但不能跟消费者玩套路,不能透支品质和服务,更不能凌驾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之上。
预售成了“套路”,优惠成了“口惠”,消费者难道只能自认倒霉?答案是否定的。消费者在购买预售商品时,一定要注意理性消费、安全消费,依法维权。在商家未按约定提供相应商品或服务,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消费者应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针对“预售不告知”“无货被退款”等行为的整治,平台与监管机构需落到实处,有效约束。电商平台虽不是行政管理部门,但其对商家有管理的责任与义务,应当尽快完善预售机制,加强对预售商品的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商品不予上架。同时,建立特定的监管制度,利用信用等级管理、黑名单等手段敦促商家尽快整改。对预售模式中存在的乱象进行规范。
2022年12月28日 02点12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