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上古巨魔
楼主
评新《三国》之得失
王璨
新版《三国》播完了,作为一个三国迷,我从头至尾认真看了每一集,自然会有些感想,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该剧的优劣得失。
人物塑造
刘关张站在一起应当像一幅画,身高、服饰、气质各具特点,新版《三国》中,张飞甚至刘备都比关羽要高,三人服装色调灰暗。张飞造型没有体现出黑面、豹头、环眼。刘备塑造得比较成功,比老版也有一定突破,表现出了刘备百折不挠、坚毅忍耐的英雄气质。但关羽缺少豪气,张飞缺少正气。关羽眯眼给人的感觉不是傲,而是没精神。张飞虽然鲁莽,但不粗鲁,更不是粗野,他的怒目圆睁表现他的嫉恶如仇,而不是蛮横无理、粗野霸道。
诸葛亮谨慎有余、飘逸不足,忧患有余,自信不足。庞统的丑应当是长相古怪奇特,如同他的奇才,而不是粗鄙的丑。
曹操在气势、深度上不能与老版相比。台词过多,反而显得城府不够,谋略多似市井狡狯,难称乱世奸绝,临阵大呼,缺乏大将风度。剧中曹操三次随地小便,不知为了表现哪一方面。
老版《三国演义》中鲁肃由几个演员完成,是一个配角,主要为了衬托诸葛亮、周瑜。新版中把一个忠厚诚实但颇有雄才大略的谦谦君子演活了,改变了以往“老好人”的扁平形象,还原了历史。此外许攸、荀彧、李严等配角也演的较为丰满。周瑜、吕蒙、司马懿塑造得也比较成功。
此剧的化妆实在不敢恭维,曹操胡须太卷,关公美髯太顺,张飞头发胡子太茂密,不自然。诸葛亮晚年造型不像积劳成疾的,面部过于丰润。关羽、诸葛亮都是一夜白头,白得太突然、太匀称,还有司马懿最后的造型,全是银发,仿佛仙翁。
旗甲服饰
新版《三国》中,旗幡、衣甲、服饰是非常失败的,无论兵将,铠甲战袍基本都是黑色,魏蜀吴三国军服很难分辨,除了帅旗可能用暗红色,其他旗帜均为黑灰色,整个画面死气沉沉,非常压抑。汉代是一个崇尚红色的朝代,东汉朝廷和以正统自居的蜀汉,旗帜和军服当以红色为主。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可以不尽合历史,但旗帜鲜明、颜色搭配是必须要考虑的,这样在交战时,观众才能一目了然,也不会把同一个镜头东挪西接。这一点老版《三国演义》做得很好,不仅魏蜀吴三国以黑、橘红、绿为主色调,就是其他诸侯的颜色也有区别,旗帜中央用篆隶写明姓氏官职,有的配以灵兽图案,古朴大方。虽然士兵的军服简陋了点,但将军都是盔明甲亮,比如横槊赋诗的曹操,华丽的衣甲显示出高贵的身份,雄视天下的气魄,新版中成了一袭布袍,散步背诗,气象大小相距何止千万。汉代蚕丝业已相当发达,达官贵人的衣服主要是丝绸,棉花种植很少,棉布不是老百姓的主要衣料。剧中帝王将相都穿深色纯棉,一件鲜艳的也找不到。有些主要人物的帽子从头至尾不换,如关羽、张飞、诸葛亮,一顶帽子戴一辈子。发式也很杂乱,西凉人都披头散发,。张飞、司马懿不梳发髻,黄盖中间秃顶、四周茂密,有的人物头发束的很规矩,有的人物一辈子后边都披散着头发,当然,这个问题不止这一部电视剧有,这是现在古装剧的通病。
战争场景
因为技术的进步,新版三国应在表现战争上超越老版,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剧中着力表现的大战很少,只是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没有明晰的攻守进退的表现,让观众不明白胜怎么胜的,败又如何败的,战局全由人物口中说出,交战场面给人的感觉就是乱、惨,分不清敌我,分不清强弱,没有势如破竹,也没有弃甲曳兵。还出现大量战车参战,非但不符合历史,也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战车总是被撞得七零八落,只是一件哗众取宠的道具而已。武将作战动作夸张,作用夸大,多是近景打斗,缺少人马合一、边走边战的全景表现。加上重复使用一些战争镜头和动画,使很多战争场面成为连接故事的鸡肋。和老版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会盟、三英战吕布、曹刘汉中大战等宏大场面不可同日而语。布景单调雷同,中军帐像个灵堂,而里边却布置的过于华丽,战时临时扎寨,不会在帐内摆那么多装饰物,有些大件都是行军的累赘。赤壁之战,江面像湖泊和三峡。外景多处雷同,比如曹操送关羽,刘备送徐庶,曹丕送司马懿,庞统迎张松都在一个山坡上。剧中省去了很多文臣武将,升帐时用一些龙套演员充数。比如曹操的谋士只有荀彧、程昱、郭嘉三人出场,郭嘉后来也不见了,剧中也没交代。诸葛亮北伐时,主要是魏延、姜维、王平三人跟随,张苞打仗时出来一次,关兴、廖化等都没出场。这些也是本剧的一个小遗憾。
2010年06月30日 17点06分
1
王璨
新版《三国》播完了,作为一个三国迷,我从头至尾认真看了每一集,自然会有些感想,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该剧的优劣得失。
人物塑造
刘关张站在一起应当像一幅画,身高、服饰、气质各具特点,新版《三国》中,张飞甚至刘备都比关羽要高,三人服装色调灰暗。张飞造型没有体现出黑面、豹头、环眼。刘备塑造得比较成功,比老版也有一定突破,表现出了刘备百折不挠、坚毅忍耐的英雄气质。但关羽缺少豪气,张飞缺少正气。关羽眯眼给人的感觉不是傲,而是没精神。张飞虽然鲁莽,但不粗鲁,更不是粗野,他的怒目圆睁表现他的嫉恶如仇,而不是蛮横无理、粗野霸道。
诸葛亮谨慎有余、飘逸不足,忧患有余,自信不足。庞统的丑应当是长相古怪奇特,如同他的奇才,而不是粗鄙的丑。
曹操在气势、深度上不能与老版相比。台词过多,反而显得城府不够,谋略多似市井狡狯,难称乱世奸绝,临阵大呼,缺乏大将风度。剧中曹操三次随地小便,不知为了表现哪一方面。
老版《三国演义》中鲁肃由几个演员完成,是一个配角,主要为了衬托诸葛亮、周瑜。新版中把一个忠厚诚实但颇有雄才大略的谦谦君子演活了,改变了以往“老好人”的扁平形象,还原了历史。此外许攸、荀彧、李严等配角也演的较为丰满。周瑜、吕蒙、司马懿塑造得也比较成功。
此剧的化妆实在不敢恭维,曹操胡须太卷,关公美髯太顺,张飞头发胡子太茂密,不自然。诸葛亮晚年造型不像积劳成疾的,面部过于丰润。关羽、诸葛亮都是一夜白头,白得太突然、太匀称,还有司马懿最后的造型,全是银发,仿佛仙翁。
旗甲服饰
新版《三国》中,旗幡、衣甲、服饰是非常失败的,无论兵将,铠甲战袍基本都是黑色,魏蜀吴三国军服很难分辨,除了帅旗可能用暗红色,其他旗帜均为黑灰色,整个画面死气沉沉,非常压抑。汉代是一个崇尚红色的朝代,东汉朝廷和以正统自居的蜀汉,旗帜和军服当以红色为主。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可以不尽合历史,但旗帜鲜明、颜色搭配是必须要考虑的,这样在交战时,观众才能一目了然,也不会把同一个镜头东挪西接。这一点老版《三国演义》做得很好,不仅魏蜀吴三国以黑、橘红、绿为主色调,就是其他诸侯的颜色也有区别,旗帜中央用篆隶写明姓氏官职,有的配以灵兽图案,古朴大方。虽然士兵的军服简陋了点,但将军都是盔明甲亮,比如横槊赋诗的曹操,华丽的衣甲显示出高贵的身份,雄视天下的气魄,新版中成了一袭布袍,散步背诗,气象大小相距何止千万。汉代蚕丝业已相当发达,达官贵人的衣服主要是丝绸,棉花种植很少,棉布不是老百姓的主要衣料。剧中帝王将相都穿深色纯棉,一件鲜艳的也找不到。有些主要人物的帽子从头至尾不换,如关羽、张飞、诸葛亮,一顶帽子戴一辈子。发式也很杂乱,西凉人都披头散发,。张飞、司马懿不梳发髻,黄盖中间秃顶、四周茂密,有的人物头发束的很规矩,有的人物一辈子后边都披散着头发,当然,这个问题不止这一部电视剧有,这是现在古装剧的通病。
战争场景
因为技术的进步,新版三国应在表现战争上超越老版,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剧中着力表现的大战很少,只是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没有明晰的攻守进退的表现,让观众不明白胜怎么胜的,败又如何败的,战局全由人物口中说出,交战场面给人的感觉就是乱、惨,分不清敌我,分不清强弱,没有势如破竹,也没有弃甲曳兵。还出现大量战车参战,非但不符合历史,也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战车总是被撞得七零八落,只是一件哗众取宠的道具而已。武将作战动作夸张,作用夸大,多是近景打斗,缺少人马合一、边走边战的全景表现。加上重复使用一些战争镜头和动画,使很多战争场面成为连接故事的鸡肋。和老版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会盟、三英战吕布、曹刘汉中大战等宏大场面不可同日而语。布景单调雷同,中军帐像个灵堂,而里边却布置的过于华丽,战时临时扎寨,不会在帐内摆那么多装饰物,有些大件都是行军的累赘。赤壁之战,江面像湖泊和三峡。外景多处雷同,比如曹操送关羽,刘备送徐庶,曹丕送司马懿,庞统迎张松都在一个山坡上。剧中省去了很多文臣武将,升帐时用一些龙套演员充数。比如曹操的谋士只有荀彧、程昱、郭嘉三人出场,郭嘉后来也不见了,剧中也没交代。诸葛亮北伐时,主要是魏延、姜维、王平三人跟随,张苞打仗时出来一次,关兴、廖化等都没出场。这些也是本剧的一个小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