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科学家的13个反常科学现象(ZT)
物理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于是我说 楼主
困扰科学家的13个反常科学现象(ZT)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目前,有13个反常科学现象正困扰全世界科学家。这些现象如果最终得到解释,有可能导致一些理论被改写,或导致一些新理论出现。    安慰剂效应  如果你一连几天、一天几次进行实验:诱发某人身感疼痛,再用吗啡为他止疼,到最后一天,悄悄用盐水取代吗啡,你会发现,此时盐水也能止痛。这就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   意大利都灵大学科学家拜尼迪蒂在完成上述实验时,最后一天,又向盐水中增加了一种抑制吗啡效力的药物Naloxone。奇怪的是,盐水减轻疼痛的能力消失了!也就是说,其安慰剂效应不知何故没有了!   多年来,医生已知道存在安慰剂效应。增加Naloxone的实验结果似乎表明,安慰剂效应其实是某种生物化学过程,但目前没人知道安慰剂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现在需要鉴别出安慰剂何时、何地起作用。可能有的疾病并不存在安慰剂效应,但不同疾病也可能存在共同的安慰剂效应机制。   热平衡问题   宇宙似乎是难以理解的均匀。如果从一端到另一端观看可见宇宙,我们会看到,微波背景辐射充满整个宇宙,而且其温度处处皆同。   据科学家估算,宇宙的年龄仅为140亿岁,而可见宇宙的范围约为280亿光年,所以,在如此之大的空间内,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居然处处相同,实在使人感到惊讶。   没有什么东西能走得比光还快,因此,没有什么办法能让热辐射在两个温度相同的点之间更快地传播,形成所谓的热平衡。由于存在热平衡,宇宙学家很难解释宇宙为什么会发生膨胀。所以,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到处都相同,属于反常科学现象。   超高能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大部分是一些质子,有时是一些重原子核,它以接近光的速度穿过宇宙。   在地球上探测到的一些宇宙射线,是在诸如超新星爆发等极端事件中产生的。但日本科学家发现,宇宙中似乎也存在一些来源不明的极高能宇宙射线。10年前,日本物理学家曾观测到从理论上讲似乎不应该存在的一些宇宙射线。   当宇宙射线粒子穿过空间时,会同充满整个宇宙的低能质子相碰撞,从而损失能量。按照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来自银河系以外、到达地球的宇宙射线,将遇到如此之多的减能碰撞,以至于它们最大可能的能量为5×1019电子伏,这个数值被称为GZK极限。10年来,东京大学的“Akeno宇宙射线簇射阵列”(在100平方公里内布设111个粒子探测器),已多次探测到超过GZK极限的宇宙射线。   理论上它们仅能来自银河系,但天文学家在银河系却未曾发现这种宇宙射线源。这是怎么回事?   一种可能性在于“Akeno宇宙射线簇射阵列”测量结果有误,另一种可能性则是狭义相对论错了。   为此,在阿根廷进行“皮埃尔·奥格实验计划”的物理学家在3000平方公里内布设了1600个高能粒子探测器,以研究上述问题。这项计划应该能测定宇宙射线的能量,更好地阐述Akeno探测结果。   奥格计划发言人、英国利兹大学的天文学家沃森说,他们已经通过探测高能粒子,证实存在着某些有价值的东西。他说:“我毫不怀疑存在超过1020电子伏的超高能宇宙射线。”   问题是,这些高能粒子是什么?它们来自何方?   超稀释溶液的新“顺势疗法”   英国皇后大学的药物学家艾尼丝声称,她将一种化学药物溶液稀释到这样程度,以致这种溶液里除了水,不可能包含任何其他单一分子。但这种溶液居然仍有治疗效果。   在最近发表的论文中,艾尼丝描述了她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如何观察到超稀释组胺溶液对涉及炎症的白血细胞的影响。当白血细胞受到攻击时,这些“嗜碱性”溶液释放组胺,而且在几个实验室重复上述实验后发现,这种“顺势疗法”溶液已极为稀释,以致它们可能不包含一个组胺分子,却还仍能像组胺分子一样起作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用机理? 
2006年01月30日 20点01分 1
level 11
安慰剂效应和超稀释溶液听起来像不经过大脑的、细胞体自己的暗示作用
2006年01月31日 02点01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