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九章解读
道德经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5
第六十九章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译文]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1
level 15
[注释]
1、为主:主动进攻,进犯敌人。
2、为客:被动退守,不得已而应敌。
3、行无行:行,行列,阵势。此句意为: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
4、攘无臂:意为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
5、扔无敌:意为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赴。
6、执无兵:兵,兵器。意为: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执。
7、抗兵相若:意为两军相当。
8、哀:闵、慈。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2
level 15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
彼逐不止。
攘无臂,扔无敌,
行谓行陈也。言以谦退、哀慈、不敢为物先用战,犹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也,言无有与之抗也。
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言吾哀慈谦退,非欲以取强无敌於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於无敌,斯乃吾之所以为大祸也。宝,三宝也,故曰几亡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3
level 15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主,造事者也。客,應敵者也。
不敢進寸而退尺。
進者,有意於爭者也。退者,無意於爭者也。
是謂行無行,
無意於爭,則雖用兵,與不用均也。
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
苟無意於爭,則雖在軍旅,如無臂可攘,無敵可因,無兵可執,而安有用兵之咎邪?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者幾喪吾寶。
聖人以慈為寶,輕敵則輕戰,輕戰則輕殺人,喪其所以為慈矣。
故抗兵相加,一及者勝矣。
兩敵相加,而吾出於不得已,則有哀心。哀心見,而天人助之,雖欲不勝,不可得矣。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4
level 15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
接着上一章,指不争。将道德经所有的关于战争的章节放在一起看,是最好的。
不为主而为客。
主,主动,逞强。客,谨慎小心,不逞强。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不敢进寸,而退尺。
谦虚,以静制动。善胜敌者不与。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5
level 15
这一章或是上一章的补充。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6
level 15
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让敌人不明我方虚实。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我排好阵型,敌人看不见;我挥动手臂,敌人看不见;我伸出盾牌,敌人看不见;我手执兵器,敌人看不见。
是谓善胜敌者不与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7
level 15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轻敌,轻易地与敌人接触。宝,或指军队。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8
轻敌,不是现在的轻视敌人的意思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level 15
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哀兵必胜。什么意思?我很是不解。或者原注解不错。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因为,慈故能勇。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9
哀。或指前面所说的 "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一切以实力说话。一力降十会。所以哀者胜的前提是:抗兵相若。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哀,或通爱。哀者,爱惜兵力的一方。什么是爱惜兵力?爱惜兵力,是不逞强,不轻易和敌人打接触战。这要联系上一章。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哀兵必胜。哀,通爱。意思是,爱惜兵力的一方一定会胜利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level 15
词性变化
◎ 哀 āi
〈动〉
(1) 同情,怜悯 [pity;sympathize with]
君将哀而生之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穆天子传》 。
(2) 又如:哀恕(同情宽恕)
(3) 慰问;哀悼 [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mourn or grieve for the deceased]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哀文(哀辞)
(5) 哀求 [supplicate;beg]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聊斋志异·妖术》。
(6) 又如:哀请(哀告,哀求;苦苦请求);哀祈(哀求)
(7) 通“爱”。爱护 [care for;cherish]
国虽弱,令必敬以哀。——《管子·侈靡》
各哀其所生。——《淮南子·说山》
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见哀之交,几于不结。——《管子·形势》
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吕氏春秋·报更》
(8) 哀叹 [bemoan;bewail]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名〉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10
level 15
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因此,两军兵力相当的时候,爱惜兵力的一方胜利。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11
哀,通爱,意思是爱惜。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level 15
这样,就符合逻辑了,就符合上文了,一切就解释得通了。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12
level 15
老子了不起。还懂军事。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13
level 15
所谓一通百通。老子是一切从道出发,用道的理论指导实践,用道的理论解读军事。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14
用道的理论指导战争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level 15
哀,是悲伤?是闵、慈?不,不。哀就是通爱。现在可以肯定了。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15
哀者,爱惜兵力的一方。
2022年09月24日 14点09分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