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好坏、高低这些反义词,一对儿就要用去两个词,太浪费了。让一个词表示“反义”,就叫它“反”吧。
那么,已经有“好”了,就不需要有“坏”,直接叫“反好”;已经有“高”了,就不需要有“低”,直接叫“反高”。
我用反左手写字。
他是个反好人。
2022年08月09日 03点08分
1
level 8
不符合语言的自然发展,不符合人类的表达习惯。
最开始语言是给人们感知到的某事物命名。人感知到的首先是“好”,“坏”,“冷”,“热”,“高”,“低”这些,是最直接的,然后给它们加上这个名字。“不好”,“不冷”,“不高”这些是“不”这个概念有了之后,人们再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的。
爱斯基摩语中有50个描写不同类型雪的词,但其中没有一个词是表达“雪”本身的,对他们来讲,各种各样的雪就是最直观的,他们把它们看成是不同的东西,并没有将它们看做成一个整体,并从中抽象出“雪”这个概念。
能直接表述的,就不间接表述。这是人类共同的表达习惯,感到冷了,都会直接说“我冷”,不会说“我不热”,更不会说“我不不不不不热”。众所周知,因为语境,“我不热”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用来表达的是另一个意思。
自然就是这样,我们能怎么办?有的人想改变自然的语言,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包括创造新的语言,楼主就是属于创造新的用法。有多少前任前赴后继,有多少计划胎死腹中,有多少措施艰难重重,有多少成果搁置冷灰,就有更多的后人感叹:改变自然真是一件困难的事啊!
但是,改变自然的语言,真的有必要吗?越来越多简化的替代物被发明出来,是不是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复杂了呢?
2022年08月09日 04点08分
4
嗯,是这样的。 自然语言是从原初一步步发展来的,当然是先有具体后有抽象。 但是人造语言既然是人造语言,就可以不那么“自然”。
2022年08月09日 04点08分
level 8
变啰嗦了,而且表达不直接,不适用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
一般来说“反”“非”等带有否定副词的合成词都是用来描述一些无法直接下定义的概念的,比如说“反全球化人群”,“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而这些专业性词汇里使用“反”“非”也是为了整合语义,精简表达。
一人们都习惯于正向思维,而这种逆向思维也是为了简化问题,但在日常表达里这么用就有点多此一举。
拙见哈
2022年08月09日 06点08分
5
level 5
世界语就是这样搞的,甚至“左maldekstra”是“反右mal_dekstra”
2022年08月19日 12点08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