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性别认同障碍中走了出来
今天你们很可爱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我发表这篇帖子并不是为了让你们放弃走这条路的念头,而是为了引导你们更理性、平和地思考及面对这个问题,抑郁、双相才能更好地康复,避免复发。
学会接纳自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1
level 13
不认同自己生理性别的人其实内心很痛苦,TA们厌恶自己的生理性别,但当下又改变不了;说出去的话又往往不被理解,很有可能被父母责骂,被别人歧视。
就算TA们采取了刻意隐瞒,但有时难免会流露出一些相关的想法和行为,就容易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甚至是辱骂。所以TA们的心理压力很大,性格容易变得敏感、多疑、偏执。
自从手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在被抑郁、焦虑、强迫症等神经症反复折磨着,以至于我不得不通过学习心理学有关内容以寻求自我救赎。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2
level 13
如果把这个群体看作病人,客观上会加重TA们和家人的病耻感,父母们也更难接受孩子选择易性手术。在长期的心理煎熬下,这部分群体出现重度抑郁症、甚至zs的概率会很高。
可是,如果医生盲目顺从性别不认同者的意愿,不去识别这背后有可能存在的深层次心理问题,轻易采取了易性手术,就有可能引发悲剧。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3
内容写zh上了,一共有2w字。题目 我从GID中走了出来
2022年08月07日 05点08分
level 13
不认同自己生理性别的人其实内心很痛苦,TA们厌恶自己的生理性别,但当下又改变不了;说出去的话又往往不被理解,很有可能被父母责骂,被别人歧视。
就算TA们采取了刻意隐瞒,但有时难免会流露出一些相关的想法和行为,就容易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甚至是ru骂。所以TA们的心理压力很大,性格容易变得敏感、多疑、偏z。
自从ss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在被各种神经症反复折磨着,以至于我不得不通过学习心理学有关内容以寻求自救。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4
level 8
恭喜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5
level 13
有些孩子认为所有烦恼都是自己的性别引起的。当TA接触到易性信息时,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疯狂地相信自己内心就是一个女性,并开始想象成为女性后自己会变得自信、受欢迎并收获幸福,不用再担心被欺负和抛弃。
但直到做了易性手术后,TA才发现真正的问题不是自己“灵魂投错了肉胎”,而是内心深处的敏感自卑,而这背后是遭受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所带来的 PTSD症状,这会使得TA不但没有过上美好的生活,反而情绪波动更大,社交时仍会恐惧、羞愧。如果再深入了解一些的话,可能就会发现这(想成为女性)并非是他们对身体烦躁的真正原因,而是在性别认同障碍方面的症状。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6
level 13
由于篇幅很长,再加上tb某些机制原因,我不知道发出去的内容会被吞掉多少...有耐心的话就一点一点更新。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7
level 13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懵懵懂懂的我一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这个世界,一路上跌跌撞撞,有哭有笑,曾经一个又一个无法释怀的过往,勾勒出我内心挥之不去的情结。那时候的我还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我”,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心理学,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8
level 13
连续好几楼都被吞了,是因为有敏感词汇吗?[汗]那实在是太难了,之前有试过发长图,也是被吞 .真无奈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9
level 13
不认同自己生理性别的人其实内心很痛苦,TA们厌恶自己的生理性别,但当下又改变不了;说出去的话又往往不被理解,很有可能被父母ze骂,被别人qs。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10
level 13
就算TA们采取了刻意隐瞒,但有时难免会流露出一些相关的想法和行为,就容易遭到别人的chao笑、排挤,甚至是ru骂。所以TA们的心理压力很大,性格容易变得mingan、duoyi、pian执。
自从ss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在被yy、jl、qp反复折磨着,以至于我不得不通过学习心理学有关内容以寻求自我救赎。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11
level 13
首先引入一个概念:两种意识加工模式和三类自我。
现象学及最近的认知科学提出,存在两种主要的意识加工模式:自然态度和现象学态度。
自然态度(默认的意识加工方式)是指事件和体验被视为认知操作的对象。在这种模式下,经由感官进入意识的事物被主观地感知为图像、感觉等,同时被认知操作(通常是习惯性行为,如对其进行评估、反刍思维等)过滤,所有这些都旨在向我们揭示我们的体验的内容,尤其是揭示它对我而言代表(或可能代表)什么。这种加工方式有多种表现形式。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是迅速推定某个现象的真相——在未经仔细观察的情况下,话语心智就做出认知承诺说“我知道这是什么”或“我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在这种模式中,现实是以心理表征的形式出现的,这与所谓的二阶加工和命题加工相似。也就是说,我们将其概念化成什么,我们的体验就是什么。
现象学观点认为,自然态度可以被认为是意识加工的默认方式。当代认知科学和社会认知科学为这一现象学主张提供了支持——在认知和情绪反应出现之前,进入到意识中的内容只会在其中停留很短的时间,甚至根本不会停留。这些快速的感知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它们通常具有评估性,即将对象初步评估为“好”“坏”或“中性”,通常以自我为参照,一般带有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基调;第二,它们通常受到过去的经验的影响或者与记忆中的其他相似物相关联;第三,感知经验很容易被同化为(或者通过对对象的进一步认知操作后)现有认知图式。
这种意识加工方式的心理学结果是,个体遇到的所有事物通常都被自动地强加概念、标签、想法和判断。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只是被动地对外部世界进行加工,因为认知图式、信念和观点也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以及我们对所关注事物的认知加工。这种加工方式确实具有适应性,其益处包括建立和维持与自我相关的事件和经验的秩序、促进目标的达成。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无法按照实际情况公正地体验现实,而是通过认知过滤器进行体验,认知过滤器通常是习惯性的、条件性的。这些过滤器提供的是对现实的肤浅的、不完整的或失真的视图,而且会添加特定的情感色彩。例如,乐观的看法或偏见可能会带来希望或兴奋;悲观的观点可能会导致沮丧、恐惧或悲伤。
意识加工的第二种模式为现象学态度。在这种模式中,我们的注意力只在现实出现时转向它,也就是说现实是以现象流或表象流的形式出现的。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我们对现实的典型的认知操作,而是指我们“退一步”,以便在体验出现时接受它。这样,所有的一切——感觉、图像和想法——都会保留下来,但会以不同的方式(即严格按照它们原本的样子)被感知。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12
level 13
我懂了,这个平台不适合发这种几w字的东西,也不知道是哪个词引发的,直接整个就没了。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13
level 11
确实,贴吧的g。 点特别莫名其妙[阴险]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14
level 11
说的不错
2022年08月07日 04点08分 15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