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学长学姐说专业# 学院介绍帖
成都中医药大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1
level 14
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附属生殖妇幼医院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附属生殖妇幼医院前身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四川生殖卫生医院,2018年4月正式更名,是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以中西医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为特色优势的医疗机构,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
2006年经卫生部批准成为四川省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SCI)”试管婴儿技术最早的单位之一。现有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妇科学(生殖医学方向)1个、校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男科学)1个。
全院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教授为代表的临床医学、预防保健和中西医结合专家。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中国“妇产科好医生-林巧稚杯”奖1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荣获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2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一等奖各1项,具备较强的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实力。
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5项,到位科研经费500余万;发表论文146篇,其中SCI源刊论文10篇;发明专利授权6项。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7部,其中主编、副主编各2部,编委5部。
医院以辅助生殖技术为特色,开设有生殖医学中心(丈夫精液人工受精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妇科、外科、内科、中医科、中医儿科、中西医结合科、皮肤科、口腔科、中医耳鼻喉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和医学检验科、药剂科等。
学院网址:https://www.cdutcm.edu.cn/yxysmkxxy
咨询电话:028-61800260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3
level 14
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创建于1959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最早成立的药学院(系)、全国第一个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三次(1988、2002、2007年)荣获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殊荣的单位,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先进党组织、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是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2年,“中药学”学科再次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中药学学科发展特色和西南特色中药资源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独创“系统中药学”学科思想,形成“医药结合,系统中药,明理致用,实践创新”的学科发展理念,践行“产-教-学-研”融合,探索实践符合中医药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学科内有高级职称者96人,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9人,硕士生导师74人。学院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中药品质教学团队1个,拥有全国首届百名高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首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岐黄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拥有中药学基地班(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中药基础基地)、中药学、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药物制剂6个本科专业,其中中药学基地班、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制药工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250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一直以来,学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普遍好评,连续多年获得“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
学院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财政部基础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实验室5个。
学院近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部省级奖励5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5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1100余篇,高被引论文30余篇,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ESI 1%。
在“双一流”建设的驱动下,将中医药发展与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全面实施人才、特色、科技发展战略,构建科研教学型学院,扎根中国大地,为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学院网址:https://cdutcm.edu.cn/yxy
咨询电话:028-61800231、61800237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4
level 14
医学技术学院简介
医学技术学院是一所为全国医药卫生、生物等领域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学院,现开设了医学检验技术、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三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办于1943年,是全国最早开办本专业的院校之一,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专业和特色专业,办学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和好评,迄今已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各级检验人才近万名,他们中大多数已成为当地医疗卫生单位的学术带头人,同时部分优秀校友创办了国内IVD、疫苗等龙头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充分发挥了在医学检验领域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学院目前研究生、本科学生总数达1200余人。现有教职工6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8人,教学名师2人,天府万人领军人才1人,科技菁英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共5人;有一批锐意进取、充满朝气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具有硕、博士学位者比例达70%。学院现有6个基础及专业教研室,1个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承担医学检验技术、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专业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教学,拥有专业技术训练必备的实验教学设施和设备,教学资产达千万余元。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50多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四川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四川省优秀电教成果奖1项,成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多人担任全国检验学会委员和《检验医学教育》等杂志编委,主编、参编卫生部、教育部等本科、专升本规划教材、协编教材40余部。
学院坚持开拓创新,注重专业发展,全面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把获取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有机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两方面的训练,与省内外实力雄厚的医院、企业、研究所等100余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通过专业实习实现了与岗位的无缝衔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已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学院将“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中心任务,为把学院办成特色明显、实力强劲、在四川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检验和生物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而不懈努力!
学院网址:https://cdutcm.edu.cn/yxjsxy
咨询电话:028-61801919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6
level 14
基础医学院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成立于1987年,现有16个教研室和科研创新、实验教学、名家学术传承3个中心,涵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和基础医学三个学科群。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各6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7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
学院现有正高级职称25人,副高级职称46人,先后有首届国医大师1名、首届全国名中医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10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名,四川省名中医18名,四川省教学名师2名,四川省中医药学术技术带头人12名,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名,研究生导师6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4人),业已形成一支水平过硬,年龄梯队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拥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国际慕课平台。学院现为全国多个一级学会专委会会长、副会长单位,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仲景学说、温病与感染病、医学文献、学术流派传承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四川省微生态学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院注重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目前,学院共承担教改项目90余项,主编、副主编全国规划教材36部。获国家级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单项奖2项。科研方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0余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学会奖等多项;专利授权20余项。
学院传承发展中医药,注重传统中医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学科和师资优势,开设有中医学(5
+3
一体化)中医传统加强型特色人才班。学院开创了全国中医心理学科,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融合中医辨证思维和现代医学、具有医学健康心理咨询和健康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
学院网址:https://www.cdutcm.edu.cn/jcyxy
咨询电话:028-61800219.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7
level 14
公共卫生学院简介
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于2007年,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以预防医学学科为主体,以卫生检验、食品科学、营养学为支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学院,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培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学术性研究生的中医类院校。
学院立足四川,面向全国,以培养合格的公共卫生、卫生检验、营养学和食品质量与风险控制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在全国24个省市范围招收预防医学、卫生检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四个本科专业,前三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2019获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并开始招收各二级学科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学、食品科学、营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与卫生法学等7个专业教研室和教学科研实验中心。教学科研实验中心建筑面积6000m2,2021年获批四川省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各类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具有开展教学和科研实验所需实验条件。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历者占90%以上,平均年龄38岁。“十三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参与编写多部国家/行业规划教材,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百余篇。
学院全体师生秉承“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坚持“严谨、务实、求源、创新”的学院精神,在“十四五”期间,学院将以服务师生为导向,抢抓机遇,不断推动公共卫生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全面促进专业和学科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满足国家大健康事业需求的健康卫士。
学院网址:https://www.cdutcm.edu.cn/ggwsxy
咨询电话:028-81027030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9
level 14
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09年7月。学院一直承担着全校本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研究工作。于2007年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开始招生。201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7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被评为高原培育学科,2018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评估,目前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高校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医学文化建设”三个研究方向。现有硕士导师7名,校外学科带头人1名,校内学科带头人1名,还聘有一批国家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导师团队。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10
level 14
眼科学院简介
眼科学院成立于2015年,依托全国唯一中医五官科学国家重点学科,整合全校眼科医疗、教学、科研等相关资源而建。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眼科学科由我国著名中医眼科专家陈达夫教授创建于1956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之初,为全国四所首批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唯一一所建立中医眼科学科的高校。1975年主办首届全国中医院校眼科师资班,1978年招收首届中医眼科硕士研究生,1979年成立中医眼科学教研室,1988年在全国率先开办中医五官本科专业,1990年成为全国高等院校第一个中医眼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成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13年中医眼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首届博士后进站,2015年建立眼科学院,同时开办眼视光学本科专业,2017年在全国率先开办八年制中医学专业“陈达夫班”。目前,学院拥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设有中医眼科学教研室、眼科学教研室、眼视光学教研室、眼科实验教研中心等教学机构。迄今已培养中医五官专业本科生600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50余人;现有眼视光学专业本科生224人,(5+3一体化)中医学“陈达夫班”学生36人,中医眼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眼科学硕、博士研究生234人。
一、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现有国医大师1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导11人(兼职4人),硕导45人(兼职32人);名誉教授4人、客座教授15人、兼职教授4人。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八届中医药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及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眼科终生成就奖和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第二批优秀临床中医人才,四川省首届“万人计划--天府杰出科学家”,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四川省名中医等顶尖师资,拥有2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
二、教学全国引领
1986年以来,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院校“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主编第一本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眼科临床研究》,构建起现代中医眼科学教材理论架构及编写体例。主编国家级专业著作《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分卷和《实用中医五官辞典》,作为副主编、编委编写《中华大辞典·医学分典》、《中医大辞典》、《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等著作。此外,学院主办国家A类期刊《中医眼耳喉鼻杂志》。中医眼科学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四川省一流线下本科课程。
三、科研行业引领
学院在中医眼科行业内唯一同时拥有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中医眼病重点研究室等科研平台,并创建全国首家省级视力保护科普基地——四川省视力保护科普基地。2017年获批成为四川省眼与视觉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历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仪器专项、“863”计划、“九五”及“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支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20余项,研究经费近2亿元,获得包括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在内的部省、厅局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及临床研究批件4项,科技成果转化约6千万元,团队研发的创新中药芪明颗粒、丹红化瘀口服液双双进入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
三、临床实践基地实力雄厚
学院拥有全国一流的中西医眼科临床平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医院按照国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标准建设,为集医、教、研三位于一体的研究型大型专科医院。医院科室设置齐全,包括国医大师工作室、中医眼科中心、治未病中心、屈光眼肌科、屈光手术科、白内障科、眼底病科等;配备世界最先进的眼科专业设备,包括蔡司全飞秒Visu Max 激光系统、爱尔康Constellation玻切超乳一体机等;齐聚国内外中西医顶级专家、学者担任医院各专业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与此同时,包括四川省中医医院、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一、二、三、五医院、绵阳市中医院、达州市中医院等省内外多所三级甲等医院,以及部分眼科专科医院均为我院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此外,学院成立以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社会,先后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对口扶贫、精准复明”、眼健康工程推进等方面成果斐然,形成独有的眼健康产教融合“银海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学院网址:https://ykxy.ineyehospital.com/
咨询电话:028—68398866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11
level 14
民族医药学院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是全国高等中医药大学中第一个民族医药学院。目前,学院拥有藏医学和藏药学两个本科专业、民族医学博士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重点学科和四川省民族医学重点学科。藏医学本科专业于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藏药学本科专业于2010年确定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一支藏、羌、汉等多民族结合的从事民族医药科研、教学的教师队伍,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所占比例超过80%,目前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教育研究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藏医)等高水平专家队伍。学院人才培养取得了突出成绩,形成了全国第一个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一体化多层次民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已为省内外培养了数百名藏医药卫生专门人才,2010年培养的我国第一位民族医学博士后包纳日斯(蒙古族)出站。
自2007年以来,学院承担了国家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项,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奖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公开发表科技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文章30余篇。先后参与研发了8个民族药新药,并与许多国内知名中藏药企业建立了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的紧密联系。
藏医学专业就业单位主要为各级藏医院,民族医药生产与经营企业,各级民族医药科研、教学单位,保健、康复机构等;藏药学专业就业单位主要为医药生产与经营企业,医药科研、教学单位,各级医疗、保健、康复机构等。
学院网址:http://mzyyxy.cdutcm.edu.cn/
咨询电话:028-61801093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12
level 14
管理学院/健康四川研究院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最早建立的管理学院之一。2000年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2003年获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学校成立“成都中医药大学健康四川研究院”,与管理学院实行“院院合一”管理模式,2021年获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同年获批成立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聘请6位国内知名学者为学院首席专家,9位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管理者、医疗机构负责人、企业家等担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各类项目等160余项。
学院秉承“管法古今,理树大才”院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力推进“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让学生得到发展机会、让学生增强发展动力”的“三让”素质教育理念,着力培养“懂医药、通人文、精管理”的卓越医药卫生管理人才。学院现有公共事业管理(含医院管理方向和医疗保障方向,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市场营销(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等三个本科专业,已成为卫生健康管理、医疗保障、医药营销与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院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6000余名专业人才,广泛分布于各级各类医院、大型医药企业、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
学院网址:https://cdutcm.edu.cn/glxy
咨询电话:028-61800275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13
level 14
外语学院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较早成立的外语学院。
学院拥有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同声传译实验室、笔译实验室和多个现代化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与校图书馆共建外文文献中心,外语书刊文献和音像资料丰富。同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四川省中医药翻译研究中心、成都市中医药翻译专委会和多个海内外语言及翻译实训实习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近7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近20人,硕士生导师4人,“十佳”教学新秀5人,杏林学者2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标杆教研室2个,硕博士学历占比80%以上,另有多名来自英、美、日等国的外籍教师。教师多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汉办和海外机构资助,赴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捷克等国工作、访问、学习和进修。近几年,全院师生承担国家社科、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种级别科研教改课题100多项,全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及教材5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学院教师获得“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四川赛区特等奖,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全国大赛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优胜奖,四川省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大赛特等奖等多项奖项。
学院今年有英语、汉语国际教育2个本科专业招生,在校本科生近700人。学院秉承“合璧中西,贯通古今, 语通世界”的院训,本着“拓国际视野,扬中医文化,育复合人才”的教育理念,培养“懂中医、通人文、精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医学、中医药翻译、对外汉语教学、外事、旅游、商务、会议翻译和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等工作。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近几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连续多年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长期承担中医药国际科技会议的翻译工作、中医药临床及文献的翻译工作,师生相承,人才培养取得可喜成绩。学生先后荣获第七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四川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二等奖、全国CCTV英语演讲大赛四川赛区二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四川赛区二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四川赛区二等奖、“通译杯”同声传译比赛四川赛区二等奖、“通译杯”四川省翻译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二等奖、第十五届“21世纪·华澳杯”全国大学生中澳友好英语大赛二等奖、第十六届“21世纪·华澳杯”全国大学生中澳友好英语大赛二等奖、四川省“联盟杯”高校英语写作大赛决赛本科组二等奖等奖项。在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统考(TEM4,TEM8)、日语专业四、八级统考(NSS4,NSS8)和日语专业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统考(N1,N2)中,通过率超全国同类大学专业平均水平。
学院网址:https://wyxy.cdutcm.edu.cn/
咨询电话:028-61800264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14
level 14
养生康复学院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创建于2015年10月,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最早成立的养生康复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中医养生、康复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为主要目的,为适应我国中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和“健康中国2030发展战略”的人才需求而建立的创新型学院。
学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养生产业化重点研究室、四川省高校养生健康重点研究室等国家和省级研究机构。学院现有《康复治疗学》、《中医养生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学》4个本科专业。《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中医养生学》为硕士学位授位点,《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为博士学位授位点。形成了围绕新时期国家健康战略转变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40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共8人。《康复治疗学》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综合改革为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康复疗法学》为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四川省精品课程,康复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医养生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四川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00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60余名。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3%以上,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已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国家专利和国家各级科技成果奖励近20项;出版各类教材19本、论著8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被SCI、EI等收录论文近80篇。
学院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先后为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康养产业、健康旅游、中医药养生文化推广等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瑞士、比利时、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在康复医学、健康养生、养老、健康管理等学科领域,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各种专业技能和知识竞赛,获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等各种奖项10余项、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赛银奖1项(团中央,国家卫健委等共同主办)。
学院网址:https://cdutcm.edu.cn/yskfxy
咨询电话:028-61800056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15
level 14
智能医学学院简介
智能医学学院是对标“世界一流大学”要求组建的新兴交叉学科学院,联合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Cisco、Dell集团、华为集团、创业惠康和奇安信集团等校内外医药数字化优势资源,以“一流学科研究、卓越工程师培养、促进行业发展”为建设思路,以大数据、云平台、移动互联、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传承中医药瑰宝,对接医疗健康事业信息发展人才需要。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有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承担4个教育部产教融合“新工科”项目,分别为:与360企业安全集团合作“中医大数据安全与工程人才培养”、与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基于中医AI的可穿戴健康设备研训平台建设”;与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医院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践教学平台”及“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桌面云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学院坚持用最前沿的中医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研技术引领学生成长,用国际工程CDIO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历届毕业生供不应求,用人需求与毕业人数比为6:1,一次性就业率97%以上。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及技术开发团队近80人,拥有“智能医学、计算机基础及软件、数据库、网络、硬件、产品开发及项目管理、数学与物理”7个教研室。2018年获批建设四川省首个省级中医药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华为和奇安信集团合作共建全国第一个中医药智能化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5G临床示教实验室”建设。已建的“国际中医药数字化工程中心”占地1600平方米,拥有满足学生CDIO小组研发的“产品工业设计、医学集成电路、医学生物传感、中医药物联网实验、智能医疗软件、临床数据验证、证候与生物信息、医学信息安全、中医装备标准检验、概念验证及中试、医学机器人、智能家居健康”等12个专业实验室。
学院“中医药信息学”硕士学位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2010年建成全国第一个中医特色“数字医药研究所”,智能辨证论治和中药溯源研究全国领先。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便携设备健康服务云平台构建及示范应用研究”、“基于GIS和数据挖掘的西南少数民族医药文献信息处理研究”等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其他各级各类课题19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1项、软件著作权50余项;学科骨干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篇。
2018年学校与程京院士合作成立国家中医智能装备研究院;2019年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展“互联网+中医药”扶贫专项;2015年“中医辨证论治平台”获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基于大数据的循证针灸临床决策支持平台构建与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中医辨证论治大数据平台的构建”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8年“中药溯源服务系统开发及应用”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20年“智能名中医在线云健康服务平台”获第四届智慧医疗创新大赛四川赛区一等奖和全国赛最具领导力奖、全国智慧战疫奖。
2017年与加拿大中医药学院联合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2020年学院成为国家批准首批招收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点;2020年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全国医学院校首家医学智能ICT学院;2021年启动与英国基尔大学联合人才培养。
学院网络中心、研究所和工程中心是学生课程实验、实践的重要基地,特色课程“互联网+中医药CDIO实践课程”获四川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和一流本科课程。近三年,学生参加各级竞赛取得优异成绩,380余人次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60余项,获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和省赛金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赛金奖、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国赛一等奖和省赛特等奖、“蓝桥杯大赛”国赛二等奖和省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一等奖和省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省赛一等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四川省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
学院网址:https://cdutcm.edu.cn/yxxxgcxy
咨询电话:028-61715151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16
level 14
体育健康学院简介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建校伊始成立体育教研室。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校体育工作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磨练成长。共同经历了开创阶段、探索阶段和改革深化阶段。体育教研室先后隶属于教务处、基础医学院和社会科学与公共课教学部管理,2006年成立为学校的二级单位——体育部,2007年在体育部基础上更名为体育学院,2022年更名为体育健康学院。经过几代体育工作者的团结奋进和不懈努力,我校体育工作迈上了崭新的台阶。现有学院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科、学生科、体育场馆管理中心、竞赛训练办公室等行政管理机构和教学辅助机构,学院下设专业理论教研室、大球教研室、小球教研室、传统运动养生(健身气功)教研室、武术教研室、操类教研室、艺术与休闲运动教研室、传统运动养生校级重点实验室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综合体育馆1座、400米田径场(内含足球场)1个、标准足球场1个、游泳池2个、武术馆1个、羽毛球馆1个、乒乓球房1个(15张乒乓球桌)、体育舞蹈房1个、健美操房1个、健身气功房1个、网球场11个、篮球场21个、排球场8个、室外乒乓球桌17张。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7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29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33人、博士研究生学历7人(含在读)。学院以体育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建设,以体育基本理论和中医药文化为基础,突出体医融合办学特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体育教育、体育保健、休闲体育、运动康复等领域培养从事相关工作的本科层次专门人才。2004年开设体育教育(保健体育方向)本科专业,2007—2013年先后设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专科、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康复本科专业。目前已初步形成现代体育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国招收体育教育(保健体育方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运动康复三个专业的本科学生,现有体育类专业在校学生1112人。
学院秉承“以体立院、以体育人、体医融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努力承载“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弘扬体育文化”的光荣使命。学院积极弘扬中华传统保健精髓及传统运动养生文化,以现代科学教育方法,展示传统保健体育特色,为培养出优秀高素质的新型应用型体育人才而努力。
学院网址:https://tyxy.cdutcm.edu.cn/
咨询电话:028-61800255
2022年06月15日 12点06分 17
level 1
退伍军人高职扩招大专文凭,能升贵学校吗?
2022年12月15日 03点12分 18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