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4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 精美的竹席。 2.罗裳:罗制的裙子。裳:裙,古代男女都可穿。 3.兰舟:用木兰树造的华美的小船。宋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4.锦书:书信的美称。 5.雁字:"雁在空中飞行时常排成"一"或"人"字形,故称。 6.西楼:思念者的居所。唐李益《写情》:"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月明下西楼。" 〔导读〕 此词为易安怀人之作。上阙写别后形单影只,翘首盼望,下阙写相思之情无计消除,郁结于胸。抒如此缠绵悱恻之情自非男性词人可企及。缪钺《诗词散论·论李易安词》以李清照为纯粹之词人,曰:"词本以妍媚生姿,贵阴柔之美,李易安为女子,尤得天性之近。"李清照为女子,且为一往情深之女子,此等词作,便愈发浓情化不开了。 此词开篇即不凡,"红藕香残玉簟秋"一语既点明时节,又迅速渲染了一种萧瑟冷清的气氛:那些曾袅袅娜娜开了一夏的荷花现在已经零零落落了,坐在精美的竹席上,凉意渐侵冰肌,方知秋至,不由人生出几许怅惘。清·陈廷焯曰:"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又陈廷焯《云韶集》引梁绍壬语:"只起七字便是他人所不能,结更凄绝。"结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脱出,但一上一下,更把一种无形的情思愁绪具象化了,准确而简练地传达出内心情绪复杂微妙的变化。 此词意境优美,有一种"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一样淡淡的凄怆的美,词中景物无不让人情牵意惹,"红藕香残",叹芳华易逝;"雁字",倍添相思;"月满"更见因山川阻隔不能相见的缺憾;"花自飘零水自"有"流水落花春去也"之意,似漫不经心,又似一声轻盈而舒缓的叹息,流水落花就象词人那纷涌而至的情思一样纷乱而又绵延不绝。 明·李延机谓:"此词颇尽离别之情,语意飘逸,令人醒目。"(《草堂诗余评林》) 声声慢 作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凄凄惨惨戚戚:凄凉,悲伤,忧愁。 2.乍暖还寒:天气初返暖,又归于寒冷,指天气变化无常。 3.将息:调养,休息,唐宋方言。唐王建《留别张广文》:"千万求方好将息,杏花寒食约同行。" 4.盏:酒杯。 5.次第:情形,光景。 〔导读〕 此词当作于赵明诚逝世后,通篇萧瑟冷清凄苦之调,沉哀如骨,有泪彻泉,令人不胜唏嘘! 山河破碎,家破人亡,在乱世中漂浮如雨打萍的李清照简直无以慰藉,触处心伤。酒吗?这可以使人忘忧的杯中物,如今也失去了效力,晚来风急时,那噬骨的凄苦是酒也无能为力的啊。雁吗?曾经多少次倚楼翘盼,那天边的雁,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现在它们却再也不会带给她希望和惊喜,倍添伤感罢了。黄花吗?那曾和她一同消瘦的黄花,如今也和她一同憔悴了,惨败不堪了,谁还会有兴致赏玩呢?她简直度日如年。梧桐滴雨的声音又从听觉上强化了一种悲剧色彩,那是对心灵的敲击,哀婉悲凄愈发浓重,至此气氛渲染已到无可复加的程度了,结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真有千钧之力,以上层层的铺垫一下子得着了坚实的着落似的,变得厚重起来。李清照的词构思新巧别致,往往有出人意表之处。
2006年01月13日 11点01分
1
level 4
作者: 222.160.239.* 2005-2-7 22:53 回复此发言 -------------------------------------------------------------------------------- 2 李清照~~~~~~~~~~~~十一首精品!!!!!!!! 此词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又是一绝。"寻寻觅觅",词人在寻觅什么呢?失落的太多,又何从寻觅?如今只得茕独凄惶,一切都冷冷清清,曾经有过的欢欣、自得、缠绵、豪情都已不复存在了,是多么凄凉悲惨,令人肠痛心碎啊。首句音调的谐美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宋·张端义《贵耳集》曰:"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且《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下十四叠句,则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 词中造语奇隽,又能以浅俗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共,音调谐美,是《漱玉词》中之佼佼者。 念奴娇 作者: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释: 1.萧条:寂寞冷落。 2.险韵诗:用含字数最少的韵部压韵作诗,或限用极不易压韵的怪僻字作韵脚的诗。 3.扶头酒:或因饮酒过量,或因酒性较烈,则头部晕眩,需扶之。 4.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引《世说新语》成语。《世说新语·赏誉》:时(王)恭尝行散至京口谢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王忱)故自濯濯。"初引,枝叶才生长。 〔导读〕 此词盖为南渡前所作,曲折写尽闺中闲愁滋味。萧条庭院,斜风细雨,一种落寞寂寥的气氛开始弥漫起来,"重门须闭"更使这种落寞寂寥郁而不散。宠柳娇花虽然妩媚动人,阴雨连绵的天气却使人气恼。以景语开篇,景中含情。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曰:"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句,亦甚奇俊,前此未有能道之者。"斜风细雨后,深闺寂寞人,诗成酒醒之时,愈发无以自解,正是愁绪满怀无释处。上阙不着"离""愁"二字,却暗含离愁。 下阙新梦不成,慵倚栏杆,百无聊赖之际,盎然的春意还是使女词人眼前一亮:"清露晨流,新桐初",梧桐树长出了娇嫩的叶子,清晨的露珠晶莹剔透,多么让人欣喜!此语甚为人称赏,明·杨慎《词品》曰:"李易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乃全用《世说》语。女流有此,在男子亦秦、周之流也。"写春意是为了稀释闲愁,但"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轻轻一问又回到了开篇的恼人天气,表面宕开实际回旋,更妙。造语巧致也是此词的特点。 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者: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1.香冷金猊:香冷,香料已经燃尽。金猊,用黄铜铸成的狮子形香炉。全句意思是香料在黄铜铸成的狮子形香炉里已燃尽,也不去续添。 2.被翻红浪:红锦被成波浪状堆放在床上,无心折叠。 3.宝奁:精美的化妆盒。 4.阳关:《阳关曲》,送别时唱的歌曲,由王维的《渭城曲》翻入乐曲。 5.武陵人:代指离家远行的人。武陵,湖南常德。晋代陶潜《桃花源记》曾记一武陵人缘溪捕鱼,忽逢桃花林,发现世外桃源的故事。后人遂以其桃花流水,牵合《幽明录》所记载的刘晨肇入天台山采药,偶逢二女的故事。
2006年01月13日 11点01分
2
level 4
武陵春 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1.双溪: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汇于金华城南,故称。 2.拟:准备,打算。 3.舴艋舟:蚱蜢形的小舟。唐张志和《渔父》词:"蚱蜢为舟力几多,江头雪雨半相和。" 〔导读〕 此词据黄盛璋云:"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作于绍兴五年(1135)三月(《李清照事迹考辨》),由于金兵进犯,她避乱金华,时年五十二岁。李清照晚景甚为凄凉,此词愁肠百结,郁而不散,直有哀莫大于心死之叹。 开篇即满眼衰残颓败,狂风大作之后百花凋零,早就无心梳洗了,一任它首如飞蓬,而今物是人非,竟至哽咽无语,似乎一都归于虚幻。但李清照是太执着于世间的情感纠葛了,男女情爱,家国之爱,都让她那样热烈而真挚地投入自己的生命,她在其中真真切切地体味着甜蜜、哀怨、忧伤、痛苦和悲愤,她的嬴弱之躯承受了那个封建衰颓的社会无情地加在她身上的种种打击和讥谤,这一切令她心力交瘁,发出了那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痛苦而徒劳的挣扎之后,她的心中仍顽强萌动着一丝春意: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曾经有着那样旺盛的生命力,溪亭暮游的经历大概还历历在目吧,但很快连这最后的一丝光亮也黯然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写愁总是绝妙,且少有相类,这愁是凝结的,又是流动的;是漫天飞舞的,又是触手可及的;是欲说还休的,又是一泻千里的,新意百出,不由人叹服其艺术手法之高超。与以船载愁同出一机杼的有宋·郑文宝《柳枝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苏轼《虞美人》:"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陈与义《虞美人》: "明朝有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后来诗人们又把愁从船上搬到马背上,又由马背搬到车上。 渔家傲 作者: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1.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2.谩:空,徒。 3.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4. 蓬舟:像蓬藳被风吹转的船。三山:古代传说中在渤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导读〕 此当为李清照南渡后之作。此词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气势磅礴,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相类,在女词人词作中别具一格。然而其出自大多时候因相思而愁肠百结、郁郁寡欢的李清照之笔也是不足为奇的。南渡前,李清照的愁苦怨抑,噬骨相思是属于赵明诚的,她在赵明诚身上寻找着自身的着落点,还并没有感受到生存的威胁。南渡后,当她失落了理想的支点,一切就像"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开始反思自身,反思严酷的生存环境,她要为行走在黑暗中的自己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了,然而现实总是让人悲哀,理想的境界,只有在虚无飘渺的梦里去寻了,梦暂时抚慰了女词人疲惫不堪的心灵,就像承受不了周围环境重荷的人要为自己设想一个美妙的桃花源一样,李清照寻梦于天国。 此词上阙写拂晓时海天溟蒙的壮阔景象及梦回天上,天帝殷勤询问;下阙是女词人的回答,希望能够摆脱困境。在对自身的否定中透露出内心的悲凉和无助。年轻时的李清照,曾经是那样的傲视群雄,两相比照,感慨系之。 此词风格豪放,清·黄蓼园《蓼园词选》曰:"此似不经意之作,却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清·梁启超《艺衡馆词选》曰:"此绝似苏辛,不类《漱玉集》中语。"
2006年01月13日 11点01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