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2
1、春耕 春耕一般都在“惊蛰”与“春分”交节时开始,因为一进入惊蛰节,雷电开始,虫类复苏,冻地开化。春分节第一天,也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时刻,正是春耕的最好时期。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1
level 2
2、春播 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当三月间“谷雨”节一到,农民就开始播种春庄稼了。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2
level 2
3、清明节 清明节,是人们对已故直系亲属的传统祭日,这一天家家户户上坟烧纸,以示怀念。清明节来得早与晚,对植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俗话说“二月里清明花开败,三月清明花不开”。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3
level 2
4、农作物中期管理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进行田旱浇水,抓青施肥,地荒锄草等管理工作。当时人们靠天下雨思想相当严重。自1958年国家号召大搞兴修水利,人们这种靠天吃饭的思想才逐渐得到扭转。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4
level 2
5、赶庙会 当时农村庙会对农民来说,它是生产、生活等物资交流的主要场所,也是农民的物资交流、文化娱乐、走亲访友等多内容的大集会。当时庙会的喜兴热闹程度,尤其是主办村不亚于过年节。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5
level 2
6、过端午节 “端午节”俗称“五月节”,端午节的来历,其说不一,以纪念屈原(爱国诗人)的传说居多。据史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后演变成端午用竹叶包粽子和划龙舟竞渡的习俗,以示拯救屈原之意”。在我国北方,当至此日,以芦苇叶,江米或黄米,大枣等包粽子,以示过端午节。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6
level 2
7、过麦秋 当时,由于人们科学种田意识淡薄,种子老化,肥料单一,靠天下雨,背儿宽株稀,加之农具落后,播种不及时等原因,产量很低,在正常年景,最高亩产也不过200斤左右,有时亩产只有几十斤。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7
level 2
8、家庭生活(一) 在40年代,单从农民住房来说,就能知道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住土坯房的户,生活贫困;住砖、坯结构建成的三合院者,为生活自足者;住砖瓦建成的四合院者为富户,再讲究一些的四合院加上磨砖对缝的高大门楼,为大富户。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8
level 2
9、家庭生活(二) 室内生活用品破旧,陈设不配套者为贫户;室内生活用品比较整洁,一般家具配套者为中等户;室内生活用品质量好且整洁,家具讲究配套,形状高雅贵重为富户和大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9
level 2
10、家庭生活(三) 此画面,是一家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户,全家人在晚饭前后的各自表现。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10
level 2
11、文娱生活 农民的文娱生活,虽档次较低,但可称得上丰富多彩。如过年过节能够见到的文体兼备的狮子会、少林会、高脚会、秧歌会、小车会、旱船会,还有剧团,音乐会等等。此幅画面上,只是象征性的绘了些说书、剪纸、踢毽子、弹球,练武等很少的几种。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11
level 2
12、童戏图(一) (1)学数手指(2)推学步车(3)拉大锯(4)翻跟头(5)抽汉奸(6)玩风车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12
level 2
13、童戏图(二) (1)老鹰捉小鸡(2)骑大马(3)抓子儿(4)摔跤(5)绣花(6)洗澡(游泳)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13
level 2
14、医疗卫生 当时农村缺医少药,人们看病非常难,1958年以后,村里才有了赤脚医生。一些迷信思想严重的人,仍迷信巫婆那套骗人术,带着供品布施找到巫婆家里看病。巫婆在佛龛前装神弄鬼一阵子,包两包香灰当药,让病人拿回家喝下去了事。当时农村的卫生条件也很差,全村只有两三眼吃水井,人们担着水桶直接将桶投入井里打水。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14
level 2
15、办丧事(一) 在实行土葬的时期,人死了要进行报丧、小殓、大殓、守灵、吊唁、出殡、埋葬等过程。报丧就是将死者的消息告诉给亲友;小殓就是给死者穿上衣服;大殓就是将死者的尸体放入棺内;守灵就是死者的儿女们白天黑夜守护在死者的灵柩旁。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15
level 2
16、办丧事(二) 在死者被发丧的那天,举行吊唁,当天上午,亲朋们前来给死者烧纸,以示哀悼,吊唁者,近亲摆供桌,一般者送帐子,凡是吊唁者都要出“份子”钱,到了中午,吊唁的人们和抬重的人们吃罢饭,出殡就开始了。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16
level 2
18、农村中的小手工业者 当农作物的中期管理过后,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也正是农间期,所以小炉匠,铁匠等小手工业者,在农村走街串巷的进行生意,有的农民拿出被损坏了的锅,碗,盆,勺等生活用品进行修补,有的准备收秋工具。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18
level 2
19、过大秋 “处暑”时节,大田作物开始成熟,俗语说:“杀高梁割谷”。当时由于收秋工具落后,收获庄稼时,一般都用镰割,镐刨,人拉,肩挑。从产量上看,高梁亩产只有100多斤,玉米亩产100多斤上下,谷子亩产100斤左右,碾成小米时,约为五六十斤,棉花亩产籽棉100斤左右,折成皮棉只有三四十斤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19
level 2
20、赶集 “赶集”,农村集市是农民调济生活互通有无的主要场所。当时的集市分大集和小集,大集日期是逢五遇十(农历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小集是逢三遇七(初三、十三、二十三、初七、十七、二十七),大集持续时间较长,从早晨到中午,小集从早晨到上午10点钟左右,当时赶集的女性少见,这可能是与传统习俗有关。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20
level 2
21、过中秋节 “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原意庆丰收,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八月节这天的中午饭,家家户户吃好的,俗称团圆饭。解放前,由于农民生活贫苦,平日舍不得吃肉,有的农户也买不起肉吃,单等八月十五这天,无论如何也得称几斤肉吃,八月十五晚上,家家进行拜月仪式,说这天的月亮最圆,像征着全家团圆平平安安。民间过八月节的习俗,至今依然盛行。
2006年01月10日 00点01分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