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府学新移石经记”石碑背后的故事
中华古都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小尺 楼主
2021年12月26日 10点12分 1
level 11
小尺 楼主
近些年,每当临近中国高考季,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囊括中国古代儒家12部经典的《开成石经》便会屡屡成为各种媒体报导的焦点。虽然大家明知古代的科举和今天的高考有所不同,但并不妨碍今人追捧《开成石经》这一“古代高考课本”的热度。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这部由114石组成的大体量、大部头的石质图书,如果当年没有一位小人物的努力,其全貌是我们今天无法完整看到的,这个人名叫尹玉羽。
尹玉羽,京兆长安人,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尹玉羽性格仁恕,好静默。虽有文采,却不好为官,自号“自然先生”。当然,要讲清楚尹玉羽与《开成石经》的故事,还必须先从唐末朱温迁都洛阳说起。
公元904年,长安佑国军节度使、京兆尹韩建(854~912),为了便于防守,放弃了原长安城的外郭城和宫城,以唐代三省六部所在的皇城城垣为基础,缩建长安城。《开成石经》所在的长安务本坊国子监,正好处于新城之外。于是,作为当时长安父母官的韩建,开始组织人马将太学和《开成石经》向城内迁徙,可惜两年后韩建就改任青州刺史而离开了长安,搬迁之事遂成为一项“烂尾工程”,未搬的石经被委弃在乡野之间。又过了三年时间,即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山东人刘鄩(856~920)出任永兴军节度使,负责管理原长安地区,这时尹玉羽被刘鄩辟为幕僚,从而与《开成石经》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
这一时期的长安并非太平之地,凤翔的李茂贞对长安虎视眈眈,刘鄩将主要精力放在练兵抚众、拱卫城池上,时刻防备着西部敌人入侵的可能,对于散落在长安城内外的文物古迹根本无暇顾及。当尹玉羽向他提出将已委弃乡野的《开成石经》碑石搬到城内的建议时,刘鄩直截了当地以非军事急务而断然拒绝。于是,机智的尹玉羽给刘鄩做了以下这样一番分析:“如果一旦敌军到了城下,将那些碑石砸碎为小石子充当子弹,那无异于助纣为虐了。”也就是这句话,打动了以防守为大务的刘鄩,于是,其余的《开成石经》碑石被迁至了唐代尚书省之西隅(大致在今西安北大街以西,北广济街以东,钟楼以北,西华门以南一带)。尹玉羽当时的这段说辞,无论是出于何种想法,都在客观上保护了《开成石经》这一重要文化遗产,他的这段事迹也被刊刻在北宋元祐五年(1090)的《京兆府府学新移石经记》上,从而为后人所知。
尹玉羽作为一介书生,身处乱世,以其机智说服长安的主政官,使《开成石经》免遭战乱焚毁的厄运,其功不可没。有赖刘鄩将《开成石经》搬进长安城内,后来又搬迁至西安碑林现址,与唐玄宗的《石台孝经》、颜真卿《颜氏家庙碑》、褚遂良《孟法师碑》、徐浩《不空和尚碑》、柳公权《玄秘塔碑》等书法名碑共同组成西安碑林的首批藏品“天团”,并以此为基础延续了900多年,成为今天西安城中传承时间最久的一处名胜。因此,一个小人物的力量,也足以成就一段大历史。
2021年12月26日 10点12分 2
level 14
看好,别让贼娃子偷了去
2022年01月02日 06点01分 3
[笑眼]
2022年01月02日 16点01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