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5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汉三年,刘邦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羽。项羽的使者来了,刘邦让人准备了特别丰盛的酒筵,端过来刚要进献,一见使者又装作惊愕的样子说道:“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把酒筵重又撤回,拿来粗劣的饭食给项王使者吃。使者回去向项羽报告,“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非常气愤,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项羽答应了他的请求。范增启程走了,还没走到彭城,由于背上毒疮发作而身亡。
2010年04月15日 09点04分
1
level 15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范增和刘邦不可能有私。有学者总结:“在项羽阵营,如果要论谁对刘邦最狠、最欲除之而后快,那就是范增;如果要说谁最不可能与刘邦集团暗通款曲,那就是范增。”
2010年04月15日 09点04分
2
level 15
范增参加革命时就已七十岁了,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计。范增是最早为项梁分析形势,建议:“现在您在江东起事,楚国有那么多将士如众蜂飞起,争着归附您,就是因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一定能重新立楚国后代为王。”项梁认为范增的话有道理,就把从民间寻找到的楚怀王的嫡孙熊心拥立为楚怀王,这是为了顺应楚国民众的愿望。在项梁时代,范增就已经是项梁、项羽叔侄的参谋长,等到项梁死后,他的地位进一步上升,项羽称他为亚父。
2010年04月15日 09点04分
3
level 15
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号称卿子冠军,项羽为鲁公,任次将,范增任末将,去援救赵国,范增在这阶段肯定站在项羽一边,并支持项羽的行动。项羽率兵进入关中,范增坚决主张消灭刘邦。范增劝项羽说:“沛公住在山东的时候,贪图财货,宠爱美女。现在进了关,财物什么都不取,美女也没亲近一个,看这势头他的志气可不小啊。我让人觇望他那边的云气,都呈现为龙虎之状,五色斑斓,这是天子的瑞气呀。希望您赶快进攻,不要错失良机!”
2010年04月15日 09点04分
4
level 15
鸿门宴上,范增好几次给项羽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希望项羽斩杀刘邦。见项羽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坐席上。不然的话,你们这班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啦。”由于阴差阳错,刘邦死里逃生。范增勃然大怒,把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来撞碎了,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2010年04月15日 09点04分
5
level 15
项羽、范增担心沛公据有天下,然而鸿门之会已经和解了,又不乐意违背当初的约定,怕诸侯背叛,于是暗中谋划道:“巴、蜀两郡道路险阻,秦朝流放的人都居住在蜀地。”又说:“巴、蜀也算关中的地盘。”因此就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可见范增不能公开杀死刘邦也想把他活活困死。
2010年04月15日 09点04分
6
level 15
汉三年,项羽多次侵夺汉王的甬道,汉王粮食匮乏,心里恐慌,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盘划归汉王。项羽都打算接受这个条件了,但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把它放走而不征服它,以后一定会后悔的!”促使项王羽进一步包围荥阳。通过这件事也可以证明范增想消灭刘邦的决心。
2010年04月15日 09点04分
7
level 15
陈平用了很多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在众将中扬言钟离味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打算跟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猜疑起来,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项羽已经怀疑上钟离昧等人以后,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打探,结果使者不分是非,又使项羽怀疑范增。范增已经七十几岁,性格又异常暴躁,气愤难忍,悲惨地身死他乡。
2010年04月15日 09点04分
9
level 15
范增死后,钟离昧等不再得到项羽的信任,曹咎、董翳、司马欣都是些饭桶,项氏家族也没有得力之人,当龙且战死,项羽更加孤独,最后周殷、利己、陈婴等也投奔刘邦,项羽在垓下大败,逃到乌江自刎。
2010年04月15日 09点04分
10
level 15
项羽才气过人,就能力而言,项羽确是不弱。勇冠三军自不必提,智谋决断也是不弱。项羽认为是上天要灭他,其实不然,真正打败项羽的是他自己。
2010年04月15日 09点04分
11
level 9
项羽才气过人,就能力而言,项羽确是不弱。勇冠三军自不必提,智谋决断也是不弱。项羽认为是上天要灭他,其实不然,真正打败项羽的是他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这里我一直很奇怪,人定胜天,他又一直很自负,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命运归于天呢?
2010年04月17日 13点04分
13
level 6
过去我们喜欢说人定胜天,现在我们反思后常说要顺其自然,敬畏上天。
2010年04月19日 03点04分
16
level 15
再从范增私自招项庄杀刘邦,而作为项羽堂弟项庄竟然不怕项羽责怪而听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推测范增在项军大营中地位之高,威信之重,权利之大,也可以看得出范增行事独断专横。我们从史记的零星关于范增的资料得出范增个性和项羽一样高傲和倔强,而且脾气大的出奇!在权利这个很敏感的东西下,自然范增和项羽之间必然会有很多不快之处!
回头我们在来看陈平的反间计——先是用重金收买项羽手下,四处造谣!谣言传在项羽耳中必然不是滋味,心中压抑的那根弦被拨动!范增听了当然也不是滋味,自己为项家忠心耿耿,自己的决策又没有得到采用,现在受到这种怀疑!以范增的心高气傲必然不屑解释或像萧何那样运用手段解除怀疑!唯一就是希望项羽相信自己的忠心,后来在项羽中了反间计也怀疑的情况下!范增真正又气愤又难过,赌气离开项羽!
当然造谣只是陈平一个渲染,真正的反间计在后面!项羽的使者见刘邦,刘邦假意好吃好住的招待,等到使者说是项羽派来的,立刻换了脸色,说;还以为是范增派来的呢?又换上差的饭菜,待理不理!使者受了委屈,回来向项羽报告,项羽怀疑范增与汉有私!
关于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有私,我认为是司马迁的误解!
虽然项羽和范增有摩擦,但是会不会怀疑范增和汉有私呢?不会!项羽真的怀疑范增和刘邦有私怎么会让范增告老还乡呢?而是因该把范增留在军中!在对刘邦的前后政策上我们看到项羽并没有因为范增的去留而改变,说明项羽并非怀疑范增为汉说话。在上朔到鸿门宴中,范增正是杀刘邦的坚决拥护者,而在史记中范增后来的几次出谋都是对付刘邦的,怎么会和刘邦有私呢?
联系到项羽和范增的摩擦,我们在来看陈平的反间计(陈平曾经在项羽帐下,受项羽重用,自然察觉项羽和范增的摩擦!)——对范增的使者优待,对项羽的使者恶待!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陈平计策的老辣狠毒,陈平这个计策就是要激化项羽和范增的矛盾,使项羽有个错觉,以为对方阵营只知道有范增而不知有项羽,项羽对此有所察觉,会对范增有忌讳!以前的摩擦如果只是留在项羽心中几丝不快的话,现在摩擦就摆在台前!项羽或在此时认为范增的权利过大,应该到收敛的时候了!而史记有载:“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我们看到稍夺之权,项羽对此的反应是限制范增的权利,不是对刘邦的政策有什么变化(范增走后,项羽还是攻击荥阳,才有陈平再次献计用女子打扮成士兵,纪信装成刘邦吸引楚军,刘邦才得一逃脱),正说明项羽和范增是因为权利的摩擦!而太史公认为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有私,却是没有理解其中奥妙!
2010年05月01日 09点05分
18
level 15
范增论(作者:苏轼)
原文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闲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2010年05月03日 10点05分
19
level 15
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知道选择恰当时机,那不是很神明吗?”《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2010年05月03日 10点05分
20
level 1
天下大势已定,也无所谓离间不离间的,即使不离间也照样输
2011年03月08日 05点03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