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生肖文化广泛介入于中华文化各领域,也是中华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生肖的文化意义也多见于民间流传的风俗习惯之中。
鼠
历史上曾有过老鼠嫁女节。一般在正月二十五晚上,当晚家家户户都不点灯,全家人一声不
响,摸黑吃着用面粉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声音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给来年带来隐患。
牛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
俗语的两部曲。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
虎
不少地方有送布老虎的育儿风俗。小孩满月时,舅舅要送去黄布做的老虎一只,进大门时,将虎尾折断一节扔到门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有力;折断虎尾,则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灾免难。
兔
宋代陶谷《清异录·馔馐》:“犯羹,纯兔。”兔为生肖,属犯,古人称兔肉汤为犯羹。很多地方有赠兔画的风俗。画中有六个小孩围着一张桌子,桌上站一手持兔子吉祥图的人,祝受赠的孩子将来生活安宁,步步高升。
龙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龙是吉祥瑞兽,不少民俗节日都与龙有关。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句。明清两代,舞龙灯之风更盛。
蛇
逢巳年出生的人属蛇,北方大都说属小龙的。人们不说属蛇而说属小龙,大概是因为对蛇厌恶,而对龙情有独钟,因龙为神物,也有点“攀龙附凤”的味道。
马
华夏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为全羊一只。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
羊
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
猴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
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
鸡
鸡是远古先民最早驯养的家禽,也是十二生肖中惟一的禽类。古代计时器尚未发明,早晨鸡鸣
一声,向人们报告新一天的开始,它不仅是庄户人家的时钟,也是公共生活的时钟。“鸡”与“吉”谐音,更寄托了古人许多美好的祈盼和祝愿。
狗
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在生肖中的形象也比较“正面”。布依族过年有祭狗的活动。古代蒙古族有“射草狗”的仪式,用以祈福消灾。旧时浙江有“蹲狗窝”的育儿风俗,有防止孩子娇生惯养之意。
猪
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天津、河北等地有“肥猪拱门”的节日窗花,是用黑色蜡光纸剪成。猪背上驮一聚宝盆,张贴时左右各贴一张,表示招财进宝之意。徐晓/整理
新闻链接
由浙江永乐影视制作公司投资的神话剧《十二生肖传奇》,由陈浩民、郭品超、陈司翰、李曼、陈德容等俊男美女及刘德凯、魏宗万等老戏骨主演,说的是十二生肖在民间锄强扶弱、惩恶扬善的故事。据总导演程力栋透露,《十二生肖传奇》将每年以一个生肖为主题,计划拍摄12部,共360集。2010年是虎年,所以在衢州开拍的这部是以“虎”为主的开篇之作。(记者 罗东哲/文 周芸/摄)
2010年04月07日 10点0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