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的文化记忆】之茶篇
武林群侠传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序言----
==============================================================
武林群侠传这款游戏,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吸引我们,除了游戏本身的游戏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武林蕴涵着丰富的中国文化记忆。
琴,嵇康抚琴,余音三日绕梁不绝;俞伯牙钟子期,留下“知音”一词万古传。
棋,楚河汉界,金戈铁马征战不休;时至今日,象棋依然是休闲时斗智斗勇的最佳选择。
书,隶草行楷,泼墨挥毫修身养性;汉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书法正是“讲述艺术”的艺术。
画,水墨天地,黑白之间斑斓世界;国画总有一种与油画不同的恬静感觉。如果说油画是写实,那么国画就是写意。
吃,油盐酱醋,不是艺术胜似艺术;不用多说,可能有人不了解中国,但是没人不知道中国菜。
酒,醉生梦死,亦幻亦真我自逍遥;不明白,好友见面为什么要喝酒。但是不喝酒是不行的。
茶, 龙井普洱,淡雅悠扬回味无穷;喝茶就像过日子,刚开始品不出什么味道。时间长了,你不想知道也忘不了。
【武林群侠传】就是这样的游戏。练琴可以加血解毒攻击;下棋可以学暗器;做菜给别人吃还可以换武功绝学,等等如是。
文化武功,在这里巧妙的结合。除了打打杀杀,哀怨情仇,我们更能感受一个不同的武林故事。
正所谓:
【琴棋书画吃酒茶,一水同根并蒂花】
【泼墨断弦文豪放,藏刀止剑武风雅】
开篇乱写,聊胜于无。
PS:本贴中的资料大部分来自于互联网,由于来源广泛无法一一指出。因此对那些乐于分享知识的朋友表示感谢。
【如需转帖请注明出处。】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1
level 11
茶是中国最传统的饮品。因为其历史的悠久,已经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肉之中。
实际上,在大家的心目中,茶还被赋予了作为中国文化形象代言人的作用。
因为茶色清淡,口感醇厚,回味久。正好符合了中国人的质朴,谦厚,不张扬的本色。加上,经常被人拿来与代表西方人特质的可乐进行对比。因此,无论喝茶的中国人,还是不喝茶的中国人,大家都无法舍弃对茶的喜爱。
在武林中也是一样,虽然茶的介绍在所有的素材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既不能领悟特殊武功,也没有攻击力加成。但,茶技的高低却直接影响了战斗中血蓝的回复速度,在关键时刻影响着战斗的成败。
如果想战斗变得更轻松,茶技不高怎么可以。
五绝--品茶
【新春叶吐青,谷静野泉鸣】
【炭炙鼎水沸,茗香味不穷】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2
level 11
本帖为【武林的文化记忆】之茶篇的重制版。因为百度没有编辑功能,只能重新制作。原帖取消精品。
原贴地址:https://tieba.baidu.com/f?kz=292033992
新版的变化:
1)与其他系列贴统一了格式。
2)添加了各种茶的实物图。(大多数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3)删除了部分关于茶的知识介绍。(现在的百度百科比我两年前做这个帖子时的东西多很多。当初这贴有知识普及的功能,现在则完全没有必要。)
4)添加了我个人在做这贴时的感想,各楼用【】标注的部分。(这贴文字多又很枯燥,随便吐吐槽,希望大家看贴时不会觉得太无聊。)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3
level 11
为了让这贴更有的文化味,我特意看了陆羽的《茶经》。
【正文开始前,简单介绍下】
陆羽是唐朝人。当时喝茶的方式是煎茶,也就是煮茶。而且不像我们现在喝茶用的整片茶叶,是把烘干保存的茶叶炙烤后碾碎使用。有点类似日本的抹茶,也许唐代的喝茶方式在日本被更好的保存下来。
至于如何煮茶,有点像现在的煮饺子,不过步骤更多更细致。煮水分三沸,一沸时加入少量的盐调味。二沸时先取出一份备用。作用类似煮饺子时的点水。然后,一边搅拌一边将碾碎的茶叶倒入漩涡的中心。三沸时倒入之前取出的水来降温。因为陆羽认为超过三沸的水就煮老了,不宜饮用。
为了煮出好茶,对水也有要求。这就是大家应该见过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烧水的炭要用没烤过肉,沾有油腥味的,以防破坏茶的味道。
烧水的器皿,根据《茶经》看,当时效果最好的是铁壶,而不是现在泡茶用的紫砂。
其实现在流行的泡茶,是从清代才开始。在这之前,地区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喝茶的方法也不同。不过,到底有多不同,要去问专家了。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4
level 11
【介绍武林群侠传中出现的茶】
茶叶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
在本贴,我利用常见的依据茶色分类,来介绍武林中出现的茶叶。
因此,其他的分类方法不属于本贴的讨论范围。
以茶色来分类:
分类名      代表产品
绿茶     龙井茶,碧螺春
黄茶     君山银针
白茶     白牡丹,白毫银针,安吉白荣
青茶     铁观音,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
红茶     祁门红茶,荔枝红茶
黑茶     六堡茶,普洱茶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5
level 11
首先是绿茶
武林中出现的绿茶有:【川青,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庐山云雾茶,西湖龙井,玉露茶】
绿茶按照制作方式不同又可分为:
1)蒸青绿茶:
用蒸汽杀青而成的绿茶称之为蒸青绿茶。
游戏中出现的有【玉露茶】。
2)炒青绿茶:
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
游戏中出现的有【西湖龙井,庐山云雾茶】。
3)烘青绿茶
烘青绿茶大部分用于窨制各种花茶。
游戏中出现的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
4)晒青绿茶
晒青绿茶是用日光进行晒于的。晒青绿茶是制紧压茶(这里应该指的是砖茶)的原料。
游戏中出现的有【川青】。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6
level 11
玉露茶
又叫恩施玉露,蒸青绿茶的主要品种,产地在湖北恩施市东郊五峰山。
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与陆羽《茶经》所载十分相似。
曾被称为“玉绿”,因其香鲜爽口,外形条索紧圆光滑, 色泽苍翠绿润,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恩施玉露的历史
据传清朝康熙年间,恩施芭蕉黄连溪,有一位姓蓝的茶商。他自垒茶灶,亲自焙茶,因制出来的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如玉,故名恩施玉绿。
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绿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绿茶香鲜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显露,故改名为恩施玉露。 
【开始了,绝大多数有关茶的传说都跟皇帝有关。不知道到底是谁占了谁的仙气。- -!】
下图为实物
(百度的图片,看上去不怎么诱人。)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8
level 11
龙井茶
属炒青绿茶,是我国最有名、产量最大的茶叶品种。产地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
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传说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
相传龙井茶现在的扁形特点相传源于清乾隆皇帝。
据传乾隆巡游杭州时,乔装打扮来到龙井村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前,老和尚献上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狮峰龙井,请乾隆品饮。乾隆饮后吨感清香阵阵,遂亲自采茶,并在匆忙中将所采之茶放入衣袋带回京城。时间一长,茶芽夹扁了,却备受太后赞赏。乾隆传旨封胡公庙前茶树为御茶,每年炒制成扁形龙井进贡,供太后享用。
其实这是一个传说,一般认为,龙井茶的扁形,是明末清初,受临近的安徽大方茶制作的影响所致。
【构成茶的传说的两大要素都出现了,皇帝和高僧。估计这两哥们平常没事光喝茶了。】
下图为实物
(图片里应该是还没炒过的新茶。)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9
level 11
庐山云雾茶
古称“闻林茶”,从明代起始称“庐山云雾”,属炒青绿茶。产地位于江西庐山。
庐山云雾茶系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
庐山茶原是一种野生植物,之所以成为今天享誉海内外的云雾茶,这是因为茶苗得以在庐山这独厚的自然环境下生长而成。
庐山云雾茶的民间传说:
传说在茶果山上当猴王的孙悟空,仙桃、仙果、仙酒吃腻了。一天,忽然想起喝喝王母娘娘喝的仙茶来了,于是决定去王母娘娘的仙茶园中偷些茶籽来,种在花果山上。那时,正值金秋季节。茶树已结籽,但孙悟空不知道茶籽该如何采集。这时正值一群多情鸟飞过,并答应为悟空采集茶籽。
多情鸟衔着茶籽正往花果山飞正,经过庐山上空时,庐山的美景竟把多情鸟吸引住了。领头鸟禁不住唱起歌来,领头鸟一唱,其他鸟也跟着唱了,茶籽纷纷从它们嘴里透过云雾掉入了庐山群峰的岩隙中。从此庐山到处长出棵棵茶树,这就是庐山云雾茶的由来。
【上面的传说更像是后人编的故事。而且是西游记成书,流行之后。】
下图为实物
(没喝过,不过看起来像腌萝卜条。)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11
level 11
六安瓜片
简称片茶,属烘青绿茶。产于皖西大别山地区,其中以安徽省六安、金寨和霍山三县所产的最佳。
六安瓜片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亦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每年春季采摘,成茶成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清代曾列为贡品,慈禧太后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但不叫六安瓜片。
关于六安瓜片的来历传说。
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茶梗,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好评。其他茶行也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蜂翅。
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位茶农,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蜂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因制成茶叶外形顺直完整,形似葵花子,故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现在很多的名茶都是明清形成的,我们熟悉的茶文化其实并不如我之前想象的那么久远。】
下图为实物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12
level 11
川青
属晒青绿茶,产于四川。
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古人采集野生茶树芽叶进行晒干收藏,大概可算是晒青茶工艺的萌芽,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但现在所指的晒青茶,是指鲜叶经过锅炒杀青、揉捻以后,利用日光晒干的绿茶。
由于太阳晒的温度较低,时间较长,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制出的茶叶滋味浓重,且带有一股日晒特有的味道,喜欢的茶人谓之“浓浓的太阳味”。
【很奇怪,为什么现代制晒青茶还要先炒一遍。这不就成了如龙井般的炒青茶。】
下图为滇青
(滇青和陕青都有专门的百科,就川青没有。看来川青生意不如另两家好,- -!)
(另外,我手里的普洱跟图里滇青的包装很相似。云南的茶大多是这种包装。)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14
level 11
下面介绍黄茶
武林中出现的黄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 
君山银针和蒙顶黄芽都属于黄芽茶。
黄芽茶之极品就是湖南洞庭的君山银针。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15
level 11
蒙顶黄芽 
属黄芽茶,产于四川蒙山。蒙山优越的环境,为蒙顶黄芽的生长创造了极为适宜的条件。
蒙顶茶栽培始于西汉,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
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甜香浓郁,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会甘,叶底全芽嫩黄。
蒙顶黄芽的传说:
相传,青衣江有条仙鱼,经过千年修炼,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几颗茶籽。正巧碰见一个采花的青年,名叫吴理真,两人一见钟情。鱼仙掏出茶籽,赠送给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鱼仙就前来和理真成亲。
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第二年春天,茶籽发芽了,鱼仙也出现。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苗,茶树越长越旺。
鱼仙生下一儿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满。但好景不长,鱼仙偷离水晶宫,私与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发现了。河神下令鱼仙立即回宫。天命难违,无奈何,鱼仙只得忍痛离去。临走前,嘱咐儿女要帮父亲培植好满山茶树,并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
吴理真一生种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鱼仙,最终投入古井而逝。
【终于有个像传说的传说了。不管故事如何,品茶是属于每个人的。动不动就贡品,就皇帝,好像沾了他们的光就真能成仙似的。
- -!发现百科的传说后面还有一段。把皇帝和贡品给补上了。无语,能成为名茶自然是因为味道好,皇帝喝不喝都一样。俗啊,俗。】
下图为实物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17
level 11
【由于武林中没出现白茶,所以在这里就不在介绍】
继续介绍青茶
青茶,亦称乌龙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
武林中出现的乌龙茶有:【半山妖,大红袍,佛手,黄金桂,铁观音】。
乌龙茶产生的传说:
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
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
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 “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18
level 11
半山妖
是乌龙茶中有名的武夷岩茶的一种。武夷岩茶四大名枞之一,原名半天鹞。
其名来源于明朝永乐年间。
据说天心永乐禅寺方丈,一日偶得一梦,梦见一只洁白的鹞,嘴里含着一颗闪光的宝石被一只巨鹰紧追不舍后将宝石落在三花峰的半山腰上。
为了证实梦的灵验,方丈派了一位小和尚登峰寻找。小和尚从蓑衣峰旁翻越直至三花峰顶,而后用绳索费尽周折,到了三花峰的半山腰寻找宝石。“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块突起的峭壁上发现一颗绿色的茶籽,已开始吐芽长根,小和尚小心翼翼地拾起,带回庙中,交给方丈。
方丈将茶籽亲自培埴,待长到尺余高,仍由小和尚将其移栽上去。因为方丈认为此茶籽系鹞鸟所赐于三花峰的半山腰,不可强占,又似半天空中的一株茶,所以命名为“半天鹞”。
由于“鹞”与“腰”同音,又因为生长在半山腰上,久而久之就成了“半天腰”,也有人叫它为“半山妖”。
【高僧与茶,不知道是高僧造就了名茶,还是名茶成就了高僧。高僧与茶总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
难道这些茶的传说都是一个人写的?ORZ】
下图为实物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19
level 11
大红袍
是乌龙茶中有名的武夷岩茶品质最优异者。
大红袍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下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巢。
现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壁上有朱德题刻的“大红袍”三字,由岩缝渗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千年。
传说中在明朝年间一个赶考举人路过武夷时,突然发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位来自天心岩天心寺的僧人取出采自寺旁岩石上生长的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不药而愈。
举人后来考取了状元,为了答谢和尚,专程前来拜谢,并将身穿的红色状元袍披在那株茶树上,该茶因而得名“大红袍”。 
【大红袍应该是最有价值的茶了。其他的茶用贡品来自抬身价,个人感觉只有大红袍当的起这两个字吧。】
下图为实物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20
level 11
佛手
乃佛手品种茶树梢制成, 是福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品。
佛手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闽南骑虎岩寺的一位和尚,天天以茶供佛。有一日,他突发奇想,佛手柑是一种清香诱人的名贵佳果,要是茶叶泡出来有“佛手柑”的香味该多好。
于是他把茶树的枝条嫁接在佛手柑上,经精心培植,终获成功,这位和尚高兴之余,把这种茶取名“佛手”。清康熙年间,将其法传授给永春县狮峰岩寺的师弟, 附近的茶农竞相引种至今。佛手茶因此而得名。
【又是个和尚与茶不得不说的故事。已经没吐槽的心情了~~~】
下图为实物
(感觉和铁观音很像,至少从这张图片看是。- -@没喝过佛手茶,希望以后有机会试试。)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21
level 11
黄金桂
又名黄旦,产于安溪虎邱美庄村,是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
黄金桂是以黄旦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其汤色金黄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黄金桂。在现有乌龙茶品种中是发芽最早的一种,制成的乌龙茶,香气特别高,所以在产区被称为“清明茶”,“透天香”。
黄金桂的传说:
相传,清咸丰古年安溪罗岩灶坑村(今虎邱乡美庄村),有个青年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女子王淡为妻。当地风俗,结婚一个月,新娘回娘家“对月换花”,返回婆家时,新娘带回的礼物中要有一种东西“带青”(即植物幼苗),以象征世代相传,子孙兴旺。王氏“带青”之物,即为两株小茶苗,种在祖祠旁园地里。
经夫妻双双培育,长得枝繁叶茂。采制成茶,色如“黄金”,奇香似“桂”,左邻右舍争相品尝,啧啧称赞,特以王淡名字谐音命名为黄旦。后来,茶商林金泰将黄旦运销东南亚各国,供不应求。为进一步提高黄旦的身价,并根据黄旦的特征,取名黄金桂。
【T T,终于看到一个朴实的传说了。】
下图为实物
(不是我拿一张图充数,而是这几个茶长的太像。)
2010年04月03日 06点04分 22
level 11
铁观音
属于乌龙茶类,产于福建安溪。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铁观音名称由来:
魏说——观音托梦
相传, 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二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
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问,找到梦中的条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条树挖回种在家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还有一个跟皇帝有关的传说,有兴趣的自己去看百科吧。】
下图为实物
(我比较喜欢喝铁观音。就一个原因,它很香。闻起来香,喝起来也一样。不过听懂茶的长辈说,铁观音喝多了对胃不好。偶尔喝喝还行,不能常喝。相比而言,也许普洱更养人。)
2010年04月03日 07点04分 23
level 11
接着是红茶
武林中出现的红茶有:【滇红,祁门红茶】。
红茶是在绿茶的基础上经发酵创制而成的。
红茶属于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茶种。
在日不落帝国辉煌的时期,人们在喝下午茶点时,红茶是主角。茶要点点润饮;点心要细细品尝;着装要典雅入时,当时人们将喝下午茶视为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
现在,借助着日不落帝国的余晖,在很多影视作品的宣传下,大家依然将喝红茶看做是一种很高贵的行为。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而西方世界相对衰落,这种所谓的贵族行为会变得越来越可笑和不合时宜。对红茶来说,这不算个好消息。】
2010年04月03日 07点04分 24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