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说日本:镰仓幕府的操控者,盛极一时的北条家族
文学与历史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云天仇 楼主
  竹下说日本:镰仓幕府的操控者,盛极一时的北条家族 熟悉日本战国的朋友一定都会知道北条氏。的确,由北条早云建立后北条一直到小田原城合战败亡,后北条的兴衰为人所瞩目。但是此贴所说的是与后北条没有关系,而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远高于后北条的北条家族。 北条家族本是伊豆大名。1160年平清盛杀源义朝,又将义朝的幼子源赖朝送到伊豆,由当时的北条氏当主,伊豆大名北条时政(1138-1215)监视控制。但雄踞伊豆已久的时政却有自己的打算,他庇护源赖朝,并积极予以协助。1181年,在北条时政帮助下,源赖朝起兵并最终推翻平氏的统治。1189年源赖朝成为将军,建立镰仓幕府。任命北条时政为京都守护并取时政的女儿北条政子(1157-1225)为妻。1199年源赖朝去世,北条时政成镰仓幕府的实际操纵者。他极力削弱源赖朝之子源赖家的权力,并于1204年最终杀死源赖家,立赖朝幼子实朝。终于事败,被迫辞职出家隐居。此后幕府的实权被时政之子北条义时(1163-1224)控制。北条义时掌权后,他使幕府执政之职称为北条氏世袭职位,幕府将军沦为虚衔。1219年,实朝生母,也就是时政之女,此时已经效法为尼的政子,开始与兄弟一起掌控朝政,人称尼将军。1221年,后鸟羽天皇发兵讨伐北条氏,义时之弟北条泰时(1183-1242)很快击溃了天皇的军队,结果天皇及两个皇子被流放。泰时也被派去京都,在南六波罗建立了探题(大概类似于警备司令部的机构),专门监视皇室行动。他没收皇族领地分给家臣。1224年,北条泰时正式出任摄政。日本的封建统治达到了鼎盛时期。 作者: 竹下生 封 2005-5-25 19:59   回复此发言 删除此发言 -------------------------------------------------------------------------------- 2 回复:竹下说日本:镰仓幕府的操控者,盛极一时的北条家族 义时(政子)和泰时两朝是日本封建制正式开始成型的时期。 1222-1223年间,日本建立了完善的田籍册,奠定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基础。1232年,泰时颁布了《贞永式目》(法典),正式对武士阶级的行为做出了规范,这也成为了日后武士精神的准则之一。 作者: 竹下生 封 2005-5-25 20:05   回复此发言 删除此发言 -------------------------------------------------------------------------------- 3 回复:竹下说日本:镰仓幕府的操控者,盛极一时的北条家族 1242年泰时去世,北条经时(1224-1246)继任。 1246年北条时赖(1227-1263)继任。 1256年,北条时宗(1251-1284)继任。他继任时年纪尚小,到17岁开始正式当政。同年,忽必烈要求日本向元朝纳贡。年轻的时宗果断回绝了蒙古人的要求,并开始着手准备抵抗侵略。1274年,蒙古进攻日本,结果因风折回。1281年夏,元军再次攻击日本。北条时宗极力抵抗,以弱势兵力死守了两个月。两个月后,刮起了巨大的台风,蒙古军队被吹得七零八落,遂大败。北条时宗也就成为了日本的英雄。(虽然怎么看也是他们的风神比较争气) 作者: 竹下生 封 2005-5-25 20:13   回复此发言 删除此发言 -------------------------------------------------------------------------------- 4 回复:竹下说日本:镰仓幕府的操控者,盛极一时的北条家族 1284年北条贞时(1270-1311)出任摄政,此时日本王室正陷入两大派系争夺继承权的争斗中。他左右为难,不久便宣告退隐。 北条高时(1303-1333)继任。1317年,后醍醐天皇即位。自平安时代末期以来,日本的天皇一般都于十岁左右继位,二十岁左右便开始隐退。但是,后醍醐天皇却不同一般,即位之时,年已三十一岁。在立为太子后的十年间,他集合了一群有才有识之士,学习宋学和佛典,从中汲取治国的经验。他积极提倡“名分论”。在这十年间,他还亲眼目睹了天皇似同傀儡、幕府控制政治的种种违背“大义名分”的现象,暗自下定决心,有朝一日登上皇位,一定要改变这一君臣颠倒的状况。 
2005年12月26日 02点12分 1
level 8
云天仇 楼主
    作者: 文霸天下 2005-9-13 13:24   回复此发言   -------------------------------------------------------------------------------- 2 竹下说日本:镰仓幕府的操控者,盛极一时的北条家族     后醍醐天皇即位四年后的1321年,得到后宇多法皇的同意,废除了院政,实现了他主张的政出天皇的愿望。他亲自视理政务,设立记录所,裁决诉讼。在他周围不但有如北畠亲房、吉田定房、万里小路宣房等重臣,而且破格录用了有才有识,且出身不高的日野资朝、日野俊基等中下级贵族,使朝政焕然一新,颇得皇室贵族们的称赞,他们说:“近日政道归于淳素、君已成圣主,臣也人多”。 后醍醐天皇心里十分清楚,皇权的确立,其根本在于打倒幕府。此时,正适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高时倦于政务,幕府混乱,中下级武士不满情绪日增,御家人纷纷离叛。后醍醐天皇认为幕府权威和实力已十分衰落,正是打倒幕府的良好时机。他秘密召集反对幕府的贵族、僧侣和武士,以诗歌弦会、文谈会名义,举行集会,商讨讨幕计划。据《太平记》记载,为防止外人生疑,被召者进入会场后,都摘掉帽子,法师则脱去法衣,彻夜酒宴,狂欢作乐。以此作为掩护,制定出日臻完善的倒幕计划。这种活动称为“无礼讲”。1324年(正中元年),天皇准备与幕府开战,派日野资朝、俊基分赴各地,策动地方豪族起来讨幕。美浓国的土兼赖、多治见国长、土歧赖春等应召进京,但赖春对此次讨幕毫无信心,乃向六波罗告密。幕府得知后大惊,立即派使者到京,逮捕日野朝资、俊基等主谋,并送至镰仓。后醍醐一看事情暴露,为保存实力,忙派万里小路宣房赴镰仓,力辩天皇并无倒幕之意。结果幕府以流放资朝至佐渡,了结此事。此事史称“正中之变”。  通过这次政变,幕府和后醍醐天皇互相提高了警惕。1326年3月,因为东宫邦良亲王世去,关于册立皇太子问题,幕府与后醍醐天皇发生了分歧。幕府坚决主张以持明院系统的量仁亲王为皇太子,使后醍醐天皇企图立嫡子的希望破灭。后醍醐天皇对幕府无限怨恨,更坚定了推翻幕府的决心,再次将倒幕计划,付之行动。   首先,他将自己的皇子尊云(又称护良)亲王、尊澄亲王相继立为天台宗座主,以控制寺院的势力。他自己又亲访南都比叡山,笼络感情,筹划兵变。同时,密召僧侣园观、文观和被赦回京的亲信日野俊基等人研究利用僧兵进行讨幕的计划细节。1331年(元弘元年)4月,天皇的近臣吉田定房为避免朝廷和幕府的冲突,将讨幕计划全盘密告幕府。幕府迅即逮捕了园观、文观和俊基等人,但并未危及天皇。8月,天皇突然带着象征着皇位的三种神器,离开皇居,奔向南部,并决定以笠置山为据点,号召各地勤王势力,与幕府对峙。   幕府获悉天皇举兵,遂派大佛贞直、足利高氏等兵征讨幕府军围笠置城,不久陷落,天皇仓惶逃亡至河内国(今天阪府)的赤坂城。途中,被幕府军俘虏。翌年三月,幕府流放后醍醐天皇到隐歧岛。同时,资朝、俊基等人也被出以重刑。至此,天皇的第二次讨幕计划宣告失败。皇位也被迫让位于持明院系统的量仁亲王,名为光严天皇。  1333年3月,后醍醐天皇得伯耆国(今鸟取县)土豪名和长年之助,逃离了荒岛隐歧,据船上山,再次发诏各国,讨伐幕府。  此时,幕府对政局的控制力日趋下降,也几乎全部丧失了对家臣的控制,而陷于“天地变革之机于今为显”的困境。因此,当后醍醐讨幕府诏书一发表,播磨、伯耆、以及四国和九州、伊豫(今爱媛县)等地的豪族和武士立即响应,倒幕勤王之士从四面八方兴起,给幕府以沉重打击。尤为重要的是,幕府家臣足利高氏(后改名尊氏)和新田义贞相继背叛幕府,给幕府以致命的打击。5月7日,足利尊氏破京都。5月22日,新田义贞陷镰仓。北条高时自杀,至此,存续了一百四十九年之久的镰仓幕府灭亡了。 北条家族的历史,最初一直在源赖朝的幕后,没有什么太多显山露水的事件。早中期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战争。时宗对抗忽必烈虽然动作很大,但风才是战胜的主因,也不值得多费笔墨。故在最后覆灭的北条高时身上花了不少力气。 
2005年12月26日 02点12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