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2
静门尘渊
楼主
西方人重大的节日之一——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Jesus Christ)的诞辰。到了每年的十二月份,西方人都要忙于准备过圣诞节(Christmas Day),虽然现在其宗教的气氛淡得多,但圣诞节源于宗教是无可非议的。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宗教之一的基督教(Christianity),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其创教地希腊及希伯来民族,这要归功于基督教的圣典———《圣经》(the Bible)。 《圣经》不是某个人写的一本书,而是一个系列的有关经典,共有六十六本之多。前三十九本合称为《旧约》(Old Testament),完成于公元前一千年,用的是希伯来语。后二十七本合称为《新约》(New Testament),主要是用希腊语写的,成书约在公元后百余年间。《圣经》记叙了希伯来民族的历史,也反映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圣经》因其影响早已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而成为人类共有的宝贵遗产之一。像《旧约》中上帝创造了人类,摩西出埃及;《新约》中“救世主”(Christ)的诞生,为拯救人类而被钉在十字架上等等,都已传遍了世界,成为老幼皆知的故事,也是广大文学家、画家、雕塑家经久不衰的题材。 基督教于公元597年由圣·奥古斯丁传入英国。从此英国人便多了一个最隆重的节日:圣诞节和最具权威的宗教圣典:《圣经》。也就是说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圣经》的英译一直没有间断,现行的英文版《圣经》是以1603年的钦定本为底本。在整个翻译过程前后,许多圣经习语就进入了日常英语。 主祷文: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遵父的的名为圣,愿父的国降临,愿父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今日的饮食今日赐于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教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险,因为权柄、荣耀、国度都是父的,阿门。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2005年12月25日 10点12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