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律充分证明,中国的科学理论将领先于全世界!
科学探迷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3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也积累了五千年的智慧。中国的很多的理论都积万物的规律于一身,得出来了本质的认识,能深层的破解它们,就能揭开《宇宙起源之迷》和《生命起源之迷》。
西方的理论追求的是理论自洽,这种理论自洽往往会脱离客观实事和自然规律,产生一些主观的想法,就必然会导致错误,一个错误就会导致一连串的错误。
一个西方的大学校长就写过一本书《数学:确定性的伤失》就揭批了西方一些理论上的 错误,因这些错误,带来了其它的一些错误。
后面会用科学知识,客观真实,科学规律来一一的证明。
2021年01月13日 01点01分 1
level 12
我在学习中国的老子的哲学时,也在电视上看到了对:大爆炸理论的宣传。当时我就感到大爆炸理论有问题,因为怎么可能突然一声大爆炸就产生了宇宙亿物呢,这从科学知识的角度和自然规律的角度是说不通的,开始连空间都不存在,一个小得不知有多小的奇点爆炸,就能产生无穷能膨胀力量,无穷的物质,无穷大的空间这可能吗。这不就是1+1=3吗,太不可思意了。
老子哲学里就有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把这两种思想对比来分析,看看,谁最能符合自然规律,谁最能符合客观真实,谁最能符合科学知识,综合分析后,我发现老子的哲学思想反而符合科学规律和客观真实。
但有一点是可能肯定的,很微观很微的物质,要能变成宇宙间的天体亿物,必须要有一个极端的过程,这个极端的过程只能是大爆炸。大爆炸的形式肯定不是大爆炸理论说的那样。
这样看来,老子的宇宙学理论就是对的,宇宙先有空间,在产生了物质,物质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产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宇宙大爆炸。
开始我是想当一个伟大的作家的,从这里开始,我就走向了科学。
2021年01月13日 02点01分 2
level 12
科学是有确定性的,是有规律性的:
水是往下流的,全世界所有地方的水都是往下流 的,而且是一直往下流,流到被地下热给蒸发。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苹果是垂直往下落的,在一万米深的地下,往深洞里丢苹果,它还是垂直的往下落,而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如此。这就是它们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是有道理的,是存在规律的。
它的规律性就是地球的核子是能量物,它有强大的引力。它是能量物这是有客观证明的,地球磁场的产生就充分证明了地球核子是能量物。指南针又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磁场的存在。
空间弯曲就没有确定性,也没有道理性,更没有规律性。你说空间弯曲它是往下弯曲,还是往上弯曲,还是往左弯曲,还是往右弯曲没有确定性,也无确定。你说它往下弯曲,你又凭什么说它往下弯曲,而不往上弯曲呢,没有规律可言,没有办法证明它。再说,空间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只有物质才具有弯曲的条件,空间是物质的吗。
空间弯曲是站在地球的角度思考宇宙的问题,在地球上大铁球能让弹簧床弯曲,那是因为地球引力的原因。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引力作用,大铁球就不会让弹簧床弯曲了。
一个科学理论是
正确的
话,它就必须有它的确定性,道理性和规律性。
2021年01月14日 01点01分 3
level 12
自然规律是可能利用的:
牛顿提出来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能客观利用的,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去用客观的方法去证明的。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创造出来的科技太多了,也根本不用我来说。
牛顿根据万有引力也发明出来了一个公式,也能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和微观问题,这就证明引力是原于天体本身的和物质本身的。可没有谁能根据空间弯曲来,发明一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地球上引力的问题的,更无法的解决粒子之间的引力问题的。这就充分说明,空间弯曲没有道理性和规律性,所以无法用它来发明公式,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古代人们并不知道地球内部有引力,但人们可以根据它导致的客观现象来称东西,因为质量越多重量越大,质量越小重量越 小,人们就是根据这来发明了称,用称来称东西。
从这些客观的表现,我们就能明白,引力的一些性质,质量越多受到的引力越大,质量越小受到的引力也越小,当质量小到轻于空气的浮力后,它们就会往上升。客观现象也能充分证明,引力源于地球内部。
通过飞鸟和飞机等,我们又能明白,征服引力的力量就越大,它们的飞行速度也很快。当速度达到光速时,引力能它们就不起作用了,这就是相对论说的,光从任何地方发出,速度都是一样的。
根据就能发明一个新的引力公式:
对不对后面还会用客观计算来证明,也会一步步的来将它完善。
要明白的是,地球对于苹果来说,苹果的质量有多大,地球给于它的引力就有多大。地球是不可能用它的全部引力来对付一个苹果的,因为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苹果,还有千千万万个人。所以说,地球引力只能一个个的来对付。
2021年01月15日 02点01分 4
level 12
美国再恶毒,也只会不断的自吃恶果,阻挡不了中国的科技,将领先于全世界,
民科方舟子一伙败类,无能怎么的恶毒的耍流氓,也阻挡不了中国的科学理论,将领先于全世界!
2021年01月15日 03点01分 6
[彩虹][彩虹][彩虹][彩虹][彩虹]
2021年01月15日 04点01分
level 12
宇宙爆炸的形式(1):
应该明白,任何的观测都必须要符合客观真实和科学规律,任何违反了客观真实和科学规律的所谓的观测,都只能是错误的。
宇宙红移并不能证明宇宙在快速的膨胀,因为它违反了客观真实和科学规律,这种观测只是站在地球的角度思考宇宙的问题,用地球上简单的红移现象,来猜想宇宙间复杂的红移现象,这只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从客观中来看,二千多年前,牛郎织女在什么地方今天基本上还是在什么地方,七星连串几千年前在什么地方,今天基本上还是在什么地方。我们用眼睛就能看见,很多的恒星它们并没有离开我们,它们还是在那个地方。照他们的结论宇宙在快速的膨胀,以超光速快速的膨胀,那些恒星早就看不见。我们现在还能看见,只能证明宇宙膨胀是错误的,违反了客观真实。
在来看看,行星都围绕太阳旋转,卫星围绕行星,构成了一个稳定的太阳系家庭;所有的恒星都围绕银河系中心能量物旋转,构成一个稳定的银河系家庭;所有的星系又围绕一个星系团中心能量物旋转,构成稳定的星系团家庭;..............最后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宇宙中心能量物旋转,构成稳定的宇宙大家庭。这是客观事实。
宇宙大爆炸后,无限的膨胀力是从那里来的,在科学规律上说不通。为什么如此巨大的天体亿物,能以超光速膨胀运动。照相对论的理论,物质达到光速后,物质会无限的膨胀。宇宙亿万天体,无限的膨胀了吗,没有!相对论就是这样自相矛盾。
所以说,宇宙红移,并不等于宇宙在快速的膨胀。
2021年01月16日 02点01分 7
level 12
宇宙爆炸的形式(2):
一个违反了客观真实和科学规律的观测结论,最终导致了一个奇点开始爆炸的错误的宇宙爆炸形式,因为它违反了客观真实和科学规律,所以它只能是错误的。
看看,宇宙间完整的结构天体,它们都是近似球形的,都是旋转的,只是旋转的速度不同而以。从地球来看,外层的结构体密度比较的小,越往里结构体的密度就会越大,地球中心能量物密度到了最大。
就是棉花你要把很多的棉花压到很小,也必须要在外力的作用下才能实现。要想把宇宙间所有的物质都压到一个很小的奇点,那要有都大的外力来作用。这种外力是什么呢,无道理可言,也无规律可寻。而且物质是要站空间的,把宇宙全部的物质压缩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奇点里,这有根据呢,这符合科学规律吗,压缩它们的巨大的能量从那里来的,毫无道理性和规律性,完全是主观的一种臆想。
如果说开始没有物质,只有能量,这样巨大的能量又是从那里来的呢。在客观的现实中,能量跟物质是分不开的,任何能量都是物质的产物,没有物质也就无所谓能量,能量是物质的属性。照相对论的质能公式:E=mc²。当质量为零的时候,能量自然就为零了。相对论总这样自相矛盾。
宇宙大爆炸是成喇叭形的爆炸,又成喇叭形的快速的膨胀。这跟客观的爆炸形式完全的不同,在现实的客观中,爆炸都是四边八方开花时的爆炸。所以说,大爆炸理论的爆炸形式,完全是主观臆想的,违反了客观真实和科学规律。所以,它只能是错误的。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爆炸形式都是错误的,它违反了客观真实,违反了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
2021年01月17日 03点01分 8
level 12
宇宙爆炸的形式(3):
什么样的宇宙爆炸的形式才会是正确呢,才能符合客观事实,符合科学规律呢。完整的结构天体都是近似的球形,都是旋转的,都是外层密度小越内层密度越大。这样看来,大爆炸后必须要能产生旋转的压缩力,也只有旋转压缩力才能产生天体亿物。因为只有旋转压缩,才能形成近似的球体,才能实现不断的旋转力,才能实现越内层密度越大,越外层密度越小。
宇宙的稳定,最后所有的天体,都要围绕一个巨大的中心能量物旋转,巨大的中心能量物也必须要围绕一个宇宙中心点旋转。宇宙中心点,就是宇宙形成的关键点。
这样就可以进行科学的推理了,两股巨大的能量,一股从宇宙中心向宇宙深处,象球形一样的向四边八方快速膨胀出去,一股巨大的能量从宇宙的深处,象球形一样从四边八方向中心点压缩回来。最后两股巨大的能量相碰撞,产生了大规模的宇宙大爆炸。爆炸的冲击力和后面冲来的能量相碰撞,产生了旋转压缩,最后形成了宇宙亿万天体。
这样看来,中国的宇宙学理论,符合宇宙发展的规律。
2021年01月18日 01点01分 9
level 12
在对比中完善:
中国有两种宇宙学理论,一个是老子的宇宙学理论,一个是阴阳八卦内含的宇宙起源之理。
老子的宇宙学理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阴阳八卦内含的宇宙起源之理:皇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宇宙是照着自身的规律发展起来的,在复杂的演变过程中,在不同的环境的演变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科学规律。由于各种科学规律都是由最初的宇宙规律演变而来的,所以它们都具有相通性,惯通性,共同性。我们来客观的看看:
一,所有的物质都具有阴性和阳性,动物也好,生物也好,微粒子也好,等等,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宇宙的最初的物质也是就具有阴性和阳性;
二,宏观天体也好,微观粒子也好,它们都是运动的和旋转的,这也说明,宇宙的最初物质是运动的和旋转;
三,宏观也好,微观也好,都存在相互的吸引力和相互的排斥力,这也说明,宇宙的最初的物质就具有相互的吸引力和相互的排斥力;
四,在宏观里,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卫星围绕行星旋转。在微观世界里电子是围绕质子旋转的,这也说明,宇宙的最初物质,分有阴与阳,它们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下,相互黑线着旋转的。
由于宇宙是照着自身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所以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具有规律的相通性,惯通性和共同性。我们只有找到了科学的源本,才能揭开宇宙的规律性。
我们要创造出正确的科学理论来,就必须遵守客观的真实,自然的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揭开科学的本质。
根据这些客观事实和中国的宇宙学思想就能科学的推理出来:
道生一,(宇宙先有着一个广大的空间,为产生物质创造了条件,宇宙产生了一个中心点)
一生二,(宇宙中心一批的产生了两物质,一个是阴始能,一个是阳始能。)
二生四,(阴始能与阳始能可以自然结构成最初的自然结构物,又分有左转和右转,再加阴始能与阳始能。)
四生八,(它们又可以组成八种形式。)
八生万物,(阴阳两股巨大的能量,产生了四边八方的大规模的大碰撞,形成了宇宙亿万各种天体。)
宇宙的起源说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万物。
2021年01月19日 01点01分 10
level 12
探索生命的起源(1):
中国的哲学是:阴阳的结合创造了万事万物。这符合自然的本质规律,这符合自然的普遍现象。生命的起源也是从阴阳的结合开始的,下面就用科学的方法一步步的证明。
一些重元素内部会辐射能量,在慢中子的碰撞下,也容易产生聚变,这就证明它们的内部不稳定。一般的元素是不会看到很明显的辐射的,这就是因为它们内部很稳定,所以它们也不容易产生聚变。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所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是相等的,这是为什么呢。质子带正电子,中子是由一个正电粒子和一个负电粒子组成,质子引吸住中子的负粒子,当质子多出来一个负电子时,它们又会相互的引在一起。物质是在旋转压缩中形成的,开始旋转压缩力强,原子核内压缩的质子和中子就多,越多内部的反抗力就越大,自然就越是不稳定,再由于其它的一些因素的作用,内部就更加的不稳定了。
在地球初期出在一个非常特殊外世环境中,又在地球上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有一种很特殊的原子。这个特殊的原子,是内部很不稳定的重原子,在外面的辐射等作用力的作用下,原子核内就会有一个质子,跑到外层,以一个电子结合,跑出了母体,变成了一个子体。
只要开始的思路符合科学规律,道路也是正确的,在不断的完善中,最后就会走向完善。
2021年01月20日 03点01分 11
level 12
探索生命的起源(2):
当子体脱离了母体后,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一个中子闯进来被质子抓住,再闯入一个质子它又抓住了它,这时它有可以吸收一个电子.......。由于子体具体母体的磁场密码和磁场频率,最后它也会变成一个相似的母体。
母体在失去了质子和电子的时候,它又会吸收一个质子,同时也会再吸收一个电子。又再外界的环境力的作用下,它又会从核子里跑出一个质子,跟外层的一个电子结合,又变成了一个脱离母体的子体。这样反复的来回,它就会产生很多的子体。这就是最初的原始的单性生殖。
还有一种情况,一个原子少一个电子,一个原子多一个电子,少一个电子的原子把多一个电子的原子的电子吸收过来。它内部的核子里又跑出来一个质子与这个电子相结合变成了一个脱离母体的子体。这就是最初的原始的双性生殖。
宇宙是照着自身的宇宙规律,一步步的发展演变起来的;生命也是照着宇宙的规律,一步步发展演变而来的。
2021年01月21日 01点01分 12
level 12
探索生命的起源(3):
原子的结构,是由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内的结构是,质子和中子;总之它们都是由阴粒子,阳粒子,中性粒子构成。放射性的重元素也就是释放出三种粒子,阴性粒子,中性粒子,阳性粒子。这跟宇宙最初产生的物质是相同的,阴始能,阳始能,最初的结构物。宇宙天体就是在快速的旋转压缩中,这三种最初的物质不断的压缩变大,不断的压缩演变,始终不改变它们的本质,最后压缩成了宇宙亿万天体。
生命也是从阴粒子,阳粒子,中性粒子,不断的自然结构,自然演变,自然变异,越结构越大的,最后就演变和变异成了地球亿万生物和植物。
这就是中国的哲学:阴阳的结合,创造了万事万物。
母体失去了质子和电子后,它在外界的作用力下,又会自然吸收质子和电子,然后又会在内外作用力下自然的结构成子体。这样不断的循环,这样它的子体就会越来越多。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强烈的宇宙辐射,带着一些质子。这些质子的冲击力把原核子里的质子冲出去了,自己站了位子。冲出去的质子,与外层的电子结合成了子体,离开了母体。有多位的冲击也有个位的冲击。这就是动物进食又要排物的,排物了又要进食的最原始的原因。
总之,母体生子体,子体又变母体,母体又生子体,这样不断的循环,这样的生命体就会越来越多,再加上它们又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有水还有其它的一些元素和分子,它们在相互的自然争夺中,又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产生了变异和联体。
2021年01月22日 02点01分 13
level 12
西方学者们有一个毛病,不能正面证明,就间接来证明:
当他们面对一些难题,当他们无法从正面来证明的时候,就会用间接的方法来证明。由于这些间接的证明违反了难题本身的规律性,也违反了逻辑规律性,往往都出现了错误,一个错误会带来一串的错误。
(1)调和级数,由于它是由两个变化规律合成的一种复杂规律,它又是不断在驱近于零的,所以很难找到它的一个合值的通用公式,再加上它是一个无限集,很难的得到一个结果。所以,他们就采用了一些间接的手段来证明。这些间接手段都是用短程规律来决定长程的规律,就违反了它本身的规律性,将两个性质不同的东西,进行对比。最终就导致了错误;
(2)三等分角他们无法用几何规律来证明它为什么画不出来,就采用了《群论》里的一些方法来证明,和主观编一个代数公式来证明,由于脱离了几何规律,就导致了错误;
(3)费马大定理就是因为他们无法的正面证明,也是采用了间接的方法来证明,这些间接的方法很多,多数是采用《数论》里面的一些方法,还有的采用的是非常复杂的假想的方法,由于这些方法都违反了数学规律,自然就会导致错误;
..................
后面会一一的来证明,用数学规律的方法来证明。
2021年01月23日 03点01分 14
level 12
先来看看伪理论调和级数(1):
调和级数在民科吧闯了很多年了,有些人拼着命也要维护它的正确性,但又是不断的抄书,不断的玩流氓的攻击。他们越是这样的害怕,越是充分的证明调和级数,就是百分之百的伪理论,必须对它彻底的揭批!
用一个无法证伪的组式,就能充分的证明:‘
他们非常的害怕这个组式,因为它充分的证明了,调和级数就是伪理论。他们以为他们不断的用流氓手段来歪曲,我就不敢坚持了,他们想错了,这因为这样更加证明它就是正确的。
调和级数是由一组组式合成的,每一个单独的式子都收敛的,这也是西方的理论也是承认的,他们是没有办法用数规律和数学计算来证伪的,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歪曲事实事的流氓手段来否定,玩强迫症的手段来阻止。
下面还会一步步的用数学规律和数学计算来证明。
2021年01月24日 01点01分 15
level 12
先来看看伪理论调和级数(2):
前面说了,由于调和级数是由于两种变化规律合成的一种复杂规律,所以说,它没有标准的通用公式,因为没有人做得出来,于是欧拉给出来了一个近似的公式,∑1/n≈lnn+c,近似公式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是近似公式,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就会错得非常远了。
这就好比是,椭圆周长公式,书上有几个公式在一定的范围内是近似的,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就会错得越来越大。所以,近似公式只能作为近似公式来看,不能把当成标准公式来看的。
所谓的欧拉常数并不是常数,作为公式它要用一个常数,并不等于它的变化规律也是常数的。下面用数学计算来证明:
欧拉给出来的常数是一个固定的常数,但实际的常数是一个变化的:
.....N.........................∑............................lnn..............................标准的变化常数
....1......................1.00000.......................0......................................1.00000
.....2.....................1.50000...................0.67932................................0.80285
.....3.....................1.83333...................1.09861................................0.73472
.....4.....................2.83333...................1.38629................................0.69704
.....5.....................2.28333....................1.60944...............................0.67389
.....6.....................2.45000....................1.79176................................0.65824
.....7.....................2.59286.....................1.94591...............................0.64695
.....8.....................2.71786.....................2.07944...............................0.63842
.....9.....................2.82897.....................2.19722...............................0.63275
....10....................2.92897.....................2.30259...............................0.62638
.....20...................3.59774.....................2.99573...............................0.60201
.....30...................3.99499.....................3.40120...............................0.59379
.....40...................4.27854......................3.68888..............................0.58966
.....50...................4.49921......................3.91202..............................0.58719
.....60...................4.67987......................4.09435..............................0.58719
.....70...................4.83284......................4.24850..............................0.58434
.....80...................4.96548......................4.38203..............................0.58345
.....90...................5.08257......................4.49981..............................0.58276
....100..................5.18738......................4.60517...............................0.58221
.....200.................5.87803......................5.29831...............................0.57972
.....300.................6.28266......................5.70378...............................0.57888
.....400.................6.56993......................5.99146...............................0.57847
.....500.................6.79282......................6.21460...............................0.57822
.....600.................6.97498......................6.39693...............................0.57805
.....700.................7.12901......................6.55108...............................0.57793
.....800.................7.26245......................6.68461...............................0.57784
.....900.................7.38017......................6.80240...............................0.57777
....1000................7.48547......................6.90776...............................0.57771
....2000................8.17837......................7.60092...............................0.57745
....3000...............8.58375.......................8.00637...............................0.57738
.....N..................................∑..................................lnn................................变化常数
..二亿亿兆..................74.42497........................74.37587..........................0.04910
..三亿亿兆..................74.82520........................74.78134..........................0.04386
..四亿亿兆..................75.10958........................75.06902..........................0.04056
..五亿亿兆..................75.33051........................75.29216..........................0.03835
..六亿亿兆..................75.51126........................75.47448..........................0.03678
..七亿亿兆..................75.66424........................75.62833..........................0.03591
..八亿亿兆..................75.79687........................75.76217..........................0.03470
..九亿亿兆..................75.91393........................75.98531..........................0.03399
..十亿亿兆..................76.01871........................75.98531..........................0.03340
..二十兆兆..................76.70713........................76.67846..........................0.02567
..三十兆兆..................77.10737........................77.08392..........................0.02345
..四十兆兆..................77.39175........................77.37160..........................0.02016
..五十兆兆..................77.61268........................77.59475..........................0.01793
.六十兆兆...................77.79343........................77.77707..........................0.01536
.七十兆兆..................77.94641.........................77.93122..........................0.01519
.八十兆兆..................78.07904.........................78.06496..........................0.01408
.九十兆兆..................78.19610.........................78.18253..........................0.01357
.百亿亿兆..................78.30088.........................78.28787..........................0.01299
.二百兆兆..................78.98830.........................78.98104..........................0.00726
.三百兆兆..................79.38859.........................79.28651..........................0.00208
.四百兆兆..................79.67297.........................79.67419..........................0.00000
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常数会越来越小,最后就会等于零。这是实际常数的变化规律,是没有办法否定的,我们只能遵守。
所以说,∑1/n≈lnn+c,只是一个近似求和的公式,所以, 不能用来证明调级数是不是收敛的,还是发散的。
2021年01月25日 05点01分 16
1 2 3 4 5 6 尾页